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第二篇的篇名為「作戰」,但這兩個字並不能照現代軍語來解釋。實際上,古人對於此一篇名也早已有人提出疑問,明代的何守法說:「篇名雖曰作戰,而所載乃實車馬、利器械、運糧草、約費用者,何也?」何守法對此疑問的答案是「亦以行師必先備乎此,而後可作而用之耳。」照這樣解釋,「作戰」的意義即為「備戰」。


孫子可能是全世界上第一位注意到戰爭與經濟之間有密切關係存在的人。「作戰」篇的全部內容都是用來討論此種關係。在孫子所生活的時代中,經濟因素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遠不像今天這樣重要。但孫子卻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而且把這個問題的分析列為全書的第二篇,也就是說在大戰略計劃「始計」之後,就應優先考慮經濟因素,由此可以顯示其思想的敏銳合理,真是不可及也。


蔣百里先生對於這一篇曾作綜合的討論如下:

此一篇論軍政與財政之關係。凡作戰之道宜遠不宜久,故以久字為全篇之眼目,治軍者當所深戒也。宜分四節讀之,自篇首至「其用戰也貴勝」為第一節,論軍之變質及餉需也。自「久則飩兵挫銳」至「十去其六」為第二節,論軍久則財匱也。自「故智將」至「益強」為第三節,論軍勝則可以得敵之財,而節省已之財也。未則大書特書曰,「兵貴勝不貴久」,民命所官,國家安危之所系也。故曰:此一篇論軍政與財政之密切關係,不可不慎也。


蔣百里先生的話大致是在民國初年講的,所以他用的詞句和今天通用者多少有一點差距,不過他的分段說明是完全正確,可供參考。


孫子在這一篇中引用了很多的數據,可以顯示他的分析是有科學的根據,不過自今日視之,那都是古代的資料,已經沒有太多價值,所以我們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去做參考的工作,而只需把注意放在其思考的結論上。孫子在這一篇之中一共有兩條重要結論。


1、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2、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這兩條結論都可算是千古名言,值得詳盡的分析和深入的了解。


孫子是如何獲致第一條結論,從書本上我們看不出來,但可以想像。那一定是從歷史研究中獲得的,所以他所說的都是經驗之談。當然,那又並非孫子個人的經驗,而是他以前人的經驗為基礎,再加以精密分析,然後作成的經驗律。戰爭對於國力是一種巨大消耗,古往今來,任何國家愛若陷入長久戰爭之中則鮮有不敗亡者。


英國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所著的《大國的興衰》一書為現代西方研究戰爭與經濟之間關係的巨著。其根據最近五百年來的歷史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可以說是與孫子所見不謀而合,儘管孫子是要比他早了兩千餘年。


第二條結論是第一條的推廣,孫子發現有許多國家常由於忽視了第一條結論而自尋敗亡,自然會進一步去推究其原因,於是也就終於獲得第二條就誒輪。國家之所以發動戰爭,概括言之,都是為了求利,但有利亦必有害,人卻往往由於急功好利之故,只看到利的一面而忽視害的一面,所以才會失敗,因此,他提出了警告要求戰略思考必須先害而後利。如果厲害的權衡上是得不償失則絕不可輕舉妄動。是故必須先盡知用兵之害,然後始能盡知用兵之利。


第一篇與第二篇在落上是前後連續。在第一篇中似乎有強調國家利益的趨勢,所以可能會導致知利而不知害的弊病,是以孫子在這一篇中特彆強調用兵之害。尤其是不可見利而忘害,以至於陷入久戰之中。因此,他又特別指出必須有速戰速決的能力,始可發動戰爭,故曰:「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關於這一篇還有兩點值得檢討。第一,孫子主張因糧於敵,並且希望「勝敵而益強」。事實上,因糧於敵在戰爭中是常見的事情,並非孫子所發明,甚至於拿破崙也曾採取此種手段。至於勝敵而益強,此種希望似乎是不易達到,因為即令勝也還是要付出成本,但也並非不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國似乎即為一個現成的例子。足以顯示孫子的見解確實超越時代。


第二點,孫子雖然重視戰爭與經濟之間的關係,而且也深知經濟為國力的基礎,但令人警異的是他和先秦時代其他諸子不一樣,在其書中並無「富國強兵」之論。這一點的確很難理解。孫子似乎是把他的思想局限在「兵」的層次而沒有將其提升到「政」的層次;他雖然已經進入大戰略的領域,但又還是以戰爭為核心。他始終是站在「將」的立場上發炎,這也正是他和孔子不一樣的地方。無論如何,任何思想家的思想總一定還是有其限度和弱點,所以對孫子也不必有所苛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國土部這份文件透出驚天秘密:長期限購的將不只是北上廣深!
高盛:黃金或迎來「戰略性」買入機會,跌破這個點就出手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二)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五課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謀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火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軍爭」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九變」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用間」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二)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行軍」和「地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孫臏兵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對全世界的影響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尉繚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六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唐朝戰略家與著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陰符經》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