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那些林林總總的「致癌傳言」真的可信嗎?

那些林林總總的「致癌傳言」真的可信嗎?

朋友圈之內經常會有一些文章提到哪些食物容易致癌,哪些東西不能用,用多了也會致癌,這些「傳言」是真的么?如何來分別信息的真實性呢?印象中有一個微信是介紹食物致癌的,下面有網友評論,我們好像什麼也不能吃了。今天我們就來識破這些「傳言」。

那些林林總總的「致癌傳言」真的可信嗎?


傳言一:敷面膜致癌?


傳言:微信及各大論壇網站上曾流傳著一條新聞,稱市場上約75%的面膜都含有防腐劑,其中不乏知名品牌,長期使用甚至會罹患癌症。文章援引英、港、台等多地專家觀點及調查數據,言之鑿鑿。


真相:面膜中添加防腐劑是因為面膜本身是濕的,不易長期保存,否則容易滋生細菌。在面膜中添加防腐劑,與食品中添加防腐劑是一樣的道理,且面膜中的防腐劑有害作用更小,並不會致癌。還有人認為,防腐劑中的很多成分,如苯氧乙醇、苯甲酸甲脂、甲基異噻唑啉酮等會深入皮膚,長期積累甚至可能導致癌症。事實上,我國對所有化妝品及面膜等特殊功效化妝品,都要全成分標識。只要是經過國家審批,有 「妝」字型大小和「器」字型大小批准的,都可放心使用。


選購面膜時,首先要看是不是國家批准的,有沒有全成分標識,符合了這兩點,便是合格產品,可放心使用。一旦使用後出現灼熱、瘙癢、起疹子等過敏反應,應馬上停用。每次敷面膜的時間別超過半小時。

傳言二:沐浴液致癌?


傳言:「沐浴液里有一種叫做Paraben的防腐劑,儘管不會造成皮膚病變,但使用超過十年,就可能誘髮乳腺癌。而且,曾有醫生在乳腺癌的病理切片中也發現了這種物質。」


真相: Paraben的中文名稱叫做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是一種廣泛用於化妝品、藥品、食品中的防腐劑。該物質可能導致乳腺癌的說法,始於英國雷丁大學2004年的一項研究。研究者在20位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組織切片中發現了微量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但該研究沒有對照組,且論文作者也承認這點。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對此聲明「消費者無需對含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的化妝品擔心」。美國癌症協會也曾指出,並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該物質與乳腺癌有關。


其實,沐浴液一般會被很快洗掉,而不是留在皮膚上,因此只要不對防腐劑過敏,就可以放心使用此類產品。


傳言三:微波爐致癌嗎?

傳言:很多年前開始,網路上一直流傳著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可能致癌,容易帶來消化系統紊亂、血液和免疫力異常等一系列問題。


真相:微波加熱的原理是通過電場方向的變化,讓極性分子迅速旋轉,從而通過分子的運動摩擦而產生熱量。微波加熱這種方式,並沒有證據表明能夠直接產生致癌物;反倒是傳統加熱方式,如果加熱溫度過高,容易產生致癌物,特別是熏烤、碳烤、煎炸等。


如果食物加熱溫度過高,比如超過300度,食物中的脂肪會大量產生苯並芘類致癌物,比如烤羊肉串、烤肉、肉類烹調不當發生焦糊的時候。但微波爐日常加熱高水分的剩飯剩菜,最終食物溫度只有不到100攝氏度。微波本身就有一定的殺菌作用,60-70度已經可以達到加熱效果,故不需要加熱到100度以上。


傳言四:牛奶致癌?


傳言:「牛奶致癌」的傳播主要有那種說法:一是 「激素致癌說」,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激素產奶的,而雌激素和雄激素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牛奶中的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也易致癌;二是「酪蛋白致癌說」,它來自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坎貝爾教授用兩組老鼠,通過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使其體內產生肝臟腫瘤。其中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餵養,另一組吃只含牛乳酪蛋白的飼料。最後發現,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因此,就有了後來「實驗證明,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癌症,加速癌細胞擴散」的說法。

真相:給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實是生長激素,而不是諸如雌激素、雄激素等性激素。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長激素,它不會損害消費者健康,更不會致癌。另外,美國FDA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為:「並無證據說明IGF-1致癌」。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後,到達人體內已經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風險很低。


「酪蛋白致癌」的實驗結論也經不起推敲。因為坎貝爾進行的實驗,是首先使用大劑量的黃曲霉毒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患癌的大鼠,然後再喂飼含不同蛋白質的飼料,而黃曲霉素本來就是致癌物質,這一實驗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結論。此外,坎貝爾餵給大鼠的酪蛋白數量非常大,並且純度為100%,人們日常喝的牛奶遠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級。


傳言五:豆漿致癌?


