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反資本主義的心態

反資本主義的心態

反資本主義的心態



在封建社會,階級間等級森嚴,一個人的出身基本決定了他的一生。強權下人們只好認了,誰叫我不是太子呢。而在資本主義環境下,十年後同桌已是大款,風光無限。不可否認有偶然因素,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大家曾是一個山溝出來的。遺憾的是,人不輕易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成功者總是少數,但人卻總高估自己的才能。失敗者容易自卑,但人性的自我安慰能力強大,不僅為自己開脫找原因,還要為成功者把脈。這時候無所不能的道德上場了,心中有個聲音總在呼喊:這個萬惡的社會制度不獎勵最正直的人,而是把光榮給了那些投機取巧,剝削勞工的資本家。他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誠實,不屑卑鄙手段。


失敗者們需要一個「完美的世界」。大部分老百姓心中有恨,但對象都是模糊的抽象的東西,是一些他們可能都不大想去搞清楚的名詞概念,比如「管理」「資本」「血汗工廠」什麼的。他們的認知水準已經註定了是一群等著被煽動的烏合之眾。


過去,美國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的仇恨會比歐洲等國家更普遍更厲害。在歐洲,上流社會流行沙龍,這裡面有商業巨子也有純文學作家以及潦倒的作曲家。而且沙龍霸不是富翁,反而是作家詩人知識分子在主導,富人們摸著美腿手持香檳假裝聽得懂普魯斯特在說什麼。總之氣氛文藝而友好。


大家知道美國人沒什麼文化,但也需要圈子。美國的社交界是富翁主導,作家起碼得類似斯蒂芬·金這樣的暢銷書作家才可能參加。大家聚在一起只是打牌蛋逼娛樂八卦。因此美國社交界與知識分子之間就有了一道鴻溝。社交界蔑視知識界,知識分子因為錢少而鄙視有錢人是滿身銅臭味的粗俗市儈!

這就很難避免知識分子們動用自己那顆靈活不足自負有餘的腦袋思索:這個社會怎麼了?居然不按照「智力」工作的「真實價格」給予報酬,而偏要優待那些簡單的賤工。這就好像一個苦讀數十年的博士生畢業後發現自己的收入還不如小學沒畢業的女模特一個零頭。這時候心理出現不平衡是人性,不怪博士。更何況我們的博士深受馬克思固有價值論影響。至於體制內的那些負責解釋的專家學者,嚴格說真實的身份算強盜軍事。被人包養吃人嘴短,不必奢望他們能說出什麼人話。


而事實上,正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確立讓資本積累成為可能,私有制保障了資本積累的安全性,讓大規模的高效率的生產成為可能。物質極大豐富,滿足人們的各種消費慾望,社會繁榮發展。


個人能力與境遇的千差萬別,貧富差距是必然發生的。但失敗的人們總是要給自己一個說法。資本主義制度成了替罪羊。只不過,失敗者們不知道的是,就他們的能力而言,他們的所得已經是一個公平制度能給予的最好報酬。


分享,關注理性樂觀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性樂觀派 的精彩文章:

TAG:理性樂觀派 |
您可能感興趣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更好?
資本主義和經濟活動的哲學基礎
資本主義與民主:不穩定的聯姻
古代中國只有資本主義的軀幹,卻沒有資本主義的靈魂?
回歸心靈的慢活,對抗資本主義時代的消費浪潮
反壟斷反資本主義:《大富翁》遊戲的設計初衷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賬
人本主義人本主義
被「素食」吞噬的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能否自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明朝能發展資本主義嗎?
一個披著資本主義外衣的真正共產主義國家,驚呆了
極簡輕奢,資本主義的豪宅
資本主義經濟的怪物:可怕的美國軍工複合體
讓資本主義看上去不那麼「邪惡」的「人力資本」究竟是什麼?
高分電影《間諜橋》,冷戰下的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
為什麼資本主義的精英害怕中國?
經濟學與資本主義:科學與價值
當資本主義從線性走向指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