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現在公認,南宋已經有涮肉,文字記錄來自林洪的《山家清供》。《山家清供》是一部專門記錄清雅飲食的筆記,共兩卷,一百多則。其中有一則記林洪冬日到武夷山拜師,在雪天得一隻兔子。其師告訴他,山間只能將兔肉片薄,用酒、醬、椒腌過後,以風爐坐上水,等水沸騰後,一人一雙筷子,夾肉入湯,擺熟,以各自愛好蘸不同的汁。

他評論這種吃法不僅簡便,而且「有團圓暖熱之樂」。這是山間偶然吃到的野味,還不算,因為據林洪記載,過了五六年,他在臨安楊泳齋家裡也見到這種吃法。這楊泳齋是個詩人,因此作詩:「浪涌晴江雪,風翻照晚霞」。江雪、浪涌在鍋里,晚霞則是肉片,林洪由此起了一個詩意名字「撥霞供」,並說明,除兔肉外,豬羊肉皆可。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也有傳說認為這涮肉為忽必烈所創,說他因急於打仗要吃羊肉,伙夫忙亂中沒辦法只得將羊肉在滾水中汆了一下給他,開始了涮的歷史。但我所見有關忽必烈的正史野史中實際並無相關記錄,而且忽必烈打仗的年代也應該晚於林洪記載的年代。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清代有關於涮羊肉的記錄:「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於下,盤置雞魚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鍋』。」這是寫《考吃》一書時我在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找出來的,很多人現在寫涮肉時還在應用。在清代御膳檔案中,有記錄乾隆皇帝喜歡「野意火鍋」,而乾隆四十九年、六十年的千叟宴上,每桌都有火鍋兩個,用羊肉、豬肉與鹿肉。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可見清京城宮廷內外這涮肉已經吃得比較普遍。但這究竟是滿人帶進來的,還是從元、明承襲的?還是不清楚。為此我專門拜訪過自稱對涮羊肉有研究的洪老闆。這位洪老闆的父親是北京「東來順」的老人,他自己20世紀 90年代初開第一家涮羊肉店,然後在北京城裡開始將涮肉與「先生」聯繫起來——與朋友在藍島附近開了「羊先生」。大家廣泛知道他是開在西單辟才胡同里的「洪運軒」——那裡的涮肉好吃。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按洪先生的說法,這涮羊肉從忽必烈的時代到今天七百多年歷史,肯定不是滿族人的食俗,因為滿人吃的是白肉火鍋、酸菜火鍋。那火鍋形狀,他認為如果將蓋蓋上,是一個完整的蒙古包,將蓋打開,不是蒙古騎兵的軍盔就是蒙古姑娘唱歌跳舞的帽子。


他說,在北京,有 50年以上歷史的漢民館子里原來都沒有涮羊肉,要吃涮羊肉必須上回民館子,說明原來這涮羊肉其實是清真食品。因為是清真食俗,所以局限性大,沒有得到廣泛傳播。他的判斷,這涮羊肉應該是從元世祖時開始,從蒙古王族傳到滿王宮,再傳到民間,在回族中先流傳。他說《馬可 .波羅遊記》中記載,馬可 .波羅在元大都皇宮中就吃到了蒙古火鍋,但我查《馬可 .波羅遊記》,找不到這個出處。

涮羊肉的前世今生:南宋已有涮肉



我以為洪先生的判斷經不起推敲。因為如果真是在元朝貴族中開始流行,元代忽斯慧三卷本的《飲膳正要》就不可能沒有記載。因為這個忽斯慧在延祐年間(公元 1314年至1320年)當過掌管忽必烈之後,仁宗皇帝的御膳太醫。《飲膳正要》中羊肉做法除了有炙羊心、炙羊腰、攢羊頭、熬羊胸子外,就是羊肚羹、羊頭膾之類,我以為,游牧民族不會有這樣將肉切成薄片的雅興。我的判斷,是南方文人一種雅緻的吃法北上,迎合了游牧民族豪放地吃羊肉的喜好。等這涮肉調料變成芝麻醬、韭菜花等,就一定是近代食俗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地理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早的彩照,百年前的城鄉風情
福建鄉土菜如何保留營養成分?
北京:京西有個明清古山村,「爨」底下村
今日芒種,釋義、習俗、養生
回顧那些漸行漸遠的民間風俗
您可能感興趣

20家老北京銅鍋涮肉,為何人氣如此之高
擼串涮肉的寬窄巷子,巴黎最巴適的夏天
地道銅鍋涮肉,最配老北平的下雨天!
從小酒館到老字號飯莊,螃蟹涮肉譽滿京城
吃涮肉才是冬天的頭等大事,東京5家超人氣火鍋店,吃完high到飛起
新晉人氣王,連乾隆爺都拍案叫絕的老北京涮肉,您不來嘗嘗?
冬天吃火鍋就愛涮肉,反正我的毛衣顯瘦
涮肉、熬粥、煮麵,那些浮沫該除還是留?
千刀萬剮一頭牛,十秒內的涮肉最好吃
如果你只知道大盤雞和銅鍋涮肉,就別再說自己是吃貨了…
吃涮肉時務必涮透,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吃羊肉
美女咖啡師改行賣涮羊肉,銅鍋涮肉好吃又實惠四人花費一百多
進店就打折!羊肉免費送,還有機會吃霸王餐!這家網紅涮肉店又要被擠爆!
全汕頭想無!這家店居然是用茶缸涮肉!
老北京銅鍋涮肉用三樣法寶讓重慶四川火鍋甘拜下風
「語音」涮肉、熬粥、煮麵,那些浮沫該除還是留?
老師,我突然想吃涮肉
趙麗穎林更新吃貨屬性不改一起涮肉吃!這是劇組安排的殺青福利?
吃火鍋肉片你涮對了嗎?涮肉方法有講究一起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