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九件全新的作品,


重新講述個人、中國和世界的故事


2016年11月4日起,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呈現展覽「故事新編」,彙集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藝術家受委任全新創作的九件作品。這些藝術家所關注的可以小至一個具體的地方,也可以大至中國本身,這在他們看來不僅是一個國家,更是常常被質疑並不斷被重新詮釋的概念。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參展的作品,了解藝術家們如何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審視和認知「國家」和「疆域」。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展覽的題目「故事新編」取自魯迅在1936年出版的小說集《故事新編》。在書中,魯迅把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改編成了短篇小說,通過講故事來批判現實,想像歷史。同樣,參與「故事新編」的藝術家關注講故事和書寫歷史之間的動態關係。

「故事新編」展覽在博物館塔樓的兩層中呈現。參觀者可以經由一段走廊進入塔樓的第四層,走廊兩側是藝術家孫遜(生於1980年)受自然景觀啟發而創作的裝置作品。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孫遜 —《通向大地的又一道閃電》,2016


《通向大地的又一道閃電》(2016)以在傳統樹皮紙上的中國古典風格繪畫構成,圍繞孫遜的故鄉——中國東北部一座依靠煤礦業的城市阜新而展開。阜新曾是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而驕傲,但是藝術家在這裡將它描繪成一個跨越千年的飛逝場景。

展覽中孫遜的第二件大型裝置繪畫描繪了一副超現實的史前風景。兩個錄像投影在畫作的表面,通過動畫效果,各種奇異生物在靜態的紙本繪畫上翻轉騰躍。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饒加恩 — 《計程車》,2016


《計程車》(2016)是一件錄像裝置,呈現了藝術家饒加恩(生於1976年)與台北的計程車司機之間的對話。藝術家讓司機帶他去城中哪些具有歷史爭議的場所,比如一所彰化銀行,這個地點在1947年曾經爆發過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並遭到蔣介石政權的鎮壓。影片使用紀錄片的風格拍攝,藝術家與司機之間的對話穿越了台灣現代歷史中的艱苦記憶,包括日據和戒嚴時期,直至當下面臨的種種境況。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饒加恩 —《紋徽 編號:31》, 2016


藝術家還製作了一面旗幟《紋徽 編號:31》,以設計紋徽的傳統來表現台灣社會的許多方面,其中包含其原住民社群。通過探詢歷史和故事敘述之間的有力聯繫,饒加恩創造出了一副台北的精神地圖,向個體記憶和經驗致敬。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周滔,照片:古根海姆博物館,2016


在《計程車》的旁邊,是由周滔(生於1976年)創作的一件充滿未來感的錄像裝置,它在一個由藝術家設計、形似豆莢的影院中播放。《咽喉之地》(2016)聚焦中國當下城市化建設中的典型現象:在建設新事物時對土地的轉化。兩個同步的錄像由拍攝於中國廣東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素材構成,比如一頭拴在廢棄的工業洗衣機上的牛向著另一側荒蕪寂靜的風景哞哞直叫;工人們奔湧出施工場地;深圳的救援人員在2015年深圳土石坍塌事件現場,等等。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闞萱 —《圐圙兒》, 2016


闞萱(生於1972年)用五個月的時間走訪了110個中國偏遠地區的古城,對這些地方進行拍攝和調研,創作出了名為《圐圙兒》的多媒體裝置,這件裝置位於塔樓第四層。在一面展牆上,11個平板顯示器有節奏地循環播放著不同長度的錄像,每一個錄像中都包含成百上千張闞萱在旅行途中用手機拍下的古城的照片。藝術家對照片的顏色進行了處理,並將它們編輯成定格動畫的風格。


在附近的地面上,一個顯示器倚靠著一個斜放在地上的投影幕布。投影上是藝術家根據記憶繪製出的古城周邊地圖,而顯示器中傳出的是兒童摔泥巴的啪啪聲響。旁邊還展示了一組石質雕塑,它們糾纏的形態呼應著那些曾經守護失落之城的圍欄。闞萱選擇通過私密浪漫的個體情感和經驗來介入中國廣博的王朝歷史和疆域演變,提醒我們那些集體的記憶與忘卻。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陽江組 —《無法不破》, 2016


由鄭國谷(生於1970年)、陳再炎(生於1971年)和孫慶麟(生於1974年)成立的藝術家小組陽江組構建了一個小的烏托邦:《無法不破》(2016)。它被安放在塔樓四層的環形區域的一側,俯瞰中央公園。人們將身處於一個環繞著書法作品和中國庭院的環境中,可以在簡單的傢具上飲茶,並從空間內部觀賞外面陽台上的庭院,其中有竹子、灌木,一座微縮橋和一個池塘。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陽江組 —《無法不破》, 2016


