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彌陀要解》 無苦之樂

《彌陀要解》 無苦之樂

正聞熏習 柔軟質直

《彌陀要解》 無苦之樂



《彌陀要解》(22)


無苦之樂

作者:樂觀


佛經由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組成。前面的序分已經結束了,本經的序分包含通序和別序兩部分,說明了法會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和發起情況。現在開始講解本經第二部分,正宗分。


一、正宗分的組成


本經的正宗分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是啟發信心:全面陳述極樂世界依報和正報的清凈莊嚴,來啟發念佛人往生凈土的信心;第二是發願:勸勉眾生,應當發願求生凈土;第三是立行:開示念佛行人,一心執持名號,專心修行。


信、願、持名是本經的重要宗旨。其中,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功夫之深淺。所以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慧行就像眼睛,行持就像雙足,二者不可或缺。


正宗分的啟發信心這部分又分成兩部分:先陳述極樂凈土的依報莊嚴,再陳述極樂凈土的正報妙果。

《彌陀要解》 無苦之樂



二、無苦之樂

下面陳述極樂凈土的依報莊嚴,也就是為什麼「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佛陀在阿彌陀經中,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提問:「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然後佛陀從往生者所能受用、所受用這兩方面,自己回答了對舍利弗的提問,下面是往生者能受用的快樂。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這裡的眾生是能受用的人,在佛陀看來,等覺菩薩以下都可以稱為眾生。


現在對於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們來說,是從下下處,往生到上上的地方。


娑婆世界苦樂夾雜,每時每刻都在感受三種苦:苦苦、壞苦、行苦。我們通常認為的苦是苦苦,比如冬天冷、夏天熱,逼迫我們的身心;我們通常認為的樂是壞苦,比如說吃飯、睡覺,為了解決飢餓的痛苦,我們需要吃飯,吃飽了就快樂了,但是如果不停地吃下去,樂受就會轉為苦受,睡覺也是如此,所以這種快樂是不能持續的。非苦非樂是行苦,比如說生、老、病、死,雖然我們意識不到,但隨著時間的遷流,我們終究會與這些痛苦見面。


極樂世界永遠離開了這三種苦,極樂世界的樂,不同我們娑婆世界的苦樂相對的樂,所以叫做極樂。


下面大概分別一下極樂四土的情況。


1.凡聖同居土五濁輕,沒有我們娑婆世界的分段生死和八苦,那裡的往生者享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

五濁包括: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分段生死是二種生死之一,另一種是變異生死,是輪迴六道的凡夫身體的生死。我們輪迴六道的身體,各隨業力而有不同的壽命,一期生命結束,身體就會有生滅,所以叫分段。


八苦包括:一是生苦,即出生時的痛苦;二是老苦,即年老體弱的痛苦;三是病苦,即患病時的痛苦;四是死苦,即臨死時的痛苦;五是愛別離苦,即與所愛分離的痛苦;六是怨憎會苦,即與仇人見面的痛苦;七是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是五陰熾盛苦,即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而帶來的痛苦。


2.在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沒有小乘人沉滯化城的那種偏空寂滅之苦,能從空出假,遊戲神通,去度化成就眾生。所以說但受遊戲神通等樂。


3.實報莊嚴土的菩薩,觀智圓融,沒有前後隔別、三諦不融通之苦,所以說但受無礙不思議樂。


4.常寂光凈土,成究竟覺,佛的住處,理智不二,身土一如。所以沒有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如果按照別教的妙覺佛果,只破十二品無明,尚餘三十品無明未破,法性之水就還有滲漏流注。常寂光凈土的受用同佛,是稱性圓滿的究竟樂土,圓滿無上菩提,在一切處都有覺法之樂,究竟無餘涅槃,隨時隨處都有寂靜之樂。


我們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的眾生,以持名的善根,福德同佛,所以最終會圓修四種凈土,圓受諸樂。而且,極世界最圓融殊勝的地方,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土,對上而言,十方佛土同居,殊勝奇特;對下而言,又可以與娑婆世界較量苦樂。娑婆、極樂兩土苦樂懸殊,所以凡夫擇優而入,念佛求生極樂,可以橫超三界,度越生死苦海。佛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就在於使我們深信極樂殊特,切願求生,力行念佛,而得往生受用。


附原文:


二正宗分三。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竝運也。初文為二。初依報妙。二正報妙。初又二。初征釋。二廣釋。初又二。初征。二釋。今初。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二釋二。初約能受用釋。二約所受用釋。今初。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眾生是能受用人。等覺以還皆可名。今且約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偪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彼土永離三苦。不同此土對苦之樂。乃名極樂。一往分別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方便。體觀巧。無沈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凈四土圓受諸樂也。複次。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遜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佛說苦樂意在於此。


公眾號


foxueziliao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事項
《瑜伽師地論》五停心觀 五、入出息觀(3):2、五種修習:一、算數修習(上)
完了完了,白念了,功德全泡湯了界詮法師
《彌陀要解》 凈土、佛、現在說法
悉達多與提婆達多的初次較量,結果出人意表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彌陀要解》
《彌陀要解》彌陀名號,光明無量
《彌陀要解》 無問自說,三根普攝
《彌陀要解》 有情無情,同宣妙理
《彌陀要解》 生處莊嚴
《彌陀要解》 音聲佛事
《彌陀要解》 往生凈土
《彌陀要解》 阿鞞跋致,三種不退
《彌陀要解》 心不顛倒,往生凈土
《彌陀要解》 方便究竟、圓融無礙的念佛法門
《彌陀要解》佛及人民,壽命無量
《彌陀要解》 唯佛境界,可與流通
《彌陀要解》 國土莊嚴
《彌陀要解》大乘教相
《彌陀要解》(6)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彌陀要解》念佛時不必觀想、參究
《彌陀要解》 彌陀應化,正在說法
《彌陀要解》法會情況
《彌陀要解》 一深信發願,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