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如果說,夢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那麼感覺則是看見情緒真相的明鏡。要達到為人處世的淡定從容,可嘗試閱讀感覺。

一,比起語言,感覺更真實


若尋事物的真相,人的語言是不太可信。如:朋友請你吃你並不喜歡吃的海鮮,問起「好吃嗎?」,你卻說「嗯,好吃」;你的女朋友總是問」你愛我嗎?「,你心想還不知道愛不愛,有時感到很煩她的追問,但你仍會說「愛愛愛「;面對同事的爭強好勝,你打心裡不舒服、不喜歡,但你卻說」沒事,喜歡你有個性「。


此類的「表裡不一」隨處可見。這些雖都被視為合理的謊言,但也無一例外說明:事物的真相在感覺里。


許多心理病的致病真相在夢裡,也在我們的感覺里。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理解心理疾患的動機,需要藉助當事者的內心感覺。即便是理解夢的含義,也需要透過夢者對夢境的感覺。比如,夢見解大便,有人的感覺是噁心,有人的感覺是暢快,也有人沒情緒感覺,只是好奇怪。同一個情景背景,人的感覺囧異,我們就不能只在「解大便」的普遍象徵「釋放負情緒」來理解,而要根據夢者對「解大便」的感覺去尋找隱喻。繼續:若對夢中解大便感覺是噁心,那麼噁心感所隱射出的是夢者有被壓抑的敵意或憤怒;若夢中解大便的感覺是暢快,則隱射出夢者對攻擊性的間接滿足;若夢中解大便沒什麼感覺,只感覺奇怪(這也是感覺),那折射出夢者是高度理性之人,情感感覺常被意志所隔離。只有奇怪的感覺,還隱射了夢者有許多被理性、被超我抹去的、並不了解的自我。


因此,夢之所以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正是因為它不受意志控制而呈現出你最本真的想法,夢境看似「胡作非為」,實則是心底真相。


感覺也之所以是看見情緒來源的鏡子,正是因為它像一桿秤,客觀地量(亮)出了你當下的情緒模樣。我們需要尊重感覺,利用好它能幫助我們看清楚自己一點。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二,如何閱讀感覺


透過感覺,首先看清自己的心裡狀態,然後才可以了解自己對人對事的立場,可以判斷是自己還是他人的「不是」,接下來才好選擇你是否改變對人對事的立場。如,當我們遇到以下的人和事情時,一定有感覺和反應的:


(1) 你正看見有人在行竊,你的感覺是啥,又會作何反應?

(2) 當你得知你的愛人早已背叛了你,你的感覺是什麼,會怎樣?


(3) 如果你不得已而必須跟一個偏執的人長期相處,你的感覺是?


(4) 你創作了一幅作品,朋友看後說」很失望「,或者,你的朋友總是對你抱以期望,你的感覺是?


(5) 團體中你激動的分享了一個觀點,有人輕蔑地給了否定,你的感覺是?會有何反應?

單論結果,不同的感覺會作出相應的反應。卻也有,不同的感覺作出相悖的反應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表裡不一」之現象)。


以(4)失望期望為例,說說對感覺的閱讀:從為人處世之道的角度講,你對人表達某種失望,那前提是,你是他人的撫養人或導師的同時,你自己早具備某種能力,方有資格責備人;你對人總報有期望,那前提亦是,你是他人父母或精神父母的同時,你自己有實現那些期望的能力,方才有資格期望人(但現實不是這樣,為什麼?)。另,受者一方,當你遇到被人失望、被期望時,先感受一下你的感覺是驚訝?激動?難過?生氣?羞愧?平靜?淡然?還是其它?然後想想這個「感覺」說明什麼?然後再作選擇:是認同,還是否認?是還擊,還是不理睬?是包容繼續交往,還是斷交?等等。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再舉例,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某一期,被稱為「愛笑的勵志女孩」林益萍,她有兩個特別表現:一是顯「超自信、很幸福」,二是「不斷打斷老闆們的話、快速解釋」。藉此表現,來說說對「感覺與真相」的閱讀。


林的第一個表現(簡稱為超自戀),給我的感覺有點肉麻、不舒服,我仔細體味這感覺:肉麻是源自不真實的刺激,我感覺到因她的做作、虛假,而產生了反感;這感覺稍褪後,有感覺到她想極力掩飾什麼,再又生出對她的一絲憐憫。


林的第二個表現(簡稱解釋嘮),給我的感覺是很煩、沒耐心聽。現場的主持人和HR觀察員、老闆們也都表達了對此的不耐煩。 再仔細感受我面對林「總打斷別人和解釋嘮」的感覺是:壓迫感、窒息感;然後是沒興趣、想逃離;然後是生出了對她的意象:一個表面堅強內心脆弱的女孩,其種種勵志令人心酸,不令人欣賞。


