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司馬法》是古代兵書之一,收入武經七書之中。舊題司馬穰苴撰,司馬穰苴之先人為陳公子完,奔齊後改姓田氏,因任大司馬之職,故稱司馬穰苴。生卒年均不詳。史記稱其為齊景公時人(春秋末期)。齊相國晏嬰以其「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遂向齊景公推薦,景公用以為將,頗有戰功。後受讒去職,發病而死。但其兵法為田氏後世承繼,遂能「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諸侯朝齊」。《司馬法》自隋書經籍志始著錄為司馬穰苴撰,然根據史記記載則為「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司馬兵法,附穰苴兵法於其中,號曰司馬穰苴兵法」。假使史記無誤,則《司馬法》在內容上可能包括三個部分:(一)古司馬兵法,(二)穰苴的兵法,(三)編輯(追論)者的意見。所以,應該是一部相當龐大複雜的書。[註:所引述均見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關於《司馬法》的真偽,在宋代以前對於其為先秦古籍無人表示疑問。到清代,姚際恆認為今本《司馬法》所存篇數無多,辭義淺近,毫無疑問為後人偽造。[註:姚際恆:古今偽書考]不過,兩漢著作所引用的《司馬法》文句,又多見於今本之中,由此似乎可以顯示今本並非偽書而只是原書的殘存部分。假使如史記所記載,原書的完成應在齊威王擊敗魏國(公元前三四一年)之前,所以其時代是要北《吳子》略晚。


漢書藝文志不把《司馬法》列入兵書類而將其列入禮類,並稱為「軍禮司馬法」,共一百五十五篇。今本以宋代武經七書為起源,只有五篇,約三、二〇〇字。可以想見原文極大部分都已散佚。

《司馬法》的篇名和主要內容可以簡述如下:


(一)仁本第一。論述戰爭的目的、起因,發動戰爭的時機,以及對戰爭所應採取的態度,篇中的警語有:「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二)天子之義第二。闡述君臣之禮,治國、教民、治軍的方法。篇中的警語有:「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


(三)定爵第三。討論戰爭準備,戰場指揮,布陣原則,敵情偵搜等問題。


(四)嚴位第四。提出「輕重對立」觀念:「凡戰以輕行輕則危,以重行重則無功,以輕行重則敗,以重行輕則戰,故戰相為輕重。」

(五)用眾第五。專論用眾(兵)之道,屬於戰術階層。


基於以上的分析,即可明了從戰略思想史的觀點來看這本書,其所能提供的資料實在是非常有限。儘管司馬遷曾稱其為「閎廓深遠」,但從現在所殘存的部份來看,實在很難對這樣的好評表示同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兵家與兵書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二課
人大教授劉守英:重塑政商關係,產權保護須從「人際化」向「非人際化」轉型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家吳起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三課
蘇聯崩潰的霸業:得與失的迷思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孫臏兵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六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尉繚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陰符經》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兵家與兵書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家吳起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漢武帝與匈奴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五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軍爭」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火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謀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秦滅六國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對全世界的影響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九變」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唐朝為什麼衰亡?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五十九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