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孫鳳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王鴻士,肝病名家,1919 年出生於天津的一個醫學世家,祖輩七代為醫,卒於1985 年。自幼受到父輩醫術熏陶,立志以岐黃濟世,北平國醫學院畢業後,先後師從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及前清宮御醫瞿文樓,深得兩位大師之真傳,醫術精湛,懸壺濟世,仁愛廣濟,為中醫藥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值得後人深入研究。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對於肝病的某些體征,化驗檢查和診斷應建立在中西醫結合、辨病辨證相結合的觀點上。既尊重臨床體征和化驗檢查,重視其客觀意義,又重視中醫的辨病辨證特色,緊抓患者的主證特點,區別對待,具體治療。

「郁」有氣鬱、濕郁、熱郁、痰郁、血郁、食郁之分。「郁」在肝病的發病過程中尤為重要,六郁和七情內傷可相因為病。諸郁的關鍵在氣化,故治療應當以順其氣化為先。肝病之治療其法多端,但不外乎「平其亢、補其衰、疏其郁」三法,根本目的在於「以求肝和」。肝臟體陰而用陽,其體為陰,故陽邪侵襲易陰液受灼而致其衰,其用為陽,七情之傷,易致其陽亢,故「平亢」「補衰」之法常用,但強調「疏郁」之法應貫穿在「平亢」「補衰」之中。

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是全國中醫院中有悠久歷史的肝病科之一,曾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肝病名家,王鴻士先生便是肝病科早期的創始人之一。2014 年,筆者有幸調入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工作,得以深入學習肝病科歷代肝病名家的學術思想及治肝經驗。2015 年適逢王鴻士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謹以此文表示對前輩的追思和懷念。

擅長疑難精於肝病

雖然現代醫學技術不斷進步,人類仍然時刻面對不計其數的疑難疾病,王鴻士先生對中醫精益求精的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廣泛接納並吸取現代醫學知識及科學技術,與時俱進,使其對疑難病例的診治更上一層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肝病盛行,尤其是慢性肝病缺少特效的治療方法。王鴻士先生不斷深入鑽研,在深入學習中醫傳統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總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肝經驗,茲介紹如下:

祛濕除熱是治療急性肝炎的法則

王鴻士先生通過實踐證明,歷代醫學文獻所記載的經驗和理論,在臨床實踐中具有很強指導意義。對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王鴻士經臨床實踐深刻體會到此病症是溫熱病或濕溫的特殊表現。濕得熱而愈深,熱因濕而愈熾。濕和熱是其發病的主要病因,在臨床上又多因濕和熱的多少深淺表現為不同的臨床類型,在治療上多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以茵陳蒿湯為主方,辨證加減。

扶正補虛是治療慢性肝炎的關鍵

慢性肝炎病程較長,其病狀也多較複雜,故辨證過程中「辨別虛實」是治療的關鍵,辨虛實是一重要環節。其辨證要點是需要四診合參,全面觀察,認真分析慢性肝病變化的全過程及其虛實真假屬性,否則,容易誤診誤治。如慢性肝炎患者,也常常出現大便溏瀉,久久不止的癥狀,似乎多屬脾虛證候;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卻兼濕熱積滯之候而被忽略,比如大便微微黏滯而不顯著者,便後不暢,便意較多。過食肥甘油膩,或誤投滋補之品,以致胃腸濕熱積滯,也可以出現大便溏泄。是故便溏腹瀉,證有虛實,不可以用健脾益氣一法統治之。

病證結合,重視實驗室檢查結果

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王鴻士先生認為,對於肝病的某些體征,化驗檢查和診斷應建立在中西醫結合,辨病辨證相結合的觀點上。既尊重臨床體征和化驗檢查,重視其客觀意義,又重視中醫的辨病辨證特色,緊抓患者的主證特點,區別對待,具體治療。王鴻士先生非常重視把現代醫學的進步與中醫藥治療肝病緊密結合,這也是他治療肝病卓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巧用理氣葯以疏肝解郁

王鴻士先生認為「郁」為百病之源,諸疾之始;「郁」有鬱結、滯而不通之義;有氣鬱、濕郁、熱郁、痰郁、血郁、食郁之分。他認為「郁」在肝病的發病過程中尤為重要,因為氣鬱則生濕,濕郁則生熱,熱郁則生痰,痰郁則血不行,血郁則濕不消,郁久則可導致積聚、臌脹的發生。以上六郁和七情內傷可相因為病。因為諸郁的關鍵在氣化,故治療應當以順其氣化為先。疏氣令調,鬱結自散。使用理氣藥物既可健脾止痛,又可解郁除滿,對軟肝散結也可起到一定作用。而且諸郁多以氣滯血淤為轉歸,諸郁之中以氣鬱和血郁占多數,故王鴻士先生在治療肝病時常用行氣活血解郁葯。

