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極拳就是練一口氣

太極拳就是練一口氣

中國傳統武術有句名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太極拳尤其重視練氣,道教特別重視養生之道,要求人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則成仙。」太極拳要求「內練一口氣」,對呼吸有特別的要求,即腹式呼吸。

太極拳就是練一口氣


腹式呼吸是要求像胎兒在母體里,藉由臍帶來向母體吸收養分。吸氣時小腹收縮,呼氣時小腹外凸。出生時,臍帶一剪斷,就開始獨立呼吸,變成用肺部的自然呼吸,這是「後天氣」。太極拳要求腹式呼吸,是要回復「先天氣」。


氣有多重要,大家只要觀察嬰兒的呼吸,就可得知。嬰兒的呼吸和緩、深及腳踵,這是「踵息」或是「胎息」,總是吸得多,呼得少,這樣才會成長。到了二十五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所吸到的氣愈來愈少,吸少呼多,就開始衰老;到七、八十歲時,吸氣顯得困難重重,直到吸不到最後一口氣了,生命也就到了盡頭。


所以太極拳要練氣,尤其呼氣的時候,要有存養的意念,把氣存放到氣海(即小腹)里,這樣氣才能愈養愈深。


相傳呂洞賓所著的《太乙金華宗旨》,這本書是道教龍門宗傳下來的內丹功經典,其中提到經由「河車倒運」,打通任督二脈,可以回復「先天氣」。而太極拳的呼吸要求,完全依照《太乙金華宗旨》的指示,要用意念來引導吐納。

首先要全身放鬆,進入極為沉靜的境界,集中精神。要吸氣時先收縮肛門,想像氣從「會陰穴」循著督脈由下往上走,首先通過尾閭關(即尾椎),這時就像牛在爬坡,非常緩慢。過了夾脊關(即腰椎),就像羊在爬坡,稍為快了一點。過了玉枕關(即頸椎),這時就像鹿在爬坡,非常地快。過了泥丸宮(即腦部)之後,此時氣經由舌尖頂住上顎,由督脈轉注於任脈,經上丹田、中丹田、而存入下丹田(即氣海),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小周天。


如是反覆,周而復始,這是「有為法」,務必練到十分熟練,才能進入「無為法」,那就是打通任督二脈,進入大周天了。


陳式太極拳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太極拳就是練一口氣


附:《陳氏太極拳圖說》


陳鑫著。1933年由開封書局出版。今有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之本,內容字體仍依舊版。此書著者自1908年寫起,用功12年,手抄4本,寒暑不輟。書中有拳經譜、拳經論、纏絲勁述、拳勢圖解,實為陳氏太極拳最系統最全面的經驗理論總結,為陳氏太極拳理論集大成者。陳王廷創拳以來,代有名手,著述幾無。經七代傳至陳鑫方有此巨著。此書未出,世上論太極之書、溯太極之源之人甚多,獨陳溝無聞,故謬說流傳。唐豪訪源,此書刊行。世人方知陳氏太極拳發源流變。


廣告


陳鑫「陳式太極拳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申遺太極拳,韓國怒搶張三丰,網友:放開張三丰,棒子才是你們的
優秀的太極拳傳播者楊寶忠 太極拳優秀傳承人
說說老年人打太極拳需要注意的問題 別忽略了
淺談太極拳技擊之聽勁 怎樣求聽勁的靈感呢
太極拳前輩總結出的練功七十二字訣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練「一」與練「一切」
太極拳是練圓的拳,無圓不太極
太極拳的本質!練出身體的沉來就是太極拳,沒練出沉來就是太極操。在練拳中什麼才能體現太極拳呢?
練太極拳如何把「氣」練好?
「太極妙處歌」對於太極拳畫龍點睛的一首歌!如果套路練習沒有「能借力」與「莫輕拿」的體現,那麼,太極拳套路已經走樣蛻變為外家拳了
練太極拳應該怎樣移動胯襠?初練太極拳者一般都做錯了!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看看太極拳先師們對腰胯練法的要求你就知道有多重要了!大多太極拳愛好者練拳不站樁!分享一下太極拳的基本樁式!
太極拳的本質:練出身體的沉來就是太極拳,沒練出沉來就是太極操
練好太極拳,走步是關鍵
太極扇為太極拳中器械的一種 其習練效果也很好
太極拳解密之太極氣功!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氣功
太極拳就是爛泥糊不上牆
太極拳的內氣,並沒有那麼神秘
太極拳什麼人都能練,但不是什麼人都能練好。——閑談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悟性就在腳下!公園裡老頭老太太的練法,和真正的太極拳相去甚遠
太極拳傳統練法之一的「練氣」和「氣功」
大話太極之太極拳路,誰的身心誰做主,誰練太極誰清楚
太極拳為什麼要慢練,太極拳慢練之理
太極拳是煉神還是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