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余世存:飲食第一

余世存:飲食第一

蕭伯納曾說,他的論敵有時僅僅由於他是素食主義者便感到自卑。蕭伯納把吃肉稱做咀嚼動物的屍體,把打獵叫做殘殺的興奮。有一回因足踝扭傷躺在床上,醫生要他吃肉,他回答說:「寧可死去,也不願讓肚子成為動物的墳墓。」


尼采說,在考察一切審美價值時,他使用的一個主要尺度是:「這裡從事創造的是飢餓還是過剩。」



余世存:飲食第一

尼采,圖源網路



凡爾納年輕時很頑皮,有一次他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從此,凡爾納就跟著這位叫大仲馬的胖紳士,連吃帶住,學習寫作。


列夫·托爾斯泰在民眾的生計問題上很糾結。一個寡婦來找他,他事後激動地說:「我的天哪,她這一冬該怎麼過呀——我給她的3 個盧布能頂什麼用啊!」他常獨自去走訪村民,回來就講他們的飲食:「我到村子裡去了一趟,我發現他們從早晨就吃乾巴巴的土豆,一點兒麵包也沒有……」

有一次,飢餓的曼德爾施塔姆忽然想吃砂糖拌蛋黃。他有39 個盧布,一點砂糖,沒有雞蛋。在花了7 盧布在女攤販那兒買了一個雞蛋往回走時,他碰見一個賣巧克力的,40 盧布一塊,他被吸引住了。但他的錢不夠。他忽然靈機一動,對小販說:「我只剩32 個盧布,再添上這個雞蛋行不行?」剛一成交,在遠處盯著他的女攤販便尖叫起來:「快抓投機倒把分子!他7 盧布買了我的雞蛋又8 盧布賣出!」


希特勒年輕時常常挨餓。曾經有連續5 天的時間,他都靠牛奶、麵包和黃油度日。有時候,他一生氣便高聲怒喊:「真是牛馬不如的生活!」希特勒一星期要去戲院或歌劇院幾次,所需費用都是靠省吃儉用得來的。比如,他的褲子是放在席子底下「熨平」的。



余世存:飲食第一


希特勒,圖源網路


奧地利歌唱家舒曼·海因克長得很胖,平時胃口極好,她也毫不在乎別人說她好美食。一天,另一個胃口很大的貪食者走進一家飯店,看見舒曼·海因克正埋頭進餐。正當她要吃一塊碩大的牛排時,他走上去問道:「舒曼,你一定不會單獨把那牛排吃下去吧?」「不,不,當然不是單獨吃。」歌唱家說完就咬了一口。貪食者大喜過望,以為會分享一份,但歌唱家說:「單獨吃沒意思,我要和著馬鈴薯一塊兒吃。」


甘地說:「我覺得,當心靈發展到了某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將不再為了滿足食慾而殘殺動物。」「一個國家偉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它對待動物的方式評斷出來。」


在一次星期日家宴上,馮·卡門教授在玻爾面前放了一隻彩色酒杯,他給別人酒杯里倒滿了法國白蘭地,卻忘了給玻爾斟酒。玻爾一邊暢談自己的原子結構理論,一邊拿起那隻空酒杯喝酒,他這樣接連空喝了三次後,卡門教授再也沉不住氣了:「尼爾斯,您喝的是什麼呀?」玻爾愣了一下,再往酒杯里看看。「啊喲!」他驚奇地說,「我也奇怪,怎麼一點兒酒味也嘗不出呢?」


芥川龍之介對飲食很敏感。他討厭羊羹,原因是他覺得「羊羹」兩個字看著很噁心,就好像會長出毛一樣。他的敏感是驚人的,他不吃生薑,有一次在吃完生薑蛋糕後,被告知該蛋糕中加了生薑,沒想到芥川聽說後,馬上拉了肚子。


德國對波蘭的「閃電戰」開始後,希特勒正在一輛專列上,他的心情很沉重。當列車東馳時,希特勒把秘書林格叫到餐室內,令他此後為他準備更簡樸的飲食。「請你注意,」他說,「普通德國人能有什麼吃的,你就給我吃什麼。我有責任作出典範。」

巴頓將軍欲顯示他關心部下生活,曾突然去參觀士兵食堂。他見兩個士兵站在一個大湯鍋前。「讓我嘗嘗這湯!」巴頓將軍向士兵命令道。「可是,將軍……」士兵正準備解釋。「沒什麼『可是』,給我勺子!」巴頓將軍拿過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話了,怎麼能給戰士喝這個?這簡直就是刷鍋水!」「我正想告訴您這是刷鍋水,沒想到您已經嘗出來了。」士兵答道。


甘地無意在英國人統治下的印度與世長辭。回到孟買後,他居住在一位富有的支持者的別墅里,身體逐漸得以康復。副王蒙巴頓多次急電丘吉爾說,印度饑饉日益嚴重。首相在電報中簡明扼要地問道:「為什麼甘地至今仍活在人間?」


