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古梅花觀略談秋季養生

古梅花觀略談秋季養生

秋季,始於立秋,止於立冬,為農曆七、八、九三月。此時陽氣內收,陰氣漸盛,萬物都處於成熟時期。此時的氣候漸變涼,顯現出一派蕭條的景象,在情志上容易使人產生憂愁和傷感。氣候的主要特點是「燥」,故秋季的養生原則以養陰治燥和調節情志。

古梅花觀略談秋季養生


一、秋季莫忙添衣


俗語云:「春捂、秋凍」,就是秋季來臨,天氣逐漸變涼,但此時莫忙增添衣服,讓身體凍一凍。因秋季氣候乾燥,風力較大,空氣溫度較小,體內的津液容易從皮膚表面蒸發掉,再加上因夏天的炎熱,體表的毛細細管和毛孔多處在舒張狀態,故在天氣剛剛變涼時,先讓身體凍一凍,使毛孔和體表的毛細血管收縮,體內津液的蒸發就會減少;同時體內的真氣也得到蓄積,這樣就為過冬打下良好的基礎。如秋季穿得過多,稍一運動就要出汗,導致陰液大傷,真氣外泄,出現陰虛火旺等癥候。但對年老體弱者,在早晚氣溫較底時也應適當添些衣服防止引發它病。


二、葯食養生


秋季,氣候涼爽,肺氣金旺,時主斂肅,五味屬辛,五行屬金,故金旺木衰,五臟中肝屬木,肺屬金,故此時肺強而肝弱。食味宜「損辛而增酸」以補肝臟。在五味中辛主散發,酸主收斂。故此時多食酸味不僅對肝臟有益,對整個身體都有益處。秋季不僅要少食辛味,對過辣和煎炸等傷陰之品也應少食。總之秋季的飲食要以「養陰潤肺」為主,對辛辣發散之品要慎用之。常見食葯有:辛辣之品如生薑、蔥、蒜、薤、椒等。麻黃、紫蘇、白芷、柴胡、薄荷、防風、豆鼓等。養陰之品有:芝麻、蜂蜜、甘蔗、木耳、梨、乳品、西洋參、麥冬、百合、杏仁、核桃仁、川貝、胖大海、甘草、枸杞子等。以上養陰之品可以針對自己的不同體質,選擇運用。

秋季乾燥,一定要多攝入水份。首先要多喝些飲品,吃些水果等。飲食上可以增添湯和粥類。


另外,秋季經過夏季的炎熱使體內津液流失過多,在秋季就必須調節好身體,補足體內的真氣。一般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金匱腎氣丸、補腎茯苓丸等。


古人認為本季不宜食肺,對生蜜、新生薑、鹿獐肉等不宜食用,易使人患霍亂、損人神氣等。


三、起居養生


秋季起居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因秋季以「養陰」為主。白天為陽,

夜間為陰,故在夜間陰盛之時要注意將養。早上陽氣上升,故應早起。睡眠的方向古人認為秋季應頭向西睡。清晨睡醒,應閉目叩齒二十一下,(一呼一吸叩一次,要做到全身放鬆,平心靜氣,叩齒有力,有津液時慢慢咽下以兩手搓熱熨目數次)。秋季行此,對眼睛和全身非常有益。


秋季在房事方面也應節制,如房事過度容易虛火旺而易患它疾。


四、情志的調節


秋季因受環境的影響容易使人產生憂愁之感,加之氣候乾燥易使人發火。


故此時的情志調節對人身體影響很大。秋季肺強而肝弱,人的情志與肝臟最為密切,如在秋季心情不好會直接傷及肝臟。在秋季一定要注意對情志的調節,尤其是女性。

古梅花觀略談秋季養生



五、秋季鍛煉


秋季是鍛煉的好季節,此時的鍛煉應與秋季主「收」的特點相一致。即

鍛煉時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內養為主兼以導引。鍛煉時切忌大汗,以防傷陰,選擇方法除一般的鍛煉方法外,現介紹秋季修鍊的特殊功法,以供參考。


1、立秋坐功


立秋後,每日3~5時端坐,兩手按地,全身緊縮、閉氣,然後迅速跳起站立,重複八次。端坐叩齒,吐納、漱津咽液各五次。


2、處暑坐功


處暑後於每日3~5時,端坐面西,兩手握拳放在大腿上,自然呼吸,靜坐片刻,頭向左右迴轉一次,兩臂拳盡量上舉,重複七次,再將兩手繞到背後,握拳,上下捶背左右各七次。然後叩齒、吐納、咽津各五次。


本功法可去肩背關節疼痛,體虛氣短、頸部不適。


3、白露坐功


白露後每日3~5時端坐面西,兩手用力按膝,左右各五次,然後頭向左右轉動各五次,再兩肘屈曲用力前伸後拉各五次。回復原位,叩齒、吐納、漱津咽液各五次。


4、秋分坐功


秋分後每日3~5時,盤坐,調整呼吸,兩手掩耳,分別向左右大幅度側彎身體各五次,然後叩齒、吐納、漱津咽液各五次。


本功法具有補益脾腎的作用。


5、寒露坐功


寒露後每日3~5時,跪坐,調整呼吸,兩臂高舉掌心向上,然後突然直立,兩手交替上托各五次,恢復原位,叩齒、吐納、漱津咽液各五次。本功法可去風寒濕邪。


6、霜降坐功


霜降後每日3~5時,端坐靜室,兩腿伸直,兩手從膝蓋慢慢接近雙腳,以攀登高處的心情用力勾住腳底,再將右腳用力拉到胸使足跟碰到大腿跟,然後放回原位。用同樣的方法,拉左腳左右輪換各七次。叩齒、吐納、漱津咽液各七次。


六、防燥與護膚


「燥」是秋季的主要特點,燥邪最易傷肺,故到秋季經常會感到鼻咽乾燥,皮膚失養等症。為了預防,首先注意飲食起居的調節,加強鍛煉,其次,可做些按摩和皮膚的護養。方法如下:


用拇指、食指夾」歉講啵昧ο螄呂繕隙攏次。再用拇、食兩指夾」侵懈羧砉牽崆嵯呂次,然後點按迎香穴十二次、印堂穴十二次,按揉風池穴、承漿穴、合谷穴各十二次。


本法對顏面、鼻部的保養有特殊的功效。可以預防感冒、鼻炎、肺病等。對燥邪也有積極的預防作用。


我們有時候認知不了世界,那是自身智慧的不足,所謂學到的知識學問,有時候就是通向智慧的障礙需要堪破!(吳圓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的精彩文章: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中藥藥性 400 味口訣大全
古梅花觀告訴您白露到了
古梅花觀說 華夏中國炎黃子孫的信仰
古梅花觀談莊周-有用無用之辯

TAG: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

您可能感興趣

古梅花觀告訴您 冬季養生
藕與秋季養生
古梅花觀告訴您進入秋季養生秘訣
夏季養生茶
中秋話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 秋季運動養生慢跑最佳
夏季養生粥
秋季養生主角之南瓜
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保健養生六大法則
春季如何養生 傳統春季養生有三寶
冬季養生攻略
秋季養生7招
夏季養生蔬菜
秋季養生五步走 秋季養生常識大全
秋冬季養生瑜伽課程
春季養生三攻略
春季白酒養生小妙招
順應季節養生 秋季養生主養收
「養生餐桌」春季養生茶與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