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人物同源尊重自然的生態觀

道教人物同源尊重自然的生態觀

道教人物同源尊重自然的生態觀



道教的生態觀強調人與生態自然萬物同生共運的渾然一體,強調生態系統的自然、和諧、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間的自然生態平衡關係。《道德經》第四 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是萬物之母,萬物之始,是萬象之源。人與自然,人與天地,人與人等都必須順應道的規律在「道」的 實現生態平衡、生態自然和諧的統一。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 為:鴻蒙未判,有個混然而成的東西。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可稱為先天地而生。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形相,超然於萬物之上,亘古不會改變。它周行天 下,循環不已。它主宰著生生化化的大事,萬物沒有一樣不是依靠它而生成,它實在是天下萬物的母親啊!我不知道怎樣去稱呼它,只好給它取個名字,叫做 「道」。如果再勉強稱呼它的話,就稱為「大」。它是那樣廣大,以致沒有極限。它周流不息,看起來不就像是消逝了嗎?所以這個「大」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 該稱為「逝」。消逝到了盡頭,看起來不就是很遠了嗎?所以這個「逝」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遠」。到了極遠之處,又回到虛靜的本初狀態,不就是返 了嗎?所以這個「遠」也不是最恰當的名稱,應該稱為「反」。


所以說,能夠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道」是最大的;其次是能覆蓋萬物的「天」,它也是大的;再次是能夠承載萬物的「地」,它也是大的;又次就是號稱萬物之靈的「人」,因其特出的靈性,當然也應列入「大」的範圍。


在 這廣袤的宇宙之中,共有四種「大」,而「人」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世人只知道「人」之「大」,而不知「人」之所以為「大」,乃是取資於「天地之德」。照 理,人受「大地」的承載之恩,應該效法「大地」才是。因為受「天」的覆蓋的「大地」時時刻刻效法「天」的法則而運轉。而「天」又以「道」為依歸,效法 「道」的法則而周流不息。

「道」 是天地萬物之母,它是無為的。這指的是它沒有因「己」而為的意念,但在客觀上卻又有大作為。像這樣「無為而為」的做法,不就是效法「自然」嗎?實際上「自 然」就是「道」的自性,「道」本來就是自然無為的。因此我們修道、行道的根本宗旨,也應當效法「道」的「無為」和「自然」。有功德於天下而不居功,有能力 以濟人卻不自恃,這樣才算達到「無爭」、「無欲」、「無為」的自然境界。


道 教認為,自然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本質,人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協調陰陽,順應自然,維護自然生態,保持和諧,才符合自然規律。如莊子曰: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 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太平經》中曰:「天氣自然,其為天地之性也」。「男女者,陰陽之本也」。「天地之性,半陰半陽」。「故男不能獨生, 女不能獨養」。「今天下失道以來,男賤女之,而反賤殺之,令使女子少於男,故使陰氣絕,不與天地法相應……災害多益,使五治不得平。」《妙真經》曰:自然 者道之真也。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說:欲延年少病者,要做到少欲、少事、少語、少愁、少怒、少惡等。


人 物同源是道教生態論的重要思想。《三茅經》說:川澤丘陵,山河草本,飛潛躍走,蠢動含靈,有情無情,光中復觀,種種金蓮,蓮中道化,太和真一之氣。涵蓋了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的道教生態觀理念。生命與環境在共同進化過程中和睦共處,生命與環境互惠共生融為一體,生命與萬物都具有喜怒哀樂的情感。人與 萬物、人與人之間,人自身都應該和樂融洽,相互尊重,不相傷害,才使萬物遵循其自然生態,自然運作,達到和諧統一。


葛洪的《抱朴子內經·微旨》中云:山水草木,井灶潔池,猶皆有業精氣,人身體亦有魂魄,況天地萬物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精神。並指出不要殺傷一切生命,不要妄 伐樹木,不要妄摘花草,不要以毒搖投淵池江海中,不要妄鑿地毀山川,不要冬天發掘地中蟄藏蟲物,不要妄上樹搗巢破卵,不要驚嚇鳥畜等等,守仁不殺,成為道 教生態觀的重要規範。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云: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意為:未有天地之前,本來就無名字可言;可是這無名的東西,卻是造化萬物和養育萬物的根源。凡是有名字的,其本體必定會衍化變遷,凡是假借外象的終將要沒落消亡。惟有「道」是永恆存在的,因為它本來就無名無相。


「朴」是無名的比喻。木頭尚未雕割前就是「朴」。它若割開做成器具,便有了具體的名字。由此反溯可知「朴」字的意思,就是表示未有天地之前與「道」一樣的狀態。


想起來,「朴」雖渺小,但是天地萬物,無不是從它那裡生化而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朴」是至尊至貴的。


