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中的「道」與「醫」

道醫中的「道」與「醫」

道醫中的「道」與「醫」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道醫中的「道」與「醫」


道教自古便有以醫傳道的傳統,以此為宗旨,自創教伊始,便一直以「以醫傳道、借醫弘道」的傳教方式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國舉足輕重的教派之一。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教義理念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道教擁有「重人貴生」的思想,主張修鍊成仙,追求長生不老,這與醫學通過治病救人,從而保全生命與健康的宗旨相一致。道教以此種方式傳道,可見其教義文化中的醫學淵源之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文化與中醫文化一直是同根生長的。從二者的發源母體來看,均來自上古原始的巫術文化,而後又都以道家經典《道德經》、中華文化的起源《易經》以及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構建自身的理論體系,可見二者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道醫在道書中被稱為「道士醫師」,是道教中有特定內涵的一個術語,指的是那些專門負責醫事事務的人。在《太上靈寶五符序》中便有記載:「三屍常欲人死,故欲攻守,此之謂也。凡道士醫師但知按方治身而不知伏屍在人腹中,固人藥力,令葯不效,皆三蟲所為。」這是道書中首次提到「道士醫師」這個稱謂。道教以行醫濟世作為傳教的手段,道士醫師便成為了傳教的主要力量。這些人傳道時,通常不只一種行醫方式,因此在民間,對道士醫師有著許多不同的叫法——「丹醫」、「隱醫」、「走方醫」、「草澤醫」等,這些不同的叫法除了與他們的行醫方式有關,還從側面表明道醫身份的複雜性與多重性,而這又與道醫入道從醫的經歷有關。

歷史上有名可考的道醫的入道經歷一般歸為4種。他們之中,有些是來自道門世家,自幼便修道習醫,晉代的葛洪及其妻鮑姑便屬於這一種。有些是崇尚道教學說,並且根據自己的興趣鑽研醫術,並將其用於傳道濟世、扶貧救弱,例如茅山的三茅真君。有些則是避世修身而從醫,這些人後來大多成為了德高望重且醫術高超的道士。雖然他們立志於在鄉野間修鍊傳道,但是由於富於盛名而常常受到社會上層的關注,因此,以此種方式入道的聲名顯赫之人最多。例如東漢五斗米教的創教者張道陵,南朝梁著名的道教學者、醫藥學家陶弘景,還有孫思邈、劉完素等在道教史上鼎鼎大名的道醫。在這批人中,不僅有直接接觸統治階級與上流階層的,也有立足於民間、流芳於百姓中的,他們極大地擴展了道教與道醫的影響範圍,有效地宣傳了道教的宗教理念,同時還提高了道教與道醫的社會地位。


還有一種是久病不愈而入道習醫的,《神仙傳》中的方士于吉便屬於此種類型。除以上4種之外,道醫中還有一大部分未為歷史所記載,這些人常常遊走於民間小巷,或出沒於名山大川,懸壺濟世,為道教的傳道打下了深厚的民眾基礎,為道教的發展作出了無私的貢獻。


古時,道書中的道醫是那些專門從事醫事、借醫事傳道的道士。而近代以來,道醫所指的範圍有所擴大,道醫一詞成為了道家醫學或者道教醫學的一種稱謂,被認為是中華傳統醫學中的一個重大流派。


關於道教醫學的解釋,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記載。《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記載說,「道教醫學是道教為追求長生成仙,繼承和汲取中國中醫學的成果,在內修外養的過程中積累的醫藥學知識和技術。它包括服食、外丹、內丹導引以及帶有巫醫色彩的仙丹靈藥和符咒等,與中國的中醫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醫學和藥物學的精華為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中華道教大辭典》「道教醫學」條目的解釋是,「道教醫藥學是在道教文化中發展起來的醫藥學。且道教醫學不僅促進了道教的傳播與發展,而且這種醫術與醫道本身也含有道教修鍊的特徵,所以說,道教醫學不僅僅是社會醫學,也可以說是一門宗教醫學。」另外,日本學者吉元昭治在其所著的《道教與不老長壽醫學》中稱,「所謂的道教醫學,可以說就是以道教為側面的中國醫學。這些被看做是道教經典中的主要內容。不過現在,就像道教淹滅在民間信仰(民俗宗教)之中那樣,道教醫學可以在民間醫療或民間信仰中的信仰療法中見到其蹤跡。」從這些對道教醫學的解釋中可以看出,道教醫學與中醫、與民間傳統文化有著深層次的關聯。道教與中國醫學是相互影響、相互紮根的關係。或許,所謂的醫道同源可以對道教醫學作一個合理的闡釋。


