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穀雨養生

穀雨養生


節氣養生-穀雨養生



穀雨養生



一、申遺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什麼是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三、中醫與節氣的關係


為什麼要聊節氣和養生?節氣的變化是疾病產生的病因病機之一。


中醫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從《內經》時代的「人與天地相應」開始,對季節、晝夜、地理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作了很多論述,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相呼應的中醫節氣思想。人的生理病理活動隨節氣而變。


講個故事: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列舉了:冬至之後,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過這四種與時令不符的反常氣候,認為四時節氣的變化要保持一定的常度,四時節氣太過或不及,都會對機體產生相應影響,導致疾病產生。


近代,白族著名醫學家彭子益認為,「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之意,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用最簡練的方式對氣候的高度概括,不僅簡練,更主要的是實用性強。


彭子益的說法:「二十四節氣,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郁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閉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可見,中醫學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矣。」對於流行性疾病,他更直截了當雲「時病者,因時令之大氣變動所發生之病。如中暑、霍亂、痢疾、白喉、瘧疾、時行感冒、燥氣、痧症、濕熱等是也。病雖因於時氣,病實成於本氣。自來論時病者,皆認為外來時邪,中入人身為病,於人身本氣自病,全不重視」。

1.中醫重視六氣(風木、寒水、濕土、燥金、君火、相火)轉化的時機。六氣分主於二十四節氣,各經歷四個月,顯示一年季節的不同變化規律,六氣互相轉變之時最需重視養生。明了此理,善養生者可以應時而養生。再者,大病重病之人,於節氣交替之時往往易出現不適,或病情反覆,或癥狀加重。故醫者當觀察天地自然運動規律,結合人體陰陽氣血盛衰變化,綜合考慮治療思路;患者則需注意養生,於節氣之交靜養正氣,減少消耗,以平穩度過;無病之人亦不可妄事消耗,於節氣之時將養原氣,有益無損。


2. 歷代醫家在選方用藥、煎煮服法上,尤重順應節氣之寒熱遠近。


在不同的節氣天時條件下,中醫治療也有所宜忌,因為人體在四時節氣的轉化中也會相應作出陰陽變化,《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說:「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夏季,在符合治療原則的前提下,慎重選用熱葯,而且可以在葯中適當放一些荷葉等藥物,以祛暑濕。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人蔘白虎湯中特別提及:「此方在夏至後,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後,不可服。」這便是因為白虎湯過於寒涼,如在立秋後服用,則會使機體又受寒邪侵襲,產生「嘔利而腹痛」的病症。


3.中藥材與節氣的關係


「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篙當柴燒。」


藥物的採摘中醫也非常注意節氣的不同,皆因草藥生於自然之中,與人一樣,「感天地之氣以生」。但由於節氣的不同,就會有溫度、光照、水分條件的差異,同類中藥質量在不同節氣採摘效能也有所區別。


比如,東漢華佗治療黃疸病(肝病)患者,以青蒿為主卻無效,但於開春之時,用幼嫩新鮮的青蒿(茵陳)入葯則有效。


四、穀雨養生


1.謹防花粉過敏。由於穀雨時大氣轉暖,人們開窗通風及外出次數增加,自然界中花粉、柳絮等物質易引發過敏,因此過敏體質的人要格外小心。除了在飲食上要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外,應盡量減少開窗通風時間,可使用空氣清潔器或過濾器去除室內花粉、

粉塵等室內過敏源。也可以每天早晚或者在外出之前用冷水洗鼻子。同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2.防範風濕病。穀雨後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加大,風濕病易複發,應多自防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不要久居潮濕之地,不要穿潮濕的衣服,少吹風,避免淋雨,大氣好時應多到外而曬太陽,適當鍛煉身體。如果出現關節腫痛、腫脹等癥狀,並且日久不見好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現代意義的臨床指標,可以晚於癥狀十餘年而出現。


3.飲食養生


服用「穀雨養生湯」。「穀雨養生湯」是清代名醫吳鞠通所創。具體做法是:鴨梨半個,荸薺5個,藕30g(或用甘蔗),麥冬15g,鮮蘆根15g,一起用鍋煎水1000mI ,於穀雨當大上午9-11點和下午5 -7點之間各取汁300mI飲用,可加冰糖調味。上午9-11點服用此湯,可提昇陽氣;下午5 -7點服用此湯,可以滋陰生津。


