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植物病毒的剋星

植物病毒的剋星

植物病毒的剋星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

植物病毒的剋星


上圖 陳劍平在實驗室。本報記者 杜 芳攝


下圖 陳劍平在辦公室。本報記者 杜 芳攝


他長期從事植物病毒基礎和應用研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英國學習期間,就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禾穀多黏菌傳播植物病毒的直接證據,提示土傳小麥花葉病毒缺失突變分子機理及其突變體不由禾穀多黏菌傳播的生物學特性。

1995年,他獲得英國鄧迪大學植物病毒學博士學位後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歸國事農。他建立馬鈴薯Y病毒屬等8個植物病毒屬特異性通用快速檢測技術,為佔全球大約35%的植物病毒快速檢測和鑒定提供了關鍵技術。他鑒定植物病毒63種,發現新種13種,為全面認識我國植物病毒種類提供了豐富資料。他闡明5種糧食作物重要病毒病發生規律,建立綜合防治技術在國內病區的大面積應用,對病害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1年,他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後,不僅繼續開展植物病毒發生規律和綠色防控技術研究,還在宏觀農業戰略層面,為破解我國「三農」發展的短板進行探索與實踐。


他叫陳劍平。一蓑煙雨,半生農門,只為金黃的大地禾穀飄香。


刻苦鑽研


30年難題終被攻克

陳劍平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時,恩師唐覺教授送了他4個字「學以致用」,他秉承此志,誓用畢生所學服務於農業發展,也因此選擇到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工作。


當時,我國的植物病毒研究還比較落後,為做一項關於植物病毒研究的重點課題,他委託大學時的外教老師從英國劍橋大學的書店買來一本《應用植物病毒學》專著,白天上班,晚上研讀。「當時沒有鬧鐘,我就睡前喝一大杯水,半夜想上廁所時就會醒來,然後起床邊學習邊翻譯,一直到天亮。」陳劍平說。


燈下苦讀讓陳劍平很快掌握了植物病毒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在科研上取得進展,引起英國洛桑試驗站植物病毒學教授亞當斯博士的關注。在亞當斯教授的力邀下,陳劍平於1989年獲得了去英國當訪問學者的機會。


當時的留學時間是一年,但是陳劍平3個月就完成了全部科研任務。他對導師亞當斯教授說:「我想做植物病毒與禾穀多黏菌的關係研究。」


陳劍平想做的研究,從1958年到1989年的30多年間,都沒有人能夠做成。很多實驗室在這項研究上陷入僵局,就連亞當斯教授本人也做了17年。「這個課題太難了,你還是做一些容易成功的研究工作,將來對你更有幫助。」導師說。

但是,陳劍平還是想試試。「看我堅持要做,導師就把他自己所有的研究材料、實驗筆記給了我,還給了我6把製備超薄切片用的金剛鑽刀,引導我一關一關地闖。但等到取得成果發表論文時,他把我的名字排在最前面,把自己排在最後面。」陳劍平至今心懷感激。


禾穀多黏菌孢子直徑只有5微米,要在孢子中找到病毒,就必須把孢子切成厚度只有50納米的超薄切片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為證實病毒的存在,在近9個月的時間裡,陳劍平沒日沒夜地切片1萬多片……長時間看電子顯微鏡,陳劍平的眼睛都腫了。原來視力正常的他,從那時起戴上了近視眼鏡。


終於,這一科學難題被陳劍平突破了,研究成果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初戰告捷,陳劍平在專業上突飛猛進。「我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到了蘋果。比起這項成果,我覺得更大的收穫是學習到了亞當斯教授的科學精神。導師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和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感動著我,讓我終生受益。」陳劍平說。

赤子情懷:


義無反顧回國務農


成名後的陳劍平,得到了不少國家的邀請,但他還是堅持回國。「一個貧苦出身的人,沒有天賦和背景,只是運氣好,做了一些小事情,國家就這麼器重,一定要回去。」陳劍平說。


那時的祖國並不富裕。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時任院長陳傳群教授要跟陳劍平聯繫,因國際長途話費太貴,都是發傳真讓陳劍平打回國內。當時農科院工資每月只有100多元,但在陳劍平看來,這比英國的英鎊更有價值。


「那一年我在英國,正逢北京申辦奧運會失利。那個時候感到,祖國對海外遊子是多麼重要。」陳劍平說,這一經歷也加速了他回國的步伐。


1995年冬,陳劍平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沒有經費做實驗,陳劍平就跑到農業部申請課題,最後得到10萬元經費。他就拿著這筆錢開始了在國內的科研。