道與醫的濫觴都來自於原始社會的「巫」。遠古時期,人們無法理解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也無法理解夢境這種意識活動,於是便產生了萬物有靈和靈魂神祗的觀念,也就有了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神靈崇拜等一系列原始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動。於是,作為人與神靈交流的中介,「巫」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巫術也隨之出現。遠古時期的社會中,巫術文化滲透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人們以巫術來指引生活。無論是人類的降生和死亡,或是疾病的治療等,都離不開巫術。

公元前16至11世紀的殷商時期最盛鬼神,生活中凡有重大事件,必須要進行占卜、祭祀,而這些活動都由巫祝來主持。《周易·觀卦彖辭》中就有記載:「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涉教,而天下服矣。」這神道的主持者是巫祝,因此,巫祝不僅能夠參與祭祀娛神等重大活動,而且還可以掌管醫療文教等領域的事務。那個時候還設有巫醫專職負責人們的疾病與健康。


最早的巫醫不是用針石藥物來治病,而是用「祝由」的方式。「祝由」就是用向天祝告,以及利用符咒的方式來治療疾病。關於巫醫治療的場景,在劉向的《說苑》中有一段生動的描寫。書中寫到巫醫們讓病人躺在草席上,用稻草紮成草狗,面向北方念念有詞。不多時,病者便可恢復健康。這種治療方法的科學性一直飽受爭議,若認真糾其科學性,也並非無跡可尋。對於當時對自然界萬事萬物都存在敬畏心理的民眾來說,這種方法對患者的心理治癒不可謂無效,其醫療結果還是顯而易見的。


從道教方面看,巫祝乃是道教的遠古淵源。《說文》中對「巫」的解釋是,「巫,祝也,能齊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xí),在女曰巫。」這在道教的儀式與道醫的治療手段方面可見一斑。另外,道教之「道」便來源於古代的「神道涉教」,道教中的符籙、禁咒等,也是來源於遠古巫術。道教醫學中運用的針灸、祝禁等醫療手段,顯然也是由遠古巫術流傳發展而來。


巫祝是神道的主持者,道教中的道醫雖然不如巫祝在原始社會中的地位崇高,但就醫術承襲這一點,道醫是對巫祝醫學領域部分的繼承。由於道醫治療手段的多樣以及身份中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道醫常常帶有一定的巫醫以及神仙醫藥等方面的神秘色彩。故此,道教醫學和道教文化以及民間原始宗教文化是同源之水,都滋潤了中國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成長,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


道醫中的醫、道淵源始終以道為體,以醫為用。道醫收蓄了道家「重人貴生」的教義與修為法,重視人和生命的價值,並將此種觀念與教義注入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實踐於生活,將「道」與「醫」融合在一起。老子說,「我命在我,不屬天地」,與一般宗教的神靈主宰論不同,道醫立足於現實,關注人的健康與長生,故道醫可將道的虛無與醫的實用圓融一處。

道醫的溯源是原始的宗教信仰,但是與一般的宗教相比,又多了一些現實的人道情懷,實則難能可貴。中華文化之本源即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修道便向天地法養心、養性、養氣、養神、養生,天人合一而長生。可以說,道醫由道而生,為道而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文化 的精彩文章:

道人的本份和本份的道人!
道家丹功,先天炁的修鍊方法!
不修「人道」莫談「仙道」!
拜神為什麼要燒香,99%的人不知道!

TAG:道家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中的「王道」和「霸道」,合理利用各有千秋
中醫中藥道德仁義與理法方葯
洛陽!「仲景國醫中醫健康公益講座」正在進行中···
中醫中的「臟腑」指的是什麼
中醫中藥桂枝湯與泰卦
中醫中的「血枯」是什麼病?
中醫中的「神」是什麼意思?
青島胸科醫院舉行中醫中藥李滄行:中醫專家進社區
中醫中藥論黃芪
老中醫說:傷口久不癒合, 如何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中說的「治未病」,怎麼理解?
怎麼理解中醫中的「氣口獨為五臟主」?
九醫中醫科孫峰剛談夏季皮膚濕疹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中國行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全國巡迴咸陽站)走進陝中附院
中醫中的噯氣是什麼?
中醫中藥中國行走進濱州 百名醫師現場坐診
「精」在中醫中的含義
中醫中的《歸經》指的是什麼
怎麼理解中醫中的陰火上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