4.莫忘省酸增甘以養脾。


穀雨雖屬晚春,但飲食上仍需注重養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同時,宜多食健脾祛濕的食物,如山藥、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鯽魚等。可用薏苡仁30g,木瓜20g,大米100g一起熬粥喝,經常食用可健脾祛濕、散寒止痛


5.忌過早食冷飲。民間有諺語說:「穀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由於穀雨節氣氣溫升高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飲來。穀雨時氣溫雖已較高,但仍未到炎熱的夏季,食用冷飲後,人體受到冷刺激會導致腸胃不適。另外,還應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食物,以保護脾胃。


6.運動養生


穀雨時可選擇踏青、健步走、放風箏等運動方式,但謹記應遵循「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臟氣」的原則。因穀雨正值春夏之交,此時人體氣機發散,較易出汗,而汗出過度則會影響夏季時的氣血健康。因汗為津液所化,穀雨時節萬物靠雨水生長、成形、壯大,人體也是一樣,只有春季津液充足,到夏季時才能氣血旺盛,因此穀雨時運動勿大汗。


也可練習陳希夷「穀雨坐功」以養生(這功法有不同版本,正式練習可以請練習過的人指導)。

具體做法是:每天清晨,自然盤坐,右手上舉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彎曲呈直角,前臂平舉在胸前,五指自然彎曲,手心朝胸,同時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然後左右交換,動作相同,左右各做 5次。然後上下牙齒相叩,即叩齒 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 6息而止。


常練此功法,文獻記載可改善脾胃結塊、瘀血、目黃、鼻出血、臂外痛、掌中發熱等。


7.經絡養生。


穀雨節氣養生除了以上幾方而外,還應注意經絡養生。浴足溫經是穀雨時經絡養生的方法之一,具體做法是:在穀雨節氣當令及前後各一天,酉至戌時,也就是18: 00-21: 00點時,將木盆中倒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放雙足於水中,溫經通絡15 -20min,可以酌情延長或縮短時間。同時,做深呼吸5-10次,然後用食指或拇指點或按兩側二陰交穴、陰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次。本法可開穴通絡,通過臟腑感測,調整脾、腎、肝三經經絡及臟腑氣血陰陽平衡。


8.情志養生。


穀雨正值春夏之交,春季為肝氣當令,肝與情志密切相關。事實也證明,四五月份人容易出現精神異常情況。因此在穀雨時應格外重視保持情緒樂觀,遇到煩惱時多向家人和朋友傾訴,或多到大自然中走走,盡量把不良情緒調節好,切忌遇事急躁,妄動肝火。


五、夏季養生


穀雨的後一個節氣就是立夏。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第二》:「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疲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說明夏季氣溫逐漸升高,而且雨量豐沛,是萬物快速生長繁盛的季節,天地之氣相互交集,白天更長,夜晚更短,人體的陽氣在這個時候最為旺盛,夏季養生要注意順應陽氣的生長。人們行動上應該睡得更遲,起得更早,注意午休,睡覺時不要貪涼,不要討厭日光,應該適當戶外運動出汗,使陽氣升發,否則陽氣被遏,汗無以出,陰寒之氣壓制人體陽氣,易產生暑濕,導致下肢浮腫潰瘍、濕性腳氣、婦女帶下、下肢關節疼痛等疾病,但是運動要避過高溫時間,以清晨和黃昏為最佳,時間也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避免中暑。心理上應使頭腦清靜,


六、預告

立夏養生如何做?


祝安好


更多內容請點擊此處 我的診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問醫生 的精彩文章: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10招教你擺脫焦慮困擾!
體外碎石真的無創、安全嗎?
松解術不是衝擊波!

TAG:愛問醫生 |

您可能感興趣

節氣養生:小雪養生
夷芳養生菜——養護脾胃養生粥
四季養生之春養生
健康養生:水果養生
養生又養顏的養生壺,讓你體驗佛系生活
生冷寒涼 養生大忌
養生知識 夏季養生
養生之道 小暑吃什麼養生
秋季養生三部曲 適度養生 健康生活
茶與養生
中醫養生之食療養生
三伏天,熱養生,茶養生
【百病養生】體質養生
夏季養生要熱養,出汗也養生
「養生粽子」
四季·養生 立夏養生提要
小雪葯膳食療養生
養生 冬養之道
秋吃養生果
養生必養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