侯王如果能夠守住這渾然之「朴」,就會臻於無為之治。萬物自然生化,百姓怡然相助,四海安居樂業。


天地乾坤,一陰一陽。上下感通,氤氳之氣自然也就調合了;氤氳之氣既然調合,甘露之水未有不降的。

上天降下祥瑞的甘露來滋潤萬物,這根本不需要地上的人們去指揮它,或是分配它。因為根據自然的法則,沒有人為的作用,它在總體上就是均勻狀態。


國家還沒有安定的時候,不得不擬定一些制度來治理;但是有了制度,達到和平之後,就應該知道隨之帶來的名分。這樣國家政治走上正軌,復歸於「道」就可以消除危險和禍患了。


復歸於「道」,這就好比天地的運轉順著軌道而行,又恰如河川與溪水流入大海一樣,有了歸宿。有德的仁君,這樣去治理天下,就能為天下人所嚮往。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怒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意為:「天」與「地」的本源就是「大道」,它像江河一樣漫流四方,非常充沛,無所不在。萬物依賴它生長。它卻從不加干涉。它滋潤萬物,培養萬物,就像父母關心子女一樣,成功之後卻並不以為是自己的功勞,更不去爭功、爭名、爭利。


它撫育了萬物成長,卻從不以主宰自居,像這種胸襟是何等的偉大呀!


它永遠沒有慾望,也從不居功,可以說是非常微小。


萬物生化以後,都歸向它,而它卻不以主宰自居;因為它能虛受廣容一切,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大」啊!


它總不自以為很大,這才是真正的偉大,而更不斷成就了它的偉大。聖人就像這樣,具備了宇宙般廣闊無比的肚量。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云: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於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大 道」之體是沒有形象的,就是因為沒有形象,所以天地萬物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一個人的心如果能像「大道」之體一樣無所不包的話,那麼天下眾人,沒有一個不 歸從他的。天下眾人都歸從他,就是最好不過了。因為這樣天下也就太平了。可是等到太平安樂之後,也不可一味貪求享受,因為享受就像作客一般的短暫,是不能 長久的。


偉大的「道」,瀰漫在虛空之中。但是,如果表述它,卻又淡得幾乎沒有味道。它是那麼難於感知。你想要看它,卻沒有形象;你想要聽它,卻沒有聲音;可是當你心懷大道的時候,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道」的玄妙。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 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意 為:「道」是無為的,但又是無所不為的。它化生天地萬物,任其自然生長,從不加以干涉,可說是永遠無為的。從宇宙的存在狀態來看,金、木、水、火、土之變 遷,四季之變換,沒有一樣不是道的造化,沒有一樣不是從它的懷裡生長出來。這一切便是「無為之道」產生的「無不為」結果。


假如君王能夠恪守這「無為之道」,天下萬物便自然生化不止,豐盛富足。但是,這樣一來難免會有一些人私慾膨脹,做出種種貪得欺詐的行為。如果君王善於挽救,就應以「無為」的道理去開導和教化私慾過剩者,人民自然歸於清靜而無爭奪,從而天下自然就能夠安定了。


《道德經》第四十章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意為:天下萬物都在生生化化中反覆運轉,但是無論怎樣運轉變化,都是源自於「道」的本體;事物的對立面正體現映照出「道」的運動。


可是,它雖然反覆地運行,到最後還是要歸於柔弱;因此,柔弱就是「道」的作用。


就好像一陣風吧!它雖然很強勁,但是不久還是歸於平靜。又好比一陣雨吧!雖然下得很大,但過不了多久,最終還是要寧息。


天下萬物皆從「有」(太極)之中而生;可是這個「有」(太極),還是從「無」(無極)之中生化而來的。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元氣論——道教養生觀的基礎
道教的寶誥及其妙用
論「返樸歸真」之於道教的現實意義
道教名山——紫瑤山
道家養生的根本在哪裡?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葯食同源之物的不同功效
孩子體質弱愛生病?試試自製的壯兒膏,葯食同源功效好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常識」葯食同源之昆布
一種葯食同源的優良觀賞花卉,好看又好養活
你知道嗎?原來它們都是葯食同源的百合科植物!
細說葯食同源和養生的那些事兒!
葯食同源的好食品
葯食同源之滋陰篇——桑寄生
葯食同源——舌尖上的健康
原來這些食物都是葯食同源,你需要知道!
「葯食同源」話「茶療」,倡導健康當代中國人!
葯食同源的中藥 不是人人都能吃
葯食同源之養血篇——熟地黃
什麼是葯食同源產品?
貧血補血中西醫認識各不同 葯食同源更有效
老中醫:「葯食同源」,不同體質有不同葯膳!
葯食同源對症食療精選
葯食同源的壯陽調理法
葯食同源的它,竟是強效的膽固醇治療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