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些癥狀是在提醒你濕氣太重了!教你幾招輕鬆趕走濕氣
編輯:大白
插畫:小炒肉
生活中經常聽人說「最近越來懶了,身體好乏啊。」
上次去家裡,弟弟躺在床上睡覺,我喊他蓋上被子,他說被子好重,他都快那不動了。難道真的是他拿不動嗎?其實真相是他自己的身體變重了。
中醫上講這是體內濕氣重啦!濕氣重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可根據以下的癥狀判斷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困擾。
舌苔厚。刷牙之前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苔,紅色的舌頭上有一層白色,就是舌苔。如果舌苔不濕滑也不幹燥、只是薄薄的一層,就說明體內濕氣不重。如果舌苔很厚,甚至發黃,看起來很濕滑,就說明濕氣較重了。
大便稀。濕氣重的人,大便都不易成型。平時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事」,是不是沖馬桶的時候很容易衝下去,或者用紙的時候,是不是總是用很多紙才行。雖然說起來有點噁心,但這卻是判斷濕氣重不重的一個重要指標。
刷牙時噁心。刷牙時總覺得嗓子里有東西,即使有痰,也不是很多,就是老覺得不清爽。這也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小腿肚酸。每天起床,剛站起來的時候,老覺得小腿肚發酸,走起路來有些發沉。當然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可能有的人平時並不在意。其實,這也是體內濕氣重的一個典型癥狀。
懶得動。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每天看著別人生龍活虎的,覺得累得慌。明知道自己應該站起來,跑一跑、跳一跳,可就是不想動。能躺著就不想坐著,能坐著就不想站著,完全跟健康常識背道而馳。可也真的不是故意的,就好像身體發沉,固定在那兒就懶得動了。
濕氣重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健脾胃。脾屬土最忌濕,所以濕氣最易傷脾。「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第一步就是要健脾胃。
俗話說,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食養、食補、食療的觀念都非常科學。現代人因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所以在養生上既要祛濕,還要養脾胃,非紅豆、薏米和燕麥莫屬。熬成粥,可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多消耗、運動。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中醫特色治療艾灸。艾灸治理濕氣過重,受我們老一輩人留下來的寶貴遺產,不過也是真的很實用。點燃艾條用懸灸法在學位上方施灸。穴位選取:雙側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雙側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日常生活保健。平日飲食盡量清淡一些,少放鹽。有條件的話,盡量要午睡,而且最好是躺在床上,而不是趴在桌子上。祛除身體的濕氣一定要戒煙戒酒,煙酒本身對身體就不好。
※身體有個癥狀,說明濕氣太重!趕緊吃這幾樣,逼出體內濕氣
※身體有這些癥狀,說明濕氣重,吃這些「逼」出體內濕氣
※身體有這個癥狀,說明濕氣太重,趕緊吃這幾樣,逼出體內濕氣
※濕氣不祛一身病,這些癥狀說明身體濕氣重!一招幫你輕鬆祛濕
※身體出現這幾種表現,說明你濕氣太重了,祛濕它很在行!
※舌頭出現這些癥狀,說明體內濕氣重,教你三招輕鬆祛濕
※身體有這個癥狀,說明濕氣太重!吃這樣逼出體內濕氣更健康
※身體有這5個癥狀,說明濕氣太重!趕緊吃這4樣「逼」出體內濕氣
※身體有這5個癥狀,說明濕氣太重!趕緊吃這5樣,逼出體內濕氣
※身體出現這些癥狀說明體內濕氣嚴重,你還在忽視不管嗎?
※教你一招健脾利濕,讓濕氣遠離你的身體,不再頭暈犯困了!
※體內濕氣過重,一招祛濕,別怪我沒提醒你!
※身上的這些癥狀都顯現你的了濕氣,水裡加點它,逼出體內濕氣
※身上這裡發白?說明你濕氣很重,趕快吃這幾樣及時祛濕
※如果你身體有這些變化,說明你的濕氣已經很重了!
※舌頭髮黃?那是濕氣重的表現!濕氣重吃這些就好了
※身上這裡凸出,說明你濕氣很重,常吃這幾樣及時祛濕
※老中醫為你解密,濕氣重呈現出的這幾大現象,快看你有嗎
※女人你身體濕氣太重?那麼這些水果你最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