攻補兼施,靈活辨治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出現腹水,腹脹病苦,病情複雜,預後較差,一般治療較困難。古人通過實踐,把本病的預後歸納為「唇黑傷肝、缺盆平傷心,臍突傷脾,背平傷肺,足心平傷腎」等五種絕候,是謂不治之證。王鴻士先生根據多年臨床體會,認為肝硬化病例實證較少而虛證較多,且多久治不愈和反覆發作的患者。王鴻士先生治療多用攻補兼施法。所謂「攻」主要在於利水。從臨床癥狀看,本病的最大痛苦在腹水所引起的脹滿、尿少,腹水不改善,脹滿不得消。因之消除腹水是減輕脹滿的關鍵。但是消除腹水的途徑,非單純使用利水葯一途,而應當根據具體患者的「腹水」「臌脹」之病機,辨證論治。比如,水氣犯肺型患者,實際上是在腹水基礎上,又發生了胸水,主要是水氣上犯,肺氣壅塞不得下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出現小便不利,水濕停聚。治療不僅要利水為法,還須用麻黃、杏仁、葶藶子,開提肺氣,並加強利水。腹水消退僅僅是標證的緩解。腹水消退以後的康復和顧本則更為重要。例如,有患者腹水消失後,脾虛氣弱變為主要表現,實驗室檢查血漿蛋白水平偏低,故須補氣養血,健脾滲利,繼續治療。

重肝胃不和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

王鴻士先生非常注重臟腑辨證在肝病中的作用,認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皆可見有肝胃不和癥狀,但病機不盡相同。前者病處急性過程,多見濕熱較盛,邪阻三焦而肝胃不和,故治以清熱利濕為主,疏肝理氣和胃為輔,清利藥用得多而理氣和中藥用得少。後者多屬慢性過程,相對濕熱較輕,脾虛氣滯不運明顯,因而肝胃不和,治以行氣化滯,舒肝和胃為主,清利為輔,是故所用清熱利濕葯少而行氣化滯、健脾和中藥多。余如病程久暫,虛實盛衰,自當根據臟腑盛衰、病邪輕重精心辨治。

多法運用以求「肝和」

肝為將軍之官、主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外感濕熱疫毒之邪,或內有飲食、七情之傷,都會影響其疏泄和藏血之功能。王鴻士先生認為肝病之治療其法多端,但不外乎「平其亢、補其衰、疏其郁」三法,根本目的在於「以求肝和」。肝臟體陰而用陽,其體為陰,故陽邪侵襲易陰液受灼而致其衰,其用為陽,七情之傷,易致其陽亢,故「平亢」「補衰」之法常用,但王鴻士先生強調「疏郁」之法應貫穿在「平亢」「補衰」之中。正如唐容川在《血證論·臟腑病機論》中所言:「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證在所不免。」

因此,王鴻士先生認為治療肝病,一要分清肝之衰亢,二要常以疏肝為樞機。例如,臨床治療肝炎,常以清熱解毒利濕、活血化瘀、滋補肝腎為「平亢」「補衰」之常用法,疏肝理氣、疏調脾胃為「疏郁」之常用大法。柴胡、枳殼、青皮、陳皮、香附、鬱金、木香、砂仁、川楝子等理氣葯為常用的臣佐之葯,在肝病治療中適當使用理氣藥物,有助於肝主疏泄功能的恢復,有助於主流藥物療效的提高,以至於達到「肝和」。

懸壺濟世仁心仁術

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王鴻士先生在掌握精湛醫術的同時更有一顆仁愛之心。他經常跟年輕醫生說:「生命對任何人只有一次,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王鴻士先生一生以救治病人為天職,先生高尚的醫德一直影響著身邊的工作人員。大醫之道在於精誠,孫思邈「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警句,正是先生行醫數載歷程的真實寫照。時光飛逝,王鴻士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年了,再次閱讀先生的醫案,再次閱讀先生當年與患者的往來書信,再度追憶先生的行醫經歷,倍受感動和鼓舞。吾輩當以先輩為楷模,傳承先生治肝經驗,學習先生「不問貧富,濟世為懷」的高尚醫德,不懈努力,為廣大肝病患者盡心儘力。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石寬:皮膚病在他手中不再難治
陳瑞春數十年經驗總結:讀經方、寫經方、用經方,大家有福了!
頸椎病引發的頭痛,用中醫治療更有效
蒲輔周:不要用死方治活人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治肝病的中藥 肝病的食療治療方法
肝病名家王鴻士治肝經驗分享,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名中醫談「肝病養生」
肝病患者的救星,科學家發現肝臟疾病的治療關鍵
肝病科普大講堂 知名專家教您保肝護肝
世界肝病日——要警惕藥物性肝病
肝俞穴:治療胃腸病、胸痛腹痛、肝病
為什麼肝病專家都不建議中藥治療肝病?
南京肝病的中醫治療有哪些
治療各種肝病的食療方,防治肝病惡化
肝病專家如何護肝?三位醫生分享養肝小技巧!
運用仲景法辨治乙肝病的江西醫家
肝病科普:「速效平衡療法」治甲肝
跟醫聖張仲景學治肝病
哪些乙肝病人需要抗病毒治療?
肝病治療期間如何養肝護肝
著名中醫學家吳附子:肝病用藥有套路!
三七如何做到保肝護肝防治肝病?
肝病患者養肝「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