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深度養生: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深度養生: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深度養生: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1

六腑之間的關係


六腑,是以「傳化物」為其生理特點的,六腑之間的相互關係,主要體現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的相互聯繫和密切配合。


飲食入胃,經胃的腐熟和初步消化,下傳於小腸,通過小腸的進一步消化,泌別清濁,其清者為精微物質,經脾的轉輸,以營養全身;其剩餘之水液,吸收後,成為滲入膀胱的尿液之化源;其濁者為糟粕(食物之殘渣),下達於大腸。滲入膀胱的尿液,經氣化作用及時排出體外;進入大腸的糟粕,經傳導與燥化,而由肛門排出體外。在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還有賴於膽汁的排泄以助飲食的消化;三焦不僅是水谷傳化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三焦的氣化,推動和支持著傳化功能的正常進行。所以《靈樞本臟》說:「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由於六腑傳化水谷,需要不斷地受納、消化、傳導和排泄,虛實更替,宜通而不宜滯,故《素問五臟別論》有「胃實而腸虛」、「腸實而胃虛」的論述,這說明了飲食物在胃腸中必須更替運化而不能久留,所以後世醫家有「六腑以通為用」和「腑病以通為補」的說法。


六腑之間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響。如胃有實熱,消灼津液,則可制大腸傳導不利,大便秘結不通;而大腸燥結,便閉不行,也可影響胃的和降,而使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又如膽火熾盛,常可犯胃,導致胃失和降,而見嘔吐酸水。脾胃濕熱,熏蒸肝膽,而使膽汁外泄,可發生黃疸病證。應當指出,六腑雖然是以通為用,但也有太過與不及的區別,所以必須認真進行辨證分析。

2


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臟與腑的關係,實際上就是陰陽表裡關係。由於臟屬陰,腑屬陽;臟為里,腑為表,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並有經脈相互絡屬,從而構成了臟腑之間的密切聯繫。


3


心與小腸

心的經脈屬心而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而絡心,二者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了表裡關係。表現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實火,可移熱於小腸,引起尿少、尿熱赤、尿痛等症。反之,如小腸有熱,也可循經上炎於心,可見心煩,舌赤,口舌生瘡等症。


4


肺與大腸


肺於大腸也是通過經脈的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肺氣的肅降,有助於大腸傳導功能的發揮;大腸傳導功能正常,則有助於肺的肅降。若大腸實熱,腑氣不通,則可影響肺的肅降,而產生胸滿,喘咳等症。如肺失肅降,津液不能下達,可見大便困難;肺氣虛弱,氣虛推動無力,則可見大便艱澀而不行,稱為「氣虛便秘」。若氣虛不能固攝,清濁混雜而下,可見大便溏泄。


5

脾與胃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從而滋養全身,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胃屬燥,脾屬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飲食物得傳化過程。「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由於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繫,因而在表裡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就會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可出現食少,嘔吐,噁心,脘腹脹滿等症。反之,若飲食失節,食滯胃脘,胃失和降,也會影響及脾的運化與升清,可出現腹脹泄瀉等症。「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這是對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證的病理及臨床表現的概括。

6


肝與膽


膽附於肝,有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裡關係。膽汁來源於肝之餘氣,膽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發揮作用,也依賴於肝的疏泄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若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因此,肝與膽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關,肝病常影響及膽,膽病也常常波及於肝,最後則肝膽同病,如肝膽火旺、肝膽濕熱等。此外,肝主謀慮,膽主決斷,從情志意識過程來看,謀慮後則必須決斷,而決斷又來自謀慮,兩者也是密切聯繫的。


7


腎與膀胱


腎與膀胱通過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裡關係。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依賴於腎的氣化。腎氣充足,則固攝有權,膀胱開合有度,從而維持水液的正常代謝。若腎氣不足,氣化失常,固攝無權,則膀胱之開合失度,就會出現小便不利或失禁、或遺尿、尿頻等病症。例如,老年人常見的小便失禁、多尿等,即多為腎氣衰弱所致。


喜歡就轉發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吧~


尋道微信號:xundaozhilv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腳底有七粒痣,腳踏七星的含義
秘傳蠶蛹功,八式功法及其核心要點
殺死癌細胞不影響健康細胞,比化療強一萬倍,是啥水果!
素食飲食十大誤區,吃錯了比吃葷的還差
古代十大辟邪物品是什麼?缺點和優點是什麼?

TAG:尋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字之差,三七養生,土三七傷肝
小暑節氣中醫養生:過六關,灸六穴,吃六食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養生秘訣
流傳至今的養生的「良方」 七個「三」 養生法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高血壓清明養生
青年養生的三戒與三慎(上)
王三喜養生課堂第十講:養生禁忌之十二時辰
今日立夏,養生全攻略,三黃飲、四君子湯、五養心,請收好!
養生養五臟、五臟如何養?五臟養生多吃五穀雜糧!
青年養生的三戒
今日小暑:養生要過六關吃三寶
健康養生常識里的誤區之五
壽命長短,竟和這些有關!掌握養生八點、生命多活二十年!
古人養生的十要與十忌
張三丰與養生
夏季養生須知的「三忌三宜」
中醫養生:中老年人養生之十五「常」
養生當心生命中的「魔鬼時間」
中醫養生:睡前六個小動作,養心養生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