「當時國內條件雖然不好,但是我心情很好,能感覺到黨和國家對科研工作者的那份關心和尊重。」陳劍平說。


就這樣,陳劍平帶著他的團隊艱苦奮鬥,開展了一項項科研攻關,取得了一項項科研成果。他揭示了5種重要稻麥病毒發生規律和發病機理,建立的病害綠色防控技術在全國病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對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一大批先進的植物病原物檢測技術,鑒定了數十種植物病害新病原,截獲了上千批次外來入侵植物病原,維護了我國生物和生態安全;建立了500餘種花卉、中藥材無病毒組培快繁產業化技術,開發了25種花卉組培苗新產品,每年出口歐美市場數百萬株優質花卉組培苗,推動了我國園藝植物組培苗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一晃20年過去了,國家對農業科技越來越重視,並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國內科研條件已經不輸發達國家。「回國後並不像當年很多人擔心的那樣做不了事,反而比在英國做得好。試想當年如果留在國外,我可能就是一個高級科研人員,帶著兩三個人干,而在國內,現在我的科研團隊就有二三十人,科研條件好,工作效率高,還培養了60多名研究生。」陳劍平說。


據統計,在真菌傳麥類病毒研究方面,從1996年到2005年,陳劍平及其團隊發表的SCI論文數佔全球的28%,在2006年到2015年,這個比例上升到60%以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5項……


使命艱巨:


探索農業綜合體


陳劍平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從「I」到「T」。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I」就是「我」,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再變成「T」(Team,團隊),把團隊帶好。他本來計劃一生就做好這一件事,但是一次扶貧調研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


5年前,當選院士後不久,陳劍平去浙江淳安扶貧,看到了和自己女兒差不多大的一個小姑娘,就跟她攀談起來:「你最想要的是什麼?」小姑娘頭也不抬:「山核桃成熟。」「你喜歡吃山核桃?」「我才不要吃吶,山核桃成熟,我爸媽就可以回家了。」


小姑娘的回答震撼了陳劍平的心。「全國有3.7億農民在外務工,有6000萬名留守兒童在家思念父母,我現在已經是院士了,該為一個想爸媽的孩子做些什麼呢?光靠農業科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的困境,除植物病毒研究之外,我還要探索解決中國農村發展短板的新路徑。」陳劍平說。


陳劍平的想法得到了中國工程院的支持,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提出了「農業綜合體――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載體」戰略思想,用體系思維,從多元產業融合、經營主體培育、質量安全控制、科技支撐引領、互聯網+流通、投資融資助推、特色農鎮建設、「三農」政策創新等方面系統集成,研究解決「三農」問題的組合拳,並應邀到10餘個省市作農業綜合體探索實踐的專題報告。


他的「三農」情懷和發展理念得到了許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認同,杭州藍城、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就是一位同道中人。近年來,他們聯手進行農業綜合體探索實踐,在浙江奉化、嵊州、餘杭等地試點建設特色農鎮,計劃通過10餘年努力建成100個理想農鎮,以此來影響、推動全國成千上萬個農鎮的建設。


「到那時,我國農民的生產、生活、生計會有很大程度的改觀,孩子們就可以在家鄉和父母一起快樂生活了。」面對中國廣袤的農村大地,陳劍平心有憧憬、滿懷深情。(經濟日報記者 杜 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一種走路姿勢能防很多癌
火山鳴泉深層好水 攪動礦泉水大市場
超冷原子光晶格 量子計算獲重大突破
76箱不合格日本「貝親」牌兒童吸管水杯被銷毀
山東郵檢口岸首次截獲植物新寵——苔蘚「微景觀」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植物病毒與蘭花變異!
乙肝兒童抗病毒藥物問世!
乙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最新乙肝抗病毒藥物
替米考星抗藍耳病毒的機理及與其它抗生素類藥物的區別
病毒性肝炎吃什麼食物好,病毒性肝炎的飲食禁忌
木豆素:對抗丙型肝炎病毒的耐藥性
殺菌藥物進行水體消毒,防止細菌病毒病等的發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療單純皰疹病毒——表觀遺傳藥物極具抗病毒潛力
這種植物是病毒剋星,清熱涼血專預防流感
真正的「以毒攻毒」!感冒病毒殺死癌細胞和癌症相關病毒
肝病食譜舉例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昏迷
第3講 病毒的繁殖(2)——煙草花葉病毒的繁殖及其遺傳物質的探索
妊娠與病毒性肝炎
「干物女」病毒蔓延
植物病毒傳播新機制:天生攜毒的「超級害蟲」讓番茄成災
長在表面的病毒:植物癭
肉鵝病毒性肝炎的診治
肝癌的三大元兇:病毒、膽道疾病、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