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鐸:中國雞的二奶文化

李鐸:中國雞的二奶文化

李鐸:中國雞的二奶文化



摘要:(微信號ID:ipress)讓人歌謳得如醉如痴的是大雁、天鵝等,它們遵循著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對愛情忠貞不渝。甚至小小的麻雀看起來都是一夫一妻制,而雞不是,雞是一夫多妻制。

作者:李鐸,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北京大學教授。


若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沒有人能回答。若問,先有公雞還是先有母雞,有點西方文化根基的人知道,可以依人類來推論,因為上帝先造了亞當,然後用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所以應當是先有公雞,然後用公雞的肋骨造了母雞。若再問,地球上是公雞多還是母雞多,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人就能回答:母雞多。


這是因為,雞是家養的,而養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吃雞蛋,所以只吃糧食而不下蛋的公雞便早早地成了雞肉串。聽說有一位女權主義者養雞,硬要公母平均,結果公雞們整天斗個不停,圈無寧日,所以很失敗。


日本人將雞稱為庭院里的鳥。而這鳥與其他的鳥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鳥絕大多數在繁殖後代時,會結成恩愛夫妻,會成為讓人都羨慕比翼雙飛的同林鳥。讓人歌謳得如醉如痴的是大雁、天鵝等,它們遵循著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對愛情忠貞不渝。甚至小小的麻雀看起來都是一夫一妻制,而雞不是,雞是一夫多妻制。

吃飽了撐了的生物學家研究出,這竟然是合乎自然規律的!因為在大自然中,其他的鳥生存環境惡劣,尤其是很多是晚成鳥,晚成鳥就是說,剛孵出的雛鳥眼睛還睜不開,沒有毛,需要雙親共同哺育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獨立生活。而雞就不同,屬於早成鳥,小雞一孵出來,不但眼睛睜得大大的,而且毛髮俱備,能夠拔腿就跑,自己覓食,自給自足。所以,一隻母雞帶一群小雞,帶幾天就行了。如果要雙親共同來帶,則屬浪費資源。公雞節約出來的資源便用來斗,以爭取霸佔更多的母雞,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因為種的延續是第一要務,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嘛。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中國人突破傳統的一夫一妻制的最好的借口。有人說,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制,這是誤解,雖然中國古代也曾有過一夫多妻制,但是那是短暫的,如舜有兩個妻子,且是姐妹倆,但是這一頁歷史很快就被翻過,進入了漫漫的一夫一妻制社會。不過,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制有點搞笑,那就是,允許多妾,妾不是妻,用今天的話說,是二奶。


聰明的中國人早就認識到,人不是畜牲,而是社會的動物。社會的動物,需要協同作戰,才能夠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如果斗的主力——男人們整天為霸佔女人而消耗能量,不去抗災、不去捕獵、不去種地,人類便無法生存,爭來女人也白搭。所以,早早便實行一夫一妻制,這樣男人們便可以團結一致,與自然災害斗、與毒蛇猛獸斗、與敵人斗,而非窩裡斗。


可是,一切該戰勝的差不多都戰勝了,尤其是那些不需要奔赴到戰鬥第一線的男人們,呆在家裡沒事,動物性便漸呈顯性,怎麼都覺著,女人還是多一點好。但是,一夫一妻制是法度,法度已經定下,不能改的,中國人最忌諱變法。所以,仍然要堅守一夫一妻的制度,但是,但是可以多個妾。


能擁有多少女人,主要是看官職大小,最大的當然是帝王,所以多少便無限定,大概是想要多少就多少;至於諸侯,一妻八妾,加起來九個,以象九州;卿大夫,也就是尚書侍郎一類的,一妻二妾,太多了耽誤工作;士,也就是一般官員,一妻一妾。平民百姓,一妻零妾;上前線打仗的、外出務工的,那就算啦,有妻也顧不上。

有的人,雖然不是士,不是卿,可是發財了,所謂財大氣粗,儘管也屬平民百姓,但是大把銀子花出去,搞幾個也沒有問題。還有些,因為未來會成為「士」,或者曾經作過「士」,當然依法也可以納一房妾。進而,推出一套理論來說明一妻多妾的合理性,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妻如果不會生育,不納妾便是不孝,中國不知道多少代皇帝都提倡以孝治國。所以,一夫一妻制下的多妾製成了中國的傳統,但是不能惹出亂子來。


亂子往往是正室惹的,所以,納妾要經妻同意。如果妻不同意,也就是說她有點缺少「后妃之德」,那就偷偷在外包養一個,反正有錢就可以任性。


或問:男人如果都一妻多妾,那哪來那麼多女人當妾呢?


據考證,妾的最主要來源是治理罪犯。男人犯了罪,拉出去砍了就是了。犯了罪的女人,或者犯了罪的男人家的女人,就不捨得砍,用來做女奴,也就是女佣人、女僕。先是官府統一管理,有的充當官妓,當財政緊張的時候,就把一些賣給有錢的人,而這有錢的人,往往會趁妻不注意而非禮了女犯,這女犯便升級為妾。


「妾」字很有講頭,這是個會意字,上下結構。注意:上面並不是「立」字,而是「?」字,這「?」字是象形,像犯了罪的人額頭上刺的犯罪標記,段玉裁非要說是會意字,說是「幹上」,就是犯上的人。不管那麼多了,它讀作[qiān],意思就是犯罪,加個「女」就表示女罪犯。

那妾和雞有關係嗎?雞對應兩個繁體字,一是「雞」,一是「鷄」。這兩字長得很像,左邊都是「奚」,右邊則一「隹」一「鳥」。先說這「奚」,許慎解釋為「大腹」,可是典籍中並沒有見到過此義,後來羅振玉說,這是個象形字,是用繩索拴住個犯人,所以此字在古代主要用來指「奴」,尤指女奴,和妾等值。左側,「隹」讀作[zhuī],是指鳥,「鳥」當然也指鳥,兩者都可以用作形符,構成和鳥相關的字。但是兩個還是有點差別的,許慎說,短尾者叫「隹」,而長尾的叫「鳥」。公雞的尾巴長,嚴格來說應當是「鷄」,而母雞的尾巴短,應當是「雞」,後來人們也不怎麼區分了。所以,雞,天生的就是妾。


大千世界,總會有人犯罪的,所以,經妻同意納的「妾」和沒有經妻同意的偷偷在外面養的「二奶」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至於後來的後來,彼女雖然沒有犯罪,也非罪犯家屬,但是卻主動請願當二奶,那只能說是長期的文化積澱的結果,非雞之過。


西方基督教國家之所以實行一夫一妻零妾制,那是因為他們太迷信,竟然相信上帝造人時,就只造了亞當和夏娃,而沒有造二奶。


※本企鵝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感興趣

黃銅文化:中國的文藝復興
紅包里的中國文化
中國的「福」文化
張石:日本酒文化里的中國
中國墨文化
頤和園長廊中的三國文化
中國茶道的歷史文化
銅鏡中的中國歷史和文化
中國古代玉器中的龍紋圖樣——中國玉文化
中國的「門」文化
和李唐聊文化(八):中華文化的四化認知
王殿卿:歐洲百年的「中國文化熱」
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茶臼
徐小躍:三智大道與中國傳統文化
「關係」文化:中國文化中的一種痼疾
追溯中國的素食文化
中國酒文化之三:精選李白十首關於酒的古詩詞
中國人的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