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治」、「靜」之製為道教建築的創立。道教與其它的原始宗教有著相同的特點,即是在民間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其經歷了政府的鎮壓階段,政府的扶植、提倡階段,從而成為帝王統治民眾的精神工具。他們到道教中來不是為了尋求一個公平的社會,而更大的興趣在於尋求道教宣揚的神仙世界。正因為道教創始於民間文化,所以在道教建立之初,即使民眾也十分崇信神仙思想,但由於經濟或政權的原因,其建立的道教建築對雕琢玉砌的神仙府第的追求的奢望不是非常的濃烈,而是利用一般民間的建築形式,取名「治」與「靜(或靖)"。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學術界一般認為: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是以張陵在蜀中建立」二十四治「為其正式建立的為主要標誌。據《雲岌七簽》載:」依其度數,開立二十四治,十九靜廬,授以正一盟為之道,伐誅邪……「其中」治「為五斗米道主要傳教的地方,也是道教信徒膜拜信奉的神靈之所,很多置於大山之上,道教宮觀就源於此。但治有一定的管轄範圍,幅員一個區域,"二十四治"實際為道教最早的24個傳教區域.所以"治"有兩層含義,其既指道教建築本身,也指一個道教傳教的地區.根據《雲岌七簽》卷二十八《二十四治》的記載,二十四治分上、中、下各八治,分別是: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陽賓士、鹿堂治、鶴鳴治、漓沉治、葛山治、庚除治、秦中治、真多治、昌利治、隸上治、湧泉治、稠梗治、北賓士、本竹治、蒙秦治、平蓋治、雲台治、燼口治、後城治、公慕治、平岡治、主簿治、玉局治、北鄺治。


之後,道眾又立四治(罔氏治、白石治、具山治和鍾茂治),以配天宮二十八宿之數。又立八配治、八游治等。如今,治已經是蕩然無存,我們無法目睹其功能布局與建築形態,僅僅幾部古籍文獻星散地記錄了隻言片語。在道家典籍《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引《太真科》中就有兩段文字描寫了治的建築: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立天師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數,唯昇陽之氣。治正中央名崇虛堂,一區七架六間十二丈,開起堂屋,上當中央二間上作一層崇玄台。當台中安大香爐,高五尺,恆火責香。開東西南三戶,戶邊安窗。兩頭馬道。廈南戶下飛格上朝禮。……崇玄台北五丈起崇仙堂,七間十四丈七架,東為陽仙房,西為陰仙房。玄台之南,去台十二,又近南門,起五間三架門室。門室東門南部宣威祭酒舍。門屋西間典司察氣祭酒舍。其餘小舍,不能具書。二十四治,各各如此。」


《雲笈七籤》載,「天師治」是張衡親自所創,所以其應該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布局,文中所寫的「地方八十一步」。猜測是一個正方形用地。按先秦傳下來的每步為六尺來計算,則每邊長為古制的四百八十六尺,若每尺按新莽後漢時期的23厘米計算,每個邊長約為112米,口算規模不小。在建築形式上,有面闊「六間」、「七間」、「五間」之制,說明道教建築是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建築形式完全是隨意的民間瓦屋作法,遠不能與官式的皇宮殿堂相比;同時也反映出漢代建築面闊仍然存在用偶數制的特殊型制。至於崇虛堂崇玄台、崇仙堂、陰陽仙房等房間的命名,可以很清楚地體現出道教神仙思想的宣揚。而所謂「法九九之數」,也可以猜測似乎與《易經》崇「九」的觀念和意識有著聯繫。但總體上來說,儘管張衡作為地方的當權者,但除了名字上故弄玄虛之外,整個建築形式並無特殊,格局也沒有幾進的套院,可以體現道教之始,其建築的通俗化的一面。



道教建築之「治」與「靜」



「靜」比「治」更加民間化。古語:「民家為靜,師家為治」,「靜」或曰「靖」、「靜(靖)室」,意為靜修之所。一般的山居修道者,常住山洞,在洞旁有結草為廬的館舍。按陸修靜撰的《陸先生道門科略》稱:「奉道之家,靖室是至誠之所,其外別絕不連他室,其中清虛不雜余物,開閉門戶不妄觸突,洒掃精肅,常若神居,唯置香爐、香燈、章案、韋刀四物而已.必其素凈政可堪有餘錢耳。」,可見「靜室」只是在形式上與居室隔絕,保持清潔,多屬於神堂、祖堂之類的建築,沒有特別的地方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節氣養生——冬至節氣話養生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
道樂—讓心靈超越凡俗的天籟
道教文化——道教音樂無為的妙韻
王重陽祖師內修真訣十論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建築里的「治」和「靜」
道教建築里的「治」和「靜」!
玄德堂——道教建築藝術
自然歸真——中國道教建築之美
武當道教建築之美學
道教文化對中國古代石橋建築的影響
解州關帝廟 我國古代建築道德鎮邪之上乘之作
校園建築:德彪西與流動的建築
道家思想與中國建築
試談佛教文化與藝術——佛教建築
梁思成林徽因測繪獨樂寺,保護中國最古老木結構建築
十個場景之建築的永恆之道
建築之美!橋樑
陶金 喻曉:明堂式道教建築與明世宗的「神王」思維
古建築之 廡殿建築的基本構造
書院建築文化的弘揚
道法自然的建築法則,道教宮觀里的故事
秦始皇的功與過:勞民傷財建的恢弘建築!
問道樓觀 媲美故宮的宏麗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