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以柔為貴、弱者變強,重人貴生,這是道家的養生理念。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學說,是以老、庄為代表的。老、庄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他們的哲學思想對中醫養生產生過重要影響。


(一).道法自然


1.宇宙自然

為什麼條條江河歸大海?為什麼春去冬又來?為什麼月球圍繞著地球,地球圍繞著太陽,幾千年,幾萬年,幾億年來,依照某種規律旋轉這、運行著,片刻不息?這,便是宇宙,便是大自然。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2.「道」的內涵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最為博大精深的哲學概念,它體現了自然萬物的本原和運動變化的法則。簡言之,易學旨在論一陰一陽之道。《周易》曰: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情以至於命。」其核心內容是講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道」是物的自然法則,天地萬物是由「道」所產生的。


道教養生學以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論為依據。《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道德經》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規律仍為自然無為,必然要逆人慾之所為。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乃是通過對社會矛盾的觀察和思考提出來得的。無論在政治或人生態度上,都主張自然無為,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發地達到生存和發展的最佳狀態。這種觀念稱為「生態智慧」。「是謂深根固抵,長生久視之道。」這說明人的生命活動要符合自然規律,「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二者不能分離,得「道」即可長生,違「道」只能短壽。這是道家養生思想的根本觀點。


(二).清靜無為


老子倡導的靜神養生觀,其精髓可用八個字來概括:


「少私寡慾」——養生的內涵;


「無為處世」——養生的方法。

1.虛靜


老子認為「重為輕根,靜為燥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老子不僅主張為政應求清靜,人生的活動也應在煩勞中求靜逸。在繁忙中靜下心來。故宜「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認為,萬物的根源是「虛」、「靜」狀態的。面對世事的的紛爭,能夠致虛守靜,就可把握根本。他極力倡導「無欲」、「無求」、「無知」、「無為」的思想。其意是指要淡泊無為,無憂無慮,返撲歸真,處於自然狀態,保其精神,全其性命。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2.「無為」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在生生化化中反覆運轉,但無論怎樣運轉變化,都是源於「道」的本體,事物的對立面正好體現了「道」的運動。這句格言告訴了「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深刻哲理。指導人們共同實現「無中生有」、「有生萬物」的目的。


《道德經》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其義是修道者要天天反省自己,減少雜念,減少再減少,直至沒有雜念,就能達到清凈無為的境界。無為而無不為是道家名言。不能望文生義,要領悟它的精神境界。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3.「無為處世」的含義有如下三點。


無為是相對有為而言,含有一種相生相成的道理;


無為並非不為,而是不妄為,即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勉強作為;


無為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沒有貪慾、雜欲,但不能沒有發展。沒有雜欲是一種美德,但創新是一種社會責任。若僅僅滿足安貧樂道,止步不前,幸福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把「無為而無不為」理解為在「在無為中生存,在有為中發展」。才能有健康的身體,穩定繁榮的生活。


(三).以柔為貴、弱者變強


老子對『道』的解釋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所講的「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弱」,老子恰恰看到弱而無用的東西之大用。例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強。」「窪則盈」,「曲則全」,「後其身而身先」,「柔弱勝剛強」;「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守柔曰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1.老子的相反相成的「相生」原理


老子的「相生」思想既包含一般意義上的相互為好,相互共存相互共贏的含義,有包含物極必反,相反相成的法則,即「有無相生」之義。


「弱」和「強」是相反相成的。正如《老子》第二章指出的「有無相生,難以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現實世界中所有價值和存在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2.「弱者變強」的原則


對於「弱者變強」老子不是主張用人間的鬥爭和競爭。因為老子認為「弱者」本身,就是為了打破人類社會競爭和鬥爭所帶來的反作用。老子雖講「柔弱勝剛強」,但這裡所指的「強」,並不是指人類社會中的強者所勝。這裡的勝,包含著相生,即排除鬥爭和分歧的,結束鬥爭的「相生」的勝利。因此戰勝「強」的「弱」,並成為強的東西,而是追隨「反者道之動」的道走向「相反相成」。實際生活中以柔克剛的例子很多,如,「滴水石穿」,「以弱勝強」,「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等。


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如果經常處於柔的狀態,則可避免過早衰老。這種貴柔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貴生、樂生、養生、生生不息



3.「守柔曰強」健身的方法


中國傳統的健身術也是以柔見長,如導引、氣功、太極拳、導引保健功等。


(四).重人貴生


「重人貴生」既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命題,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基礎和出發點。所以,《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家提倡樂生、重生,鼓勵人們去爭取天年,最高理想是長生不死。在養生手段和原則方面,形成了修鍊觀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必須命中注定才可以學道嗎?
冬至大如年——花暖寒冬,福必隨至
讓人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啟示
道教全真派與正一派有什麼區別?
道教弟子有多少階位?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生薑的神奇功效!生薑的養生療法大全!
三理養生觀: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
生活養生:五種生活方式能養生
夏季生薑養生法
用「飢餓養生術」的方法來生態養生
養生美食---生薑 帶你了解生薑的魅力
生吃泥鰍「養生」?感染寄生蟲是真
生薑,夏季養生的秘訣
合理養生,玩轉人生
天生具有養生關健康指數特彆強的生肖
最好的養生是不「養生」
養生之法-睡眠養生
洞簫與養生
不生病、健康長壽的養生要訣
明白了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三理養生觀,想不長壽都難!
不生氣是養生的最佳良藥!
適合女生常喝的養生美顏粥
處暑養生:生津潤燥的飲食
節氣養生:小滿的習俗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