傳言:「喝豆漿可能致癌?」一直以來,這個說法都在坊間流行,因為豆製品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引發女性乳腺癌;已患上乳癌的女性也因此害怕喝豆漿,擔心會因此加重病情等。

真相:由上海市疾控中心參與,涉及中美9514名乳腺癌患者,平均跟隨7.4年的大型調查發現,攝入大豆異黃酮不僅不致癌,反而有助降低乳腺癌的複發和死亡危險。研究中他們發現,與大豆蛋白攝取量最低的人相比,那些大豆蛋白攝取量最多的患者,其死亡風險降低了29%,乳腺癌複發的風險則下降了32%。調查組明確發現豆製品的攝入能顯著降低乳腺癌複發和死亡的危險。


植物激素具有與人體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結構,可以和雌激素受體α(ERα)、雌激素受體β(ERβ)結合,產生與雌激素類似的作用。但大豆中的異黃酮通過反式作用優先結合雌激素受體β(ERβ),而不是雌激素受體α(ERα),導致雌激素受體結構改變,產生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作用(SERMs),從而發揮治療及預防乳腺癌的作用。也就是說兩種雌激素的受體靶點不一樣,大可不必擔心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相反,應適度喝都強。因為早在2008年6月發表於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就表明,亞洲婦女通過喝豆漿可以降低1/3乳腺癌的發病率。


傳言六:生吃醬油致癌?


傳言:「醬油在生產過程中易產生致癌物,且醬油中的微生物多容易致病,最好不要生吃醬油。」


真相:市場上銷售的醬油主要有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兩種。有研究發現,在配製醬油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種叫做「三氯丙醇」的物質,它有可能致癌。但我國規定配製醬油中的三氯丙醇允許限量為l毫克/千克,醬油儘管是很多人每天必吃的調味品,但食用量不大,攝入的三氯丙醇還遠遠達不到致癌的劑量。


還有人擔心,醬油中調色的焦糖色素中含有4-甲基咪唑,長期食用容易致癌。其實,4-甲基咪唑被列為「對人類可能致癌物」,但並沒有研究表明,吃醬油就會導致癌症。


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腫瘤名醫鄭偉達教授表示:含有「致癌物」和「可能致癌物」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致癌,生活中只要我們健康的飲食即可,盡量的可以減少「致癌物」的接觸,但並不是一定就是「隔離」,不必太過擔心,生活中做好定期體檢,經常鍛煉身體就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 的精彩文章:

蔬菜上有殘留農藥、細菌,怎麼吃的健康?
很多疾病因「腸胃」而起!
癌症為什麼愛宅男宅女?
癌症和腫瘤的區別在哪裡?
癌細胞最喜歡哪種類型的人群?
您可能感興趣

艾灸煙污染爆表致癌?這些艾灸的傳言不可信!
那些「致癌食物」是否真的致癌呢?
普洱茶真的致癌嗎?
「致癌食物」真的致癌嗎?
塑料、咖啡真的致癌嗎?真的別再信了!
喝普洱茶致癌?這事真的靠譜嗎?
據說咖啡致癌?真的么?
烤肉真的致癌嗎?如何健康的擼串?美國癌症研究所的建議
「草莓打膨大劑可致癌」、「無籽葡萄用避孕藥培育」……這些「水果謠言」你還要信嗎?
「漂白的豆芽」真的致癌嗎?
糖精真的會致癌嗎?
咖啡真的會致癌嗎?
這些常吃食物真的致癌嗎
這些食品可能致病、致癌!你還在吃嗎?
蘋果打蠟真的致癌?
喝牛奶真的會致癌嗎?美食專家告訴你不知道的秘密
「做菜溫度」竟也成致癌因素!你做的菜真的健康嗎?
都說羊肉串致癌,是真的嗎?為什麼人們還這麼愛吃呢?
美甲真的會致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