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

鄧榮斌:1972年生於深圳福永;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青春夢》77x77cm 1996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地老天荒》 77x77CM 1996年


物象的褶子與變形記


文/夏可君

我們已經處於一個被圖像控制的超現實的世界,即世界之物只有成為圖像,才可能被識別,或者有著被我們關注的可視性,但這也意味著藝術本身的危險:一切都成為圖像,繪畫藝術的那種神秘性何在?既要保持圖像的某種可視性,又要具有某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性,鄧榮斌的繪畫實踐很好地回應了這個問題。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秋實》紙本77x77CM 1996年


鄧榮斌讓線條保持流動,這些如同身體器官,神經網路一般的形體,處於生成狀態,它們僅僅只有半個存在,一直處於胚胎與成形發育的中間階段,它們保持生成與流變的渴望,在四處伸展著自己的觸角,在漫延中表達自己的情緒,隨著情緒的變化,事物會自然呈現出它特有的樣子。它們彼此都在纏繞,層層皺褶,層層套疊,這些事物似乎都在彼此悄悄傾訴,在一個前意識的世界(注意,並非無意識),當然也比清醒意識微弱,但又沒有無意識的壓抑創傷,總是帶有一種大夢剛醒的那種惺忪,但卻異常甜美,這並非我們人類日常的世界,而是遠古原生態的夢幻以一種奇妙的方式流傳下來了,沒有經過理性的解夢,而是以兒童的天真,以藝術家的遊戲,如同動漫世界,一個個緩慢停頓下來,向著我們嬉戲地展現,不需要過多解釋,因為它自身就足夠完滿自足,天真坦率。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秋日思語》紙本 77x77CM 1997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馬格里特的煙斗》 紙本 100x100CM 2003年


在平面上自由勾畫,看起來似乎是版畫,似乎是漫畫,都在輕盈流動,那是一座圖像的迷宮,古代與現代的,東方與西方的各種基本的象徵圖像,都可以彼此纏繞起來,具有裝飾性,把看似深淵一般的幻像帶到可讀的形象層面時,竟然通過裝飾性達到了視覺的享受,這是鄧榮斌所貢獻的獨特視角與想像方式。鄧榮斌世界的獨特性就在於他有著自己獨特看待世界的方式,通過繁複的線描與細緻的刻畫,讓細節的肌理一一凸顯在我們面前,似乎是佛教似真似幻的那千隻手同時在作畫,同時在工作,而鄧榮斌的那個世界,表面上似乎伸手可及,但其形體的變形還是顯得那麼遙遠,因為這是一個表面幻像的世界。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踏歌》 紙本 100x100CM 2003年


通過對超現實主義以及立體派的某種中國式形象記憶的結合,帶來一種似真似幻的「准存在」(再次說是「半存在」),但這種輕淺的夢幻感又是親切可近的,如同克里姆斑斕的色彩?如同波希或達利的變形?如同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書寫?甚至墨西哥繪畫的魔幻?似乎都有,但是似乎也都不是,這是一個中國藝術家從自身文化萌發的獨特想像,更多是對《山海經》,對有所醒來的夢想世界的文學敘事,並且試圖與我們的日常世界發生關係,此敘事並非表達某種明確的故事,而是通過一些帶有集體無意識的表象,這是人類本身的集體形象,鄧榮斌一定是對榮格的精神分析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但是,卻並不那麼巫魅或鬼魅,而是把這些形象轉換為清新喜人具有當下現場感的某種祈福圖示,就是日常所見之物,這是我們的浮世繪?鄧榮斌有意把這些看似神秘巫術一般的幻覺圖像變得更為明確,更為表淺,帶有裝飾性,鄧榮斌把中國傳統的「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以新的方式做到了極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窗外1》紙本100x100CM 1998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眾生》紙本103x103CM


