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文|楊渡


(台灣作家)

前不久,為了「台灣文學朗讀」的電台節目訪問作家、畫家奚淞。談及他的創作,是緣於母親生病之際,他一個人面對死亡,驚慌失措,只能手繪觀音,掛在母親病床之前,讓插管而無法言語的母親可以看見,感到安心。


他說,那觀音像一掛上去,彷彿整個病房的氣氛都改變了。護士會來問:啊,是你的兒子畫的?這觀音真好啊??人與人,彷彿很容易就有了一種互相感知的情感,眼神與微笑都可以安靜交流。這觀音像陪伴他和母親走過生死徘徊的冥河邊界。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奚淞與白描觀音


他話出口的剎那,我忽然想起自己的父親。父親患阿爾茨海默症而逐漸失去記憶,最後因跌倒而住院,長期進出醫院急診室。那時他也是因為插著喉管而痛苦不堪,當初如果我懂得為他掛上一幅觀音畫像就好了。


然而,我們都未曾準備好如何接受生死這一課,惟有在它來臨時才懂得,那是何等艱難的煎熬和掙扎。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電影《一次別離》劇照


那幾年我常常半夜聽到電話就心驚,深怕是台中的母親打來告知父親有危險,快快趕回來。那些年有事出國,總是無法安心。有一回是剛剛下了飛機,抵達北京,和人才見面要談事情,就接到妹妹電話說父親病危,快快回來。還有一次是剛要去機場的路上,接到電話,我只能轉頭改訂隔天班機。


然而,父親一直掙扎在生死的邊界。頭部跌倒的傷開刀稍稍好一點,肺部又有積痰,要插管抽痰。那是極為痛苦的過程,他無法言語,不斷掙扎。而我們不知道他能不能活下來,他想不想活下來。一切只能聽著醫生的說法,彷彿我們不應該放棄最後一線希望。可是這一線的希望,對他是何等的痛苦煎熬。


最艱難的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生死的抉擇。父親最後的階段,我們感覺他可能失去活下來的希望了,想拔管,可是,我們憑什麼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但如果不拔管,他只是在受苦,我們又憑什麼讓他受更多的苦?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電影《一次別離》劇照


我還記得,那些苦思而不得其解的日日夜夜,父親徘徊死生邊緣,而我也陪他在死生邊緣低回。幾日之後,有一天早晨刮鬍子,才發現自己頭髮忽然灰白大半。


最後我只能靠著寫作,來尋求心靈的安定,讓父親的病苦折磨,變成一種寫作的動力,讓我們沒有被那磨人的阿爾茨海默症的遺忘、麻木和死亡,所打敗、擊垮。

今年春節回家,看著父親的遺像,我回想整個過程,竟有一種感恩之心。若非父親以他長年的磨難,不斷提醒我要對抗遺忘,我會這麼堅持地寫下來嗎?如果不是死亡的近身糾纏,長年地凝望著死亡一步步帶走父親那鮮活的生命,那一生奮鬥的記憶,我會如此悲哀無力,只能用寫作來對抗死亡嗎?而他拖了那麼長的時間,受了那麼多的苦,如果不是寫作,我能不能支撐下來?他的受苦,最後化成了我的文字,或者,我們最後以寫作,一起對抗了遺忘與死亡?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電影《一次別離》劇照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倒了一杯酒,去樓上祠堂里獻給父親。往年他在病中,自是無法喝酒,現在既已脫去肉身,我便想像他仍可以喝酒了。於是奉上一杯酒,我獨坐四樓的祠堂里,陪他小坐片刻,說一說話,一如我的祖母在祖父過世後,會在祠堂里和他說話那樣。


是哪一個作家說過,「真正的死亡是你從人們的記憶里,被徹底遺忘了之後。」而我和父親一起努力過,一起對抗了死亡。這才是他一直掙扎,徘徊在冥河邊緣,「流浪生死」的原因嗎?


我焚香告訴父親,去年這書在台灣出版,今年也以《一百年漂泊》之名在大陸出版了,希望你保佑,不是為了我們自身,而是為了許多漂泊於歷史長河中的生命。他們輾轉流浪,從農村向城市,從遠山小鎮到沿海,從土地到工廠。幾億人的漂泊啊,每年春節,他們輾轉於道途,只為了尋找生命中最後一點根的所在,只為了不會失落在城市的孤獨與荒蕪里,只為了不會被日復一日螺絲釘一樣的勞動所磨滅,只為了保有人最後的溫暖,知道自己不是無所歸依,所以奔波千里萬里。

楊渡:生死這一課,我們何曾學過?



《一百年漂泊》


楊渡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年1月


我們這代人吶,彷彿是颶風中的蒲公英,如果這些不留下來,就永遠被遺忘了。如果我寫作的故事有一點意義,或者正是記錄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流離漂泊,以免於遺忘與終極的消失吧。


然而,一個作家、一個藝術家尚可以用寫作、繪畫面對死亡、學習死亡這一課,那麼,更多的人呢?


台灣正逐步走向老齡化社會,大陸也一樣要由少數的年輕世代承擔兩三代人的生死艱難。或許,我們該研究的不僅是長期照顧的制度,更需要從心理上學習面對生死這一課吧。


刊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38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錢皮的一個世紀
馬克·呂布:在中國我最喜歡吃的是鄉愁
韓松:頭等艙迷狂症
楊敬年:盈顛白雪不知愁,一片丹心步陸遊
雲也退:古拉格的教訓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楊渡:當政治的風暴過去,什麼會留存下來?
楊渡:謎一樣的歷史老師
楊渡:未來有兩大趨勢難以避免
楊渡:日本統治下台灣人的心聲,都在這些歌里了
楊渡:給青春一次漂亮的轉身
楊渡:小燈泡能照亮誰的心?
楊渡:二十年前台灣走過的路,大陸正在走
楊渡:對仇恨的語言,保持警覺
楊渡:度人與度己
楊渡:百劫回歸的作家
楊渡專訪陳映真:個人必須回歸階級
楊渡:她們才是真正改變台灣歷史的力量
楊邪VS楊渡:父子詩行
楊渡:在時間的長河中
中國成語大會選手楊渡寄語12刻:12刻拾字,關乎世界,關乎生命
楊渡:日據下的台灣奇女子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荷花芳草垂楊渡
楊渡:1945年8月15日,五個台灣人的這一天
楊渡:在東京上空灑下傳單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