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誕生時一個和佛教思想完全相反的思想派別——順世論
佛教誕生於公元前5、6世紀,在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這一時期和古代的中國處於同一個時期。兩個文明古國在這一時期同時出現了文化思想高度繁榮的局面。在中國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爭鳴時期,在印度,除了婆羅門教文化,還出現了以沙門為主要團體的思潮。其中沙門的組成比較複雜,觀點繁多,其中順世論的思想和同一時期的中國春秋時期的孔子、老子的思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是無神論者,對我們今天的現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也有很大啟發意義。
古代印度,國王出行
1、順世論簡介
順世論是古代印度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流派,是古代印度沙門思想的一種,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是「順世論」的先驅之一。
2、意識和物質都有四大產生
順世論從感覺經驗出發,主張唯有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四大」)才是世界統一的物質基礎,是世界萬物存在的最終原因,從而否定婆羅門教梵天創世等宗教創世說。他們還主張肉體與精神的統一,就像各種有關的原料合在一起發酵造酒一樣,人的意識也是由四大和合而生。
古代印度人物畫
3、人死身滅,意識也隨之消亡
順世論認為人死之後,四大分散,意識消亡,不存在永恆的靈魂。世界萬物都是自然產生,自然消亡,沒有什麼超自然的主宰。「如棘刺針無人作,孔雀等種種畫色皆無人作,自然而有,不從因生。」
古代印度美女
4、反對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
順世論認為吠陀(婆羅門教經典)的作者是小丑、無賴,是妖魔的言論。譏笑祭祀行為,說如果蘇摩祭中的殺牲都能上天堂,那祭祀者為什麼不殺死自己的父親呢?反對婆羅門至上及四種姓制度,認為所有的人血管流出的血都是紅的,人生來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古代印度神話人物
5、順世論否認有來世,否認有業報輪迴、天堂地獄
順世論認為唯一可信賴的是自己的認識,是感覺經驗,只有在現實世界中才能尋求與實現自己的幸福。主張樂觀主義地積極入世思想,反對苦行、禁慾和一切虛偽的道德。
以上觀點和思想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多麼契合啊!非常可惜的是,順世論沒有成為古代印度的主宰思想,順世論的經典在印度已被焚毀殆盡,只有中國的史籍中還有些記述。我想,如果順世論主宰了印度人的思想,一直到今天,那印度人和我們中國人就真的沒什麼分別了。


※釋迦牟尼為什麼出家?史學家是這樣說的
※佛陀圓寂前最後對弟子們交代了什麼話?
※「人好勝過魚肉宴,擦菜飯也津甜」,萍鄉擦菜走向全國
※念六字大明咒能夠清除貪、瞋、痴、傲慢、嫉妒以及吝嗇這六種煩惱
※念誦《大悲咒》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
TAG:熱導思維 |
※涅槃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道教的養生思想
※孔子的思想竟和佛教不謀而合
※佛教的護國思想
※慧律法師: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
※淺談道教長生思想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
※論曾鞏的教育思想
※金剛經:一部佛教思想史
※佛教思想最終的九大經典理念
※道教的養生思想是什麼?
※我的經濟思想
※佛老之說,一為宗教,一為思想
※佛教的基礎,佛法中心思想是什麼?
※道教的環境養生思想是什麼?
※找回自己|佛教思想與西方哲學的共通之處
※思想
※儒、道、佛教三種思想精髓
※孔丘 教育思想
※道教煉丹思想是在什麼意識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