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大師的養生秘訣:修身養性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佛家、道家三足鼎立。這三家都講養生,但講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從深度來說,道家講養生,著重點在於通過自身修鍊,達到長生久視、羽化登仙的人生境界。從廣度來說,道家不僅全面繼承發展了中華傳統諸家的各種養生方法,而且還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多渠道、多層次的養生保健體系。
說到道家養生,有三位道家大師不得不提,他們就是傳說中歷夏商兩代活767歲不見老態的彭祖、曉夢化蝶高壽的莊子、101歲的藥王孫思邈。袁定基說,彭祖高壽是因為他特別注重食療,他發明的「雉羹」是我國典籍中記載最早的名饌,是選用雉雞,加以養生輔料,用文火煮6—8小時做成的,是調養陰陽失調的養生食譜,此外我國養生名菜「羊方藏魚」「雲母羹」也源於彭祖。而彭祖還注重動靜結合鍛煉身體,把長壽氣功作為強身手段,彭祖認為保神是養生的根本,切不可傷神、散神、煩神、敗神。
在人均壽命只有不到30歲的先秦時代,莊子竟然活到了83歲,這不能不說是個高壽的奇蹟。莊子為何能如此長壽呢?袁定基說,根據莊子言論:「人之養生亦當如是,游於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這就是說要保持健康,須清心塞欲,遵循自然法則。莊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從容自得、處世曠達,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實現長壽。另一位道家養生大師就是「藥王」孫思邈了。孫思邈不但在養生理論上有自己的創見,而且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101歲的高壽。他的養生之道就是修身、養性、淡食、運動、健腦。
對於道教養生之道,袁定基認為道家在飲食、運動的物質層面養生之外,更注重精神層面的養生。現代科學實驗證明,長期的情緒不良不僅會加速生理的衰老速度,而且還是造成許多疾病的重要原因。道家早就懂得這點,所以把精神養生放到很高的高度上來認識和實踐。
道家認為,修正道的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貧也安然;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魚大肉當然香甜,粗茶淡飯更是香甜;名也不貪,利也不貪,恬淡寡慾,知足賽過長生藥。

※明朝道教世俗化
※上海道教科儀的數字化保存
※「羌風永恆」展開羌族非遺絢麗畫卷
※柴澤俊:從輟學娃到古建築名家
※這位中國人被全日本奉為恩人:給天皇傳戒 雕像成國寶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道家養生與養炁
※道家養生十原則和養生操
※道家的養生秘訣是什麼?
※道家養生: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
※養生之道——養心 養身 養性 養胃 養腦
※道家秘門健身養生三手功
※孝養家 食養生 戲養神
※性命兼修、身心合一的養生:道家生活化的必由之途
※養腎小秘訣,養腎就是養生
※琴與道家養生
※儒家養生大道:朱熹養生觀
※道家養生:以氣養生
※養生學說:養生家「腦保健口訣」
※男性健康飲食的養生之道
※道醫養生有三大法寶,那就是養精、養氣、養神
※最健康的養生竅門
※道醫養生養什麼?
※養生之道在於養心、養體、養食
※莊子的養生哲學,如何養身又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