這個帶有評價的意象,仍源自我個人對林的感覺。但我相信我的感覺,所投射出的這一意象是符合林內在的她。


總之,林的表現給我的感覺是這樣幾種:心疼, 心疼她對自己一定要表現好的苛刻;酸楚,酸楚她用毅力在硬撐著什麼;憐憫,憐憫她對自己是「正確,快樂,幸福」的不斷強調,這孩子幾乎是自虐地在硬撐——必須要努力做到是堅強的、陽光的、可愛的....我雖有不如人的身世,但我必須要活得比別人更加優秀更加成功。當然,她的硬撐和掩飾是無意識的,因為她的毅力和理性太強,強到她自己似乎感覺不到她也有傷心、有脆弱 。


借這些感覺的閱讀,對林還可有新的認識:一個早熟的女孩,對於責任之類,她承擔得過多也過重了,她的奮鬥與勵志後面,早已掩蓋著未滿足的依賴、撒嬌、貪玩等渴望,只是她沒想看到也不願承認罷了。


我們對自己,對他人的真實了解,是通過體察、閱讀感覺而知曉。《非你莫屬》對林是「愛笑的勵志女孩」的標籤,只因林的外在信息:文字和語言講述,以及她總是笑的面容;面試場合的觀眾,若只從林的愛笑、健談、話嘮、自我強調很開朗很幸福等外在表現看她,也定會認為她是一個超自信、陽光、堅強的女孩。


而林的真實自我,若透過我們對她的感覺、和她自己的內在感覺的覺察、閱讀,是可看見的。(1) 我們對她的感覺以及閱讀,前面已說了。(2)她自己內在感覺的覺察:(儘管)林沒有表達她的內在感覺,但我們可借她的某些無意識表現而讀到:首先,她一上場被塗磊問及身世之後的汩汩眼淚---直白地流露出很傷心,很傷心;她不斷打斷別人說話---呈現出很不安的敏感多疑,一般強勢的背後是怕受傷害的怯弱;她不斷的快速解釋---折射出生怕被誤解、被否定的高焦慮....對這些感覺的閱讀,我們便能看到另一個林女孩。哪個是林更真實的一面,我相信是林無意識表現所呈現的那一個。


進一步想說,林,她自己並不覺得是用陽光的笑容在掩飾內在的悲苦,也並不認為自己是用堅強來抵抗被棄的害怕。必須承認,林有今天的較好成績和勵志的動力,正是因她過去的創痛,以及對自卑的超越。只是,我們從她無意識的表現讀到她的內心感覺,她並非真如她所強調的那麼自信,那麼幸福。


如果林能回到自己的內心體驗,能直面她的感覺,自會發現她——是有對完美自我的苛求,對被認可的心切,對自我不好的羞澀、恐懼的。其實許多的心理疾患,就是一撥感覺壓抑者,他們受意志和超我的驅使,沉侵在自己渴望被接納被認可的強迫性思維,或幻想中,已不能有寧靜之心,通過了解自己的感覺、自己的夢,去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他們常常以習慣講理、解釋而防禦著對「我不好」的害怕,那超理性的外殼,嚴嚴實實遮蔽了感覺。如若,你問他「當聽到嬰兒止不住的哭泣,你心裡是啥感覺」?他一定會說「可能是餓了」,若問他任何有關情緒的感覺,他都會立馬給出一個判斷。

熊玲:向感覺問真相



結語:語言總難免有誤判有謊稱,感覺才是容匯真相的天空。這天空,自然不總是令人快樂的湛藍清新、和風細雨,它常常會出現l令人難受的不同程度的陰霾、苦悶。但感覺,它卻不欺騙人自己實際過得怎樣。所以,欲知那些屬於」病理行為「、「表裡不一」現象背後的真相,請向你的感覺尋覓。


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玲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當你無法包容別人時,看看這則故事
熊玲:有關精神悖論的感想:因果共生
所有的恩怨,都是關係太好引起的
自由選擇的痛苦與神經症性人格衝突
不帶怒氣出門,不帶怨氣處世

TAG:熊玲心理諮詢 |

您可能感興趣

熊玲:回復女人敏感的情感話題
熊玲:感言如果怎樣怎樣
熊玲:感悟人生,感受你我
熊玲:母愛,我不想要
熊玲:直面「情感與行為模式」:同理性詮釋
熊玲:覺知我 你關係
熊玲:意乱情迷与情感取向
熊玲:充滿陷阱的希望
熊玲:怎樣讓愛走出夢
熊玲:你的嫉妒心理從何而來?
熊玲:你在婚姻里尋找什麼?
熊玲:誰讓你不快樂
熊玲:誰在投射性認同?
熊玲:借著控制,你覺察了什麼
熊玲:夢究竟想告訴你什麼!
熊玲:怎麼解決自卑問題?
熊玲:你害怕什麼
熊玲:暗示的心理效應
熊玲:為何叛逆自我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