杏沿絲綢之路從中國一直傳到了中東,又從中東傳到了義大利。因為很酸,所以當時義大利人給它起的名字和「酸」字有關係,但是英國人說不出來裡面的一個音,就把這個音變成Apricot。羅素說:「不知道為什麼,了解了杏的故事,我覺得我吃的每一個杏都更有意思。」


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和義大利音樂家、樂隊指揮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是一對老搭檔。每年聖誕節賈科莫都要給他的朋友送一塊蛋糕。有一年聖誕節前夕,賈科莫同阿爾圖羅吵了一架,因此想取消送給他蛋糕的計劃,但為時已晚,蛋糕已經送出了。第二天,阿爾圖羅收到賈科莫的電報:「蛋糕錯送了。」他便隨即回了份電報:「蛋糕錯吃了。」

作家伊夫林·沃好酒。20 世紀20 年代他在牛津上學時,擇友標準是「有能力不被酒精俘虜者」。1956 年,他給女兒辦了場晚宴,親自書寫請柬,列舉了一堆菜譜之後,最後一句為:「陳年香檳供應,但唯我一人獨享。」


赫魯曉夫有一句名言「土豆加牛肉等於共產主義」,這被蘇聯人嘲笑得無以復加。為了推廣養殖烏克蘭豬,赫魯曉夫親自上陣,大作宣傳,報紙刊登了題為「赫魯曉夫同志與豬在一起」的照片,結果又成為政治笑話的題材。


蘇聯外長葛羅米柯曾跟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同坐一車,葛羅米柯建議:「我們得管管伏特加了,否則,人民全變成酒瘋子了。」勃列日涅夫回答說:「俄羅斯人民離了這個什麼也做不了。」


著名導演希區柯克以懸念出名。有一次,他看妻子做好蛋奶酥餅後把它放進爐子。「那裡面在幹什麼呢?」他盯著爐膛門問妻子,甚至每隔幾分鐘他就問一下,嗓門壓得很低,好像害怕蛋奶酥餅聽見會發怒似的。酥餅香味撲鼻的時候,希區柯克太太打開爐膛門,取出一塊香甜可口的烤熟了的酥餅,希區柯克卻緊張得渾身精疲力竭。「下次做酥餅時一定得有個裝著玻璃門的爐子,好看清裡面發生的一切。」希區柯克氣喘吁吁地說,「我實在受不了這個懸念。」


葉利欽貪杯,他的工作人員只得給他喝兌水的伏特加酒。如果他問起為什麼酒的味道特別淡,人們就會回答說:「是啊,這酒是柔和了點。」有一次,葉利欽總統衝進廚房,說要進行檢查。結果找到兩瓶原裝的伏特加酒,葉氣得要命,當場倒了滿滿一杯,一揚脖子,全部下肚。過後,他命令把廚房裡所有的員工解僱,原因是「他不喜歡人家騙他」。



圖書簡介




余世存:飲食第一


《一個人的世界史》,余世存 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7



《一個人的世界史》是有關世界人物言行的精華集錄。全書用33個專題或觀念展現世界史的相關內容,記錄了上至總統國王下至平民百.的功德言行。這樣的碎片世界史對普通讀者是一大方便,沒有意識形態或學術圈子的概念束縛,直取世道人心。它以精練的文字,以一個人內在需求的33種維度,重新建構和完善一個人的生命價值體系,展現20世紀世界歷史的喧嘩與孤獨!本書附錄對涉及的1000多名20世紀世界歷史人物作了介紹,從中可知,近半數的世界大師被特定的時代妖魔化過,明乎此,當知今天社會的文明形態。


本書是徐繼畲、林則徐等人「睜眼看世界」之後,百年中國人看世界的細節之大成!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新聞 的精彩文章:

200艘中國漁船聚集日本東海岸外 中國外交部回應
日本自衛隊啟動「海外動武」訓練 旨在實施集體自衛權
月球探測載荷創意設計活動背景
微重力蟻群行為觀測設備
紅薯發芽還能吃嗎?紅薯的營養價值

TAG:騰訊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席】余世存《失格》
余世存:當教育成為一條流水線
余世存:行夏之時——關於二十四節氣
余世存作品封面欣賞
余世存:圍觀 周記
余世存:立春,天下雷行而育萬物
余世存:幫派優則仕
余世存:學習的至上價值
《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
余世存:在山寨里生活,看看世界怎麼說
專訪余世存:一個五四的受益者,現在觀念上已經超越魯迅胡適
余世存:冬至,君子以見天地之心
余世存:民國何在?民國何如之?
余世存:身教重於言教,閱讀也是修行
余世存:對中國現代史影響最大的家族,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余世存:為什麼在觀念豐富的時代,我們卻會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