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彌陀要解》(6)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彌陀要解》(6)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彌陀要解》(6)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彌陀要解》(6)

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樂觀


有一個問題,古往今來,無數哲人、王侯將相都問過、思考過,也都給出過各自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我是誰?我為什麼活著?


生命的本質在哪裡?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有一個哲學命題,就是「我思故我在」。簡單來說就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這個理論認為人在思考時,證明這個人是存在的,活生生的。


清朝順治帝做的一首詩中說:「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當父母沒有給我們這個身體時,我們在哪裡?我們有了這個身體,這個肉身就是我們的全部嗎?


蕅益大師回答了這個問題,並且把我們的心性和法界實相結合在一起,進行了解釋。


不在時間和空間範疇


眾生當下的一念心性在哪裡呢?從空間上,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從時間上,不是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不能用青、黃、赤、白、長、短、方、圓來形容,不是色、聲、香、味、觸、法。


這是破除我們對身心內外的物質世界,和對種種法塵概念的執著,類似於《楞嚴經》的「七處征心」。


在《楞嚴經》中,佛陀問阿難心在何處時,阿難給出了七種回答:從心在身內、身外、潛於眼根、在中間……乃至無著,每次都被佛陀破為無有是處。佛陀指出眾生執著攀緣心為真,是眾生輪迴的根本原因後。進而開示我們人人本具的如來藏心,攝一切法,生一切法。眾生雖然終日使用,卻不認識這個根本,所以顛倒輪轉。

《彌陀要解》(6)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了不可得,而具造百界千如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大家的一念心性是尋找時了不可得,但是不能說它沒有。「空性」是空掉我們所有的執著,而不是要造作出一個空來。心經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佛說阿彌陀經》的正體是諸法實相十如是,我們的真心佛性就是真空妙有,本體真空,而又呈現出了大千世界的種種妙有、百界千如。這百界千如不出我們的一念心性之外。


智者大師在《妙法蓮華經玄義》中告訴了我們百界千如的含義:生命的狀態具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辟支佛、菩薩、佛這十個法界,每個法界都具足了諸法實相十如是(前面講過),所以十法界具足了百如是。同時每一法界又具足其它九法界,所以共有百個法界、千如是,簡稱為百界千如。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我們現前一念真心,離開一切思維分別和語言文字概念。而緣慮分別和語言文字本身,也在其中。


這是破除我們的法塵概念,指出我們頭腦中的從任何思維分別、語言文字得來的知識,都是僅僅是「標月指」,但這些「標月指」本身也還在自性之中,是真心自性的一種體現。


真心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我們只有超越一切相和概念的束縛,才能夠破除所有顛倒執著;真正不執著於任何相,不受內心妄想執著的束縛,我們才能包容世界所顯現森羅萬象,所以說真如無相無不相。


真如自性,諸法實相,原本無法用文字概念描述,不得已強名實相。


附原文: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百界千如: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則有百法界,千如是。---《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二上 天台智者大師】


【夫離一切相,又何所不破;即一切法,又何所不顯。---蕅益大師《楞嚴經玄義》】

《彌陀要解》(6)實相之妙,存乎一心



大象佛學讀書會


foxuezili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吃飯,佛門吃飯為什麼叫「過堂」?
《彌陀要解》(5)諸法實相
《持戒與持齋》界詮法師
《彌陀要解》(3)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隱藏著的眾生八苦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彌陀要解》(5)諸法實相
《彌陀要解》(7)諸法實相,融攝萬有
《彌陀要解》 無苦之樂
《彌陀要解》 有情無情,同宣妙理
《彌陀要解》
《彌陀要解》(3)著述的因緣及體例
《彌陀要解》大乘教相
《彌陀要解》發願及取捨
《彌陀要解》彌陀名號,光明無量
《彌陀要解》 一深信發願,無上菩提
《彌陀要解》 彌陀應化,正在說法
《彌陀要解》 無問自說,三根普攝
《彌陀要解》 阿鞞跋致,三種不退
《彌陀要解》 八正道,四種四諦
《彌陀要解》 心不顛倒,往生凈土
《彌陀要解》 唯佛境界,可與流通
《彌陀要解》一生補處,海眾同歸
《彌陀要解》法會情況
《彌陀要解》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