鄧榮斌有他獨特的變形記,而且是中國式的變形記,這是在「圖像-文字-事物」三者之間達到了一種奇妙的感應,那些形象既是圖像也是如同原始象形的文字一般在自身傳達意義,而且還就是一個夢中的表淺世界。一片葉子可以孕育兩幅面孔,任何事物都可以是生命的心臟那般的心瓣形狀,世界就是一個個有待組裝的器官,看似樹木的形體可以變幻為面孔,動物、植物與人類不再有區分,這是一個超越人類區分方式的世界,畫家擁有一種原始的詩性感知方式,把兒童的天真與超現實的幻覺奇妙結合起來。尤為讓人動心的是,這個變形的世界很多時候都是有心形或卵圓形構成,這是南方人或者鄧榮斌自己的柔美,圓潤,流轉,偶爾也有尖銳的筆觸,暗示沒有疼痛的憂慮,這是一個準-天使的世界,開滿了南方特有植物的花園世界,這是鄧榮斌塑造的人類感官的樂園。世界是一朵盛開的花,只是它不一定僅僅是「花」,而可能是面孔,是時鐘,是豎琴,可以開放,可以吟唱,只要她們可以保持生長,生長是童真的秘密。繪畫乃是成為世界的心臟,一切都是由心血所變幻而成,這些一筆筆畫出來的線條,就是被生命血液所滋養的經脈,有著生命自身的構成肌理。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作品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浮生》紙本 100x98cm 2010


因此,這個半存在的生命世界,打破了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分,看似機械卻如夢似幻,這是後現代影像的技藝,一切僅僅是技藝,這位我們這個機械時代帶來了某種新的中間物,如同電影《阿凡達》所夢想的那個世界。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頓悟》 68x68cm 水墨 2002年


當原始性遭遇當代社會景觀——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文/劉颶濤


造型怪異,形象來源的多元化,極為明顯地,鄧榮斌在他作品融合了原始性與當代社會的兩種景觀。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飄》103x100CM 1998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窗外2》 紙本 100x100CM 1998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隨風》103x100CM 1998年


所謂原始性更多乃是一種超驗體會,不同於現實主義風格,它是中國文化的潛流,在未入文字部分,經過世代口耳相傳而左右著中國人的世界觀,並獲有穩固的延續發展。中國當代藝術關注現實,但也愈發重視「中國性」、「中國經驗」的表述。這種狀況,在文學已有顯著展現,最鮮明者如莫言,便被看成馬爾克斯在中國的「翻版」。但其實就超驗經驗本身來說,中國也一直是有的。比如《山海經》,便是極重要的原始形象資源,並正式著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那麼,當代人觀世界的方式又應當如何呢?


以超驗達到現實所不能言說之真實,神怪、民間、歷史、當下便融合到了一起,超脫於時間空間的束縛,而愈發逼近內心,引發人們心靈的震顫。近年來,原始、超驗的中國經驗正日益壯大並成為文藝表現的重要方式,發展成為典型的東方話語,也是在未來最值得關注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脈絡之一。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月光》 紙本 100x100cm 2012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蚊子》 68x68cm 紙本 2002年


鄧榮斌的作品,便典型歸於這一方向。但與其他藝術家仍有不同,鄧榮斌的「原始性」並非朝向「尋根」(八十年代中國當代前衛藝術運動中的文化尋根熱)或單純的人性之「原始」代碼(近西方弗洛伊德與榮格所謂「原欲」、「集體無意識」)呈現。鄧榮斌的作品,更加指向的乃是當代的社會景觀。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再見柏拉圖》 紙本 135x135CM 2000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明月寄相思》 紙本 135x135CM 2000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花期 》版畫 80x60CM 2003年


「社會景觀」是德波所提概念,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轉折具有重要影響。所謂「景觀社會」,是德波基於對當代社會已經由馬克思的「物化」而走向「景觀化」的現實判斷。「景觀化」是「物化」異化的縱深,這是在傳媒隱性意識形態支配下所構築的當代消費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特點。在馬克思時代,「物化」之異化尚且有「所指」與「能指」的現實「物」作為關聯性。但在更進一步的「景觀社會」中,物受「擬像」支配,社會整體早已脫離現實而自成邏輯。今日之社會「景觀」,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已是再難辨別。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 《真實的謊言》2 版畫 80x60CM 2004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 《小丑》 紙本 100x100 2013年


這種狀況下,現實主義藝術早已淪為並成為虛妄影像的「倒影」。藝術家面臨的首要問題,便在於怎樣辨明並認清何為「現實」本身。而在一種解構並重組的藝術創作手法中,在鄧榮斌將原始性與當代社會「景觀」化結合的恰當方式下,可以看到鄧榮斌對現實的某種認知方式,他的繪畫作品顯示出某種當下性意義。


