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從戰略理論的觀點來看,這一篇並非特別重要,但從戰爭藝術的觀點來看,則也許是全書中寫得最精彩的一篇。何守法的評論值得加以引述:


形篇言攻守,勢篇言奇正。先知攻守兩齊之法,然後知奇正,先知奇正相變之術,然後知虛實,蓋奇正自攻守而用,虛實由奇正而生,故此篇次於勢為第六。……觀唐太宗曰:「諸家兵書無出孫子,孫子十三篇無出虛實,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


吁,太宗誠知兵之深哉!

從第四篇到第六篇是前後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每一篇的基本觀念之間都有邏輯關係,可以表解如下:


軍形 兵勢 虛實


攻(不失敵之敗也) 奇(以奇勝) 虛(以鍛投卵)


守(立於不敗之地) 正(以正合) 實(受敵而無敗)


致人而不致於人

避實就虛


基本問題即為如何能使敵人呈現弱點,孫子所給予的指導為「致人而不致於人」,簡言之,就是要主動地採取各種行動以來引誘敵人犯錯誤,並在某一點上形成弱勢,而使我方能有「避實就虛」的機會。他在這一篇雖然反覆辯論,講了許多話,但其中心思想卻是非常簡單。當然,困難的是在於實行,這也就是所謂藝術。他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種概括的原則而已。


在古代的戰場上,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即為兵力的數量(甚至於到今天數量也還是重要),孫子認為備多則力分,能使敵人到處備已,則結果就能形成「我眾而敵寡」的優勢,而其關鍵則在「形人而我無形」。這當然是高度的藝術,也就是所謂「詭道」,很難加以具體的解釋。孫子也只好以比喻來作為結論: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就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


最後,孫子在這一篇中還有一段話是特別值得分析。他說「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從表面看來那是與其在軍形篇中所說的「勝可知而不可為」前後矛盾。過去註解「孫子」的學者對於這一點都不曾提出合理的解釋。從文意上看來,孫子在此所說的「勝可為也」是指製造一種制勝的機會而言,也就是使敵無法發揮數量優勢(敵遂眾可使無斗),並非可以製造勝利的本身。因此,就羅就來說,前後並無矛盾,只不過是用語略嫌模糊。

從這連續三篇中又可以發現孫子與西方的克勞塞維茨在思想上有其非常類似之處,那就是他們的思想都代表「二元論」。所謂「二元論」是一種哲學觀念,其意義為有兩個獨立而不可相互還原或替代的實體同時存在。雖然二者之間可能互賴互動,具有先後或因果關係,但又始終彼此獨立,保持其特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二元論就會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辯證法。


「孫子」和戰爭論都同樣在多出表現出二元論的思想,尤其是在孫子書中似乎更為明顯,例如攻守、奇正、眾寡、虛實、迂直、利害,以及「致人而不致於人」、「形人而我無形」等等觀念。這些因素都是交相為用,相輔相成。這也正是孫子在野戰戰略(作戰或用兵)層次中的思想特點。過去的學者由於缺乏此種哲學認知,往往對其理論有莫測高深之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中國前駐法總領事張國斌:中國民族政策的探索與積澱
中國前駐法總領事張國斌: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日本方面正視歷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國防大學喬良少將:出兵朝鮮決策內情,毛澤東平生最困難的一個決定
中航工業姜廷昀:日本正式列裝自行研製的C-2大型運輸機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謀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軍爭」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火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九變」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用間」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二)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行軍」和「地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孫臏兵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尉繚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六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陰符經》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對全世界的影響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道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九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