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後螺螄真不能吃嗎?你可能不知道這些
提起螺螄,經常吃大排檔或者喜歡吃螺螄的讀者都有一種感覺:鮮美!「清明螺,賽肥鵝」,清明前後正是螺螄大量上市時節,螺螄銷售也很火爆,有些餐館甚至還將紅燒螺螄作為時下的一道特色菜肴推薦給顧客。
在中醫的古籍中,螺螄也是一種良藥,而且名字也很多,比如螺螄在《名醫別錄》中叫做蝸籬,《本草拾遺》中叫做師螺,《本草綱目》中叫做蝸蠃。
作為藥材,螺螄的來源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棱螺或其他同屬動物的全體。
解熱毒
明目 治肝熱
泄濕除熱
螺螄跟一些水產一樣,主要的功效是清熱,但是螺螄一般更偏向於解酒熱,還能利腸。比如明代藥學著作《本草匯言》中記載「螺螄,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葯也。顧汝琳曰: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因風因燥因火者,服用見效甚速。惟堪煮熱,挑出殼,以油醬椒韭凋和食之,不雜葯料劑中。」
《本草綱目》中也有螺螄「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消黃疸水腫」的記載。元代的藥學著作《日用本草》記載螺螄能「解熱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瘡腫。」
與河蚌的一種功效相同,螺螄也能明目,比如越成熟與魏晉時期的中醫著作《名醫別錄》中便有螺螄「主明目」的記載,唐代藥學著作《本草拾遺》中記載的更為詳細:「汁主明目,下水。」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古代的中藥學著作有著歷史時代背景,那時候的水質與如今的水質不一樣,不建議大家採用直接外用的方法,以免誘發感染!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就比較容易解釋螺螄為何有明目的作用了,因為元代的食療專著《飲膳正要》中記載螺螄「治肝氣熱,止渴。」
清代藥學著作《玉楸葯解》中則重點記載了螺螄利水的功效:「清金利水,泄濕除熱。」
清明後螺螄不能吃屬謠言()
很多讀者可能都聽說過螺螄清明之後不能吃的傳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這個時候螺螄真的有毒嗎?
中醫認為螺螄性味甘寒。《名醫別錄》中記載螺螄無毒。《本草拾遺》中稱其性寒。明代著名藥學著作《本草匯言》中明確記載螺螄:「味甘微苦,氣寒,有毒。」
《本草匯言》中提醒:「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並有冷瘕宿疝,或有久潰癰瘡未斂,不宜食之。」明末食療專家姚可成在其所著的《食物本草》中也提示螺螄「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螺螄的毒性主要是其副作用。
那麼,「清明後螺螄體內會有大量寄生蟲,所以就不能食用了」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清明後螺螄真就不能吃了嗎?
一般來說,螺螄買回家用水泡時間長一些,煮的時候時間長一些,食用就沒大問題。螺螄生活在水中,自然可能會感染寄生蟲,並且不同的水域感染寄生蟲的幾率是不同的,水質較好的一般不很少,清明節後隨著氣溫上升,水域里的寄生蟲也會大量繁殖,這樣生活在水域里的螺螄也自然可能會感染寄生蟲,但是節前螺螄就不會有寄生蟲的說法也不科學。
清明後的螺螄大都開始進入繁殖期,開始孕育小螺螄,所以清明後市民購買螺螄會看到,帶殼的大螺螄體內或者尾部有小螺螄,這樣吃起來不太方便。另外,繁殖過後的大螺螄也會造成體內營養喪失,肉質沒有繁殖前肥美,只是食用起來口感不如清明前。
買螺螄回家食用,一定要用清水浸泡,烹飪時要高溫加熱煮熟。之前提到的中醫認為螺螄屬寒性食物,胃腸道不好、脾胃虛寒的人,或者老人與小孩應當少吃或不吃。如果要吃螺螄,最好用辣椒等熱性的食物搭配烹飪以減少其中的寒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


※清明節開的這種花曾被皇帝御賜大臣除口臭,壯陽還能潤命門
※這個穴位與長壽名城同名,是很多疾病的剋星,你知道在哪兒嗎?
※每日吃這三種新鮮水果 可能降低成年人心血管死亡率達四成
※「三月三,薺菜做靈丹」中的「靈丹」為何物?
※南京一校園水杉林現多隻疑似白鷺築巢
TAG:楊璞微養生 |
※這樣的茄子切記不能吃,傷身還可能「中毒」,你可能不知道!
※經常喝茶的你可能並不知道這些!
※你可能不知道的幾件事
※當你知道果汁的這些真相後,你可能就不會給寶寶喝了
※懷孕時真的是吃得越胖越好嗎?這些危險你可能不知道!
※經常喝檸檬水真的能減肥嗎?什麼時候喝最好,可能你還不知道
※吃紅棗補血真的有效嗎?可能你一直都吃錯了,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不知道能不能在這裡找到自己,但是你,一定能!
※洗澡究竟能不能佩戴翡翠呢?這麼簡單的問題我竟然不知道!
※胖的人就不能跑步?真相你不一定知道!看了這些,你才恍然大悟!
※看懂這張孕檢單,就知道你能不能順產
※還有范冰冰不敢穿的禮服?那不可能!李晨應該也知道
※不去做,你可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事
※你一定不知道:這樣吃能夠快速止咳!
※高血糖不敢吃甜,看來你是不知道它!
※這個日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我們不能忘記!
※真正愛你的男人才能做到這三樣,不知道你的他能夠做到多少呢?
※許多女性都不知道,蘆薈是否能直接塗在臉上嗎?
※你可能不知道你居然會用錯洗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