儘管用中國傳統工筆水墨的手法,但就色彩來說,鄧榮斌卻用得並不「老氣」,純度極高且搭配現代的色彩,加之清晰的邊緣,一種含混但具象的複雜視效噴薄而出。但含混也不乏幽默的戲謔,比如說《大偉的比基尼》,直接指向的便是某知名公共新聞事件,滿是戲謔。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午夜怨曲》103x100CM 1997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綠》紙本100x100CM 1999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 《愛的呼喚》 紙本 135x135CM 1999年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 《聚散之間》 紙本100x100CM 1999年


從《靜夜思》、《午夜怨曲》、《綠》、《玉豬龍》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葫蘆、昆蟲、種子、荊棘與藤蔓,還有那密布著的眼睛,半人半樹的形象,種種交織一處難於界定……在這形象之中,從《愛的呼喚》、《聚散之間》、《再見柏拉圖》,觀者又可以看到糾纏與離別,能體會到其中潛藏著的曖昧或衝突。一種浪漫的愛戀,但看到更多的卻是苦苦追尋的情感,以及想要尋求超脫卻仍有牽掛的情感悸動。鄧榮斌經歷過怎樣心路歷程,我們不得而知,他也沒有進一步展開。而今,這些日記般標示著記憶的原始圖像也盡都淹沒在了消費時代的景觀迷霧之中,說不清道不明,一片混沌。

鄧榮斌水墨作品的文化脈絡



鄧榮斌《天目》 68x68cm 水墨 2002年


鄧榮斌藝術履歷


部分個展


2006年鄧榮斌彩墨作品展(筆組藝廊),廣東美術館


2011年「別樣的圖騰」鄧榮斌紙本作品展,深圳藝廊


2013年「沒有時間的藝術」鄧榮斌水墨作品展,深圳藝廊


部分群展


2016年「藝術匯流」深圳寶安藝術家赴台交流展(東吳大學)


2015年首屆深圳「綜合材料」繪畫展,深圳旭生美術館


2015年「雙城記」深圳?陽江青年美術家協會聯展,羅湖美術館


2014年「多邊觀察」深圳動力藝術展,深圳會展中心


2014年(香港)深圳當代藝術展,香港港麗酒店


2013年「例外狀態」深圳本土藝術家交流展,深圳展藝術區


2012年「藝術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深圳會展中心


2007年「浮世相考」五人作品展,證大美術館,上海


2004年「視覺特區」深圳青年實驗藝術展,深圳美術館


2003年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現代水墨展,香港藝術公社


2000年深圳經濟特區20周年藝術展,中國美術館


收藏


深圳美術館、廈門美術館、上海證大美術館


出版


《沒有時間的藝術》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鄧榮斌水墨作品》深圳海天出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五毛錢在晚清叫半圓銀幣
英國五家博物館角逐2016年度博物館獎
沉香投資收藏有五策
勒梅特夫婦影像藝術收藏展
扭曲現實立場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您可能感興趣

干樹葉骨骼標本、脈絡畫製作教程
世界遺產——白山黑水的文化脈絡
賈平凹文化藝術館探討戶縣農民畫的新語境 梳理「畫鄉」藝術脈絡
楊國強:租界形成的文化脈絡難以產生學術
菠菜葉的大作為!成為人的血管脈絡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背後的世界史脈絡——劉超老師秦淮區圖書館講座聽課筆記
馮天瑜:考析中國文化發展脈絡
台灣「歷史課綱」變遷脈絡:與中華史觀漸行漸遠
西周金文脈絡
張朝陽戛納演講秀英文:中國互聯網的三條脈絡!
關於上海山水畫邀請展的思想脈絡
循著歷史的脈絡,去尋找帶有民族精神的古代藝術品
關注黃斑區肥厚型脈絡膜疾病譜的概念及研究
西泠李俊:在歷史脈絡與邏輯中率性寫意(上)
老司機的新面孔:吳珏輝首次完整呈現創作脈絡
北魏、遼金、西遼、大理、西夏皇帝世系圖(脈絡分明,一目了然)
西泠李俊:在歷史脈絡與邏輯中率性寫意(下)
白髯老人風水著作名篇《巒頭心法》脈絡傳承要清圓
深度好文:一文讀懂中華文明基本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