作為一個互動性裝置,觀眾可以在進入這個區域前後分別測量自己的血壓和心態,並記錄下來。這是陽江組的幽默,他們試問:如果將茶室放入一場當代藝術展覽中,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舒緩人心的效果呢?一副綠白相間的巨型牆上書法作品鏈接美術館的幾個不同樓層。陽江組把中國南方沿海小城陽江象徵性地搬到了紐約,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沒有捨棄對於建構一個無國界、無隔閡的烏托邦公民空間的渴望。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孫原&彭禹 —《難自禁》, 2016


《難自禁》(2016)在塔樓第五層的空間展出,這是一件由孫原和彭禹(生於1972年和1974年)創作的機械臂裝置作品。機器人被放置在透明的亞克力幕牆後面,通過編程來完成一個特定的動作:用它經過改造的前臂「看守」一灘暗紅色的粘性液體。當紅色液體緩緩流淌並且超出一個預先設定的邊界時,機器人就會發狂般地將其鏟回。久而久之,液體在地面上留下如乾涸血跡般的斑駁痕迹。這個場景不難讓人聯想到當下現實中的監控和戰爭。


孫原&彭禹以大膽幽默又暗喻暴力的形式來表現具有挑戰性的主題而著稱,在《難自禁》中,他們把問題拋給觀眾:機器人重複的動作到底體現著荒謬還是專制?抑或是兩者皆有?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曾建華—《In The End Is The Word》(終點是世界), 2016


在塔樓第五層的一個昏暗的空間里,一個大型沉浸式的投影畫面里播放著表現岩石、船隻、海洋的圖像。這件由香港藝術家曾建華(生於1976年)創作的名為《In The End Is The Word》(終點是世界)(2016)的六頻道影像裝置將現成影像片段,聲音以及光效編製為一體。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作品以一個看似平庸的海域場景作為起始,而這片海域便是處於中日兩國爭端中的釣魚島所在之處。這些圖像隨之變得越來越抽象,在昏暗的房間里,影像創作出了視覺特效:卷繞成帶的字詞從二維的圖像中傾瀉而出進入空間里。但這些像素點沒有消失,而是不停地堆積,直到視頻結尾,變成一片明亮空白的光域,指向「輪迴」(Sa?sāra)的可能——這一梵語詞意為在人世的苦海中永遠循環。

在古根海姆,藝術家們用「故事新編」重釋中國故事



曾建華—《No(thing/Fact) Outside》,2016


除了《In The End Is The Word》以外,曾建華還創作了一件名為《No(thing/Fact) Outside》(2016)的刻字文字裝置。這件作品延伸到展覽制定的展廳之外——蜿蜒盤旋於美術館往往被人忽略的牆面和地面上,比如電梯和樓梯間。這件作品反映出藝術家對於整個展覽的思考,也從空間上和觀念上將「故事新編」中參展藝術家們所講述的故事寓言串聯了起來。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是一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長期研究、策劃和藏品建設項目。本次展覽是「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的第二回合。


展覽時間:2016.11.4 - 2017.3.10


編輯卿小漁


圖源於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困生》與《方圓間》:柴覓在法國探索制約與規則
告別假期,讓勃魯蓋爾的「荷蘭癱」陪你一起不想上班!
1888年,梵高在阿爾畫出最美傑作
每個人身體里都住著一個被誇大的胖子
用光創作的他曾駕偵察機飛過喜馬拉雅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華文作家講好中國故事的「獨門絕技」
《中國國家地理》圖片背後的故事
余帥:用雜技藝術講述中國故事
講述我的中國故事:瑞士留華校友紀實文集《我們記憶中的中國》發布
哲理故事:窮畫家的故事
家鄉的故事作文
《海外書店》講述中國好故事
德國難民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中國古代十大經典愛情故事
作為城市美容師,用照片講述他們的故事
海外青年探訪甘肅獨有民族 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
他們與木心美術館的故事
美女和英雄:改寫中國歷史的榆林四大愛情故事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中國古代靈異故事:盤點一些中國古籍里記載的奇聞逸事
賈平凹:用中國傳統美學精髓講述中國故事
古墓的故事
用民族音樂母語講好中國故事
當代科幻文學該如何表達中國經驗、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