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這一篇的篇名也可作「勢篇」,上一篇講形而這一篇講勢,就邏輯而言,勢是出於形。就物理而言,形是靜態而勢是動態。關於形勢的問題,從古到今曾有不少的議論,甚至於是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不過孫子本人卻說得很清楚而且也並無任何神秘感。


孫子明白指出:「戰治不過奇正」,所以他所認為的「勢」不過兩種,一為「正」而另一為「奇」。所謂「正」即兵力採取合於常規的部署,所謂「奇」即變化無常的部署。但二者之間又隨時可以互換,而並非一種刻板的公式,因此,他說:「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為什麼要採取兩種不同的戰(兵)勢?這與古代戰爭形式有關。春秋時代的戰爭都是以「會戰」為焦點。古人稱之為「合戰」,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也就是其全篇的警語。當展開會戰時要用正兵,其理由是「受敵而無敗」,也就是前篇所云「立於不敗之地」。但戰不能以不敗為滿足而必須求勝,如何始能求勝則必須出奇。用現代語來解釋就是產生奇襲作用,使對方喪失心理平衡。不過,這又還是有一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抓著機會立即發動猛烈打擊。所以又必須如前篇所云:「不失敵之敗也」。

孫子又指出奇兵若欲制勝,則必須「其勢險,其節短」,因為這樣始能產生重大的心理衝擊。但又由於戰爭是相對問題,所以必須同時考慮對方。奇兵的打擊若欲產生最大效果,則必須打擊在敵人的弱點上。於是孫子才說:「兵之所加,如以鍛投卵者,虛實是也」。何謂虛實?虛就是弱點,實就是強點,必須打擊在對方的弱點上,始能產生「以鍛投卵」的功效。


「奇正之變」雖然微妙,但還是屬於我方戰爭指導範圍之內,換言之,那是可以自作決定。但虛實的形成,其主權則在對方,換言之,敵方若不呈現弱點,則也就不可能有出奇制勝的機會。這又正是孫子在前一篇中所云「可勝在敵」的道理。唐朝的李靖曾經有一段話可以參考:


大凡用兵若敵人不誤,則我師安能克哉?譬如弈棋,兩敵均焉,一著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勝敗率由以誤而已,況多失者乎?


所以,對方之所以呈現弱點(虛),其原因是由於他自犯錯誤,但若只等待其犯錯誤則未免太消極,積極的戰略是採取行動以來促使其犯錯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中國前駐法總領事張國斌: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日本方面正視歷史
中航工業姜廷昀:日本正式列裝自行研製的C-2大型運輸機
盤古智庫:掘金印度,你準備好了嗎?
密集調控之下,房價真的要跌了?別太樂觀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謀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軍爭」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火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九變」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用間」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二)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行軍」和「地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孫臏兵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尉繚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六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對全世界的影響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陰符經》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儒家的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