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唐朝歷史上科舉考試之風為何如此盛行

揭秘唐朝歷史上科舉考試之風為何如此盛行

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歷經變幻。先秦時期的官員選拔,大都是依靠世襲制。如果一個人在建國之初立下功勞,被封為大夫,往往在他死後,就由兒子來繼承大夫的職位。當時,諸侯的封地叫做國,大夫的封地叫做家,於是中國古代有所謂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不過這種世襲制有很大的弊端。

揭秘唐朝歷史上科舉考試之風為何如此盛行

網路配圖

一國之君,如果賢明那還罷了,如果昏庸,可就為禍不淺。一個平凡的傻子,最多不過是在家裡亂搭亂鬧,可一個國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禍害到成千上萬人了。可關鍵還是,許多的昏君,不認為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的人當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姦邪小人,當成是國家的忠良。世襲制度,流弊廣矣。

到了漢代,官員選拔主要靠推薦。推薦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漢代特別推重孝道,於是漢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順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說,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門,有一定道理。能夠孝順父母的人一般來說,也能夠終於國家,愛護百姓。秀纔則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說儒家的經典,《尚書》《詩經》什麼的。相對而言,推薦為秀才的比較少,推薦為孝廉的比較多。翻翻《後漢書》,絕大多數官員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條路。

為什麼呢?因為孝廉比較好作假。秀才必須精通典籍,兩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順不孝順,關鍵是看父母鄉親的評價了。可是,在歷朝歷代,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漢代,孝順就可以當官,越孝順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揚,既然有實際的利益,那麼父母鄰居也就會參與造假了。

揭秘唐朝歷史上科舉考試之風為何如此盛行

於是,推舉制度的弊端也出來了。推舉過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說他是孝順那就是孝順,而沒有統一的可以量化的標準。到了隋唐時期,風氣為之一邊,科舉制度的出現,可以說是選官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分為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進士科和明經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專項考察。而當時最受人看重的就是進士科。當時有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考中明經就算是年紀大了,而五十歲考中進士,那也算是年輕了。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專題: 科舉制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錢幣發展:秦始皇靠著黃金統一天下?
解密秦始皇:這三件事讓秦始皇心神不寧
揭秘為何宋江打了三次才拿下祝家莊?
楊貴妃為何沒能成為唐玄宗的皇后?

TAG:趣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臨近高考 趣談古代科舉考試如何防範考生作弊行為之夾帶
揭秘明代科舉考試:才子唐伯虎曾「作弊」
揭秘明代科舉考試:才子唐伯虎竟曾經「作弊」
明朝科舉考試製度
揭秘封建時期的科舉考試,是否真有女子參加科舉考試?
周星馳考『』武狀元『』的比試科目,確與歷史上大清朝武科舉符合
唐代科舉考試的怪事——清官主考變濁流
古代做官的如何參加科舉考試呢?
科舉考試:我國的「科舉考試」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詩仙李白為何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作弊條」曝光 吸引古籍愛好者
為什麼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從宋朝之後北方人就考不過南方人?
歷代科舉考試如何防範考生夾帶這種作弊行為?
科舉考試中,官府如何防止考生作弊?
古代科舉考試的那些趣聞
歷史上最嚴「高考」,清朝科舉考試三起作弊大案均判斬立決
古代科舉考試內幕大揭秘,地域歧視引起改戶籍,南六北四從何而來
科舉為什麼始於隋,而盛於唐?
首屆紅木科舉考試開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