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女人的美在脾經,女人健脾有妙招!

女人的美在脾經,女人健脾有妙招!

五行中,肝屬木,木易克土,而土應臟腑,則為脾胃,故肝膽氣滯,或是肝膽火旺就可能克伐脾胃,造成消化系統病變的發生,最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那麼應該如何健脾呢?


中醫學所講的脾,是人體的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小腸、大腸、胃、膽、膀胱、三焦為六腑)之一,與西醫學所指的脾不同,西醫學的脾是一個解剖器官,而中醫的脾是一個功能概念,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攝血液。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脾和胃相為表裡。


如何正確判斷「脾虛」和「脾實」?


「虛」是與「實」相對應的概念,「虛」就是不足,低於正常水平的病理狀態。「脾虛就是指脾的生理功能低於正常水平,達不到人體代謝需要。如脾失健運,則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以至倦怠,消瘦等氣血生化不足的病變。中醫認為,飲食物經脾胃吸收後,須賴於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谷轉化為精微物質。」


女人脾虛的癥狀有哪些?

自古素有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之說,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壽命的關鍵。《景岳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可以延緩衰老。而春季肝木易生髮太過,克傷脾土,如肝膽之氣橫逆,克伐脾胃,脾胃受損,則養生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春季正是健脾養胃的重要時節。


那脾虛的原因有哪些呢?很多女性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而且多數人都認為自我的保養意識很強,怎麼糊裡糊塗的就脾虛了呢?引起脾虛的原因有:先天稟賦不足,思慮傷脾,飲食所傷,勞疫大過,外邪侵犯,如濕邪困脾。脾虛除了一般共有的危害外,還對經、帶、胎、產方面有影響。如月經失調,痛經,帶下病,滑胎,產後病等。平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大方面來判斷自己是否脾虛,以便早日發現問題,及時找醫生進行治療。


1、大便溏泄,身重膚腫。


脾主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作用。脾的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也就防止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反之,就會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濕、痰、飲等致病因素而發生多種疾病如水腫、泄瀉等。


2、神疲乏力,頭目眩暈。


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點,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將水谷精微物質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維持機體內髒的正常位置。所以若脾失升清,則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職,則可出現神疲乏力,頭目眩暈,腹脹泄瀉等症,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脾氣下陷,則可引發內臟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或發為久泄脫肛等病症。


3、便血,月經過多。


脾主統血,這是指脾能統攝、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於脈內,而不溢出於脈外。如脾氣虛弱失去統血的功能,則血不循經而溢於脈外,可出現某種出血證,如便血、皮下出血、月經過多等,並伴有一些脾氣虛的癥狀。


4、食慾減退,口味異常。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飲食口味及食慾的正常與否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脾氣健運,則口味和食慾正常。反之,若脾失健運,則可出現食慾的減退或口味的異常,如口淡無味、口甜、口膩等。口唇的色澤與全身的氣血是否充盈有關,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澤是否紅潤,實際是脾運化功能狀態的外在體現。

5、肌肉痿軟鬆弛,四肢痿廢。


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人體有賴於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的營養,才能使肌肉豐滿發達,四肢活動有力。因此脾的運化功能健全與否,往往直接關係到肌肉的壯實與瘦削以及四肢功能活動正常與否。若脾虛不健,肌肉失其營養則逐漸消瘦或痿軟鬆弛,四肢則痿廢不用。嚴重脾虛的人還會總感到小肚子重墜,這也是肌肉無力,不能支撐內髒的原因,所以也容易有慢性泌尿系感染或者慢性盆腔炎的問題,這些都和脾虛有關。


除此上述明顯癥狀之外,飯後嗜睡、脾氣比較急躁,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稀色白,舌苔白滑,少言懶語等等都是脾虛的重要表現癥狀。


脾胃是女人健康的「守護神」,脾胃虛弱不僅影響健康,也是女人的美容「大敵」,所以應該重視脾虛這個問題。不過,想要養脾健脾的女性先要諮詢中醫專科醫生,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再用相對應的藥物,中醫很講究陰陽平衡,任何藥物都不可以過度濫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家庭醫生在線小編在此也特地提醒大家,如果發現自己身體有自己出現上述癥狀時,最好及時就醫。

女人的美在脾經,女人健脾有妙招!



專家支招女人如何正確健脾養脾


起居有常:春天應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動,舒展形體。這樣可使精力更加充沛,減少睏倦,還可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另外,平時應保持足夠的運動,可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


情志相適: 中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驚傷腎。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情緒波動,這是人體的生理反應,只要控制適度,對機體生理功能起著協調作用,不會致病;但情緒如果過度、持續時間長,超過身體承受能力,五臟就會受到內傷。應時時保持善良寬容的心境。


飲食調養:春天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高三德醫生說,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常用食物有山藥、糯米、鵪鶉、羊奶、蔥蒜、豆豉等,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忌吃生冷苦寒,油膩、礦物質等難以消化的食物來礙脾。

穴位按摩:高三德醫師說,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不妨試一下穴位按摩的方法,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等共21穴,左右合42穴。本經腧穴可治療脾、胃等消化系統病症。


7款中醫藥膳 做好「脾」氣美人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治療上主要分以下四類辯證治療,下面具體來看看吧。


1、脾氣虛:


【臨床表現】


主症:食少納呆,食後脘腹脹滿,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黃,肢體倦怠,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腫。


舌脈:舌淡嫩或有齒痕、苔白、脈緩弱。


【葯膳】參苓粥


組成:人蔘(或党參),白茯苓,生薑,粳米。

方法:先將人蔘(或党參)、生薑切為薄片,把茯苓搗碎,浸泡半小時,煎取葯汁,後再煎取汁,將一、二煎藥汁合并,分早晚兩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不足,倦怠無力,面色蒼白,飲食減少,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稀薄等症。


【藥茶】扶中茶


組成:白朮(炒),生山藥,龍眼肉。


方法:將上藥共同煎煮,煮至山藥爛為度,取汁,代茶不拘時溫飲,並同時食用山藥、龍眼肉。每2日1劑或每日1劑。


功效:補益心脾,益氣止瀉。主治久瀉久痢而致脾虛氣弱,氣血俱虛,身體贏瘦,不思飲食,少氣無力,心悸等。


2、脾陽虛:


【臨床表現】


主症:腰膝冷痛,經久泄瀉,面浮肢腫。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瀉,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脹如鼓。

舌脈: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細遲弱,或脈微細。


【葯膳】附片狗肉湯


組成:附片,狗肉,鹽適量。


方法:將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時,然後加進狗肉,煮熟放鹽食


功效:回陽補火,溫中止痛,散寒燥濕之功,煮時用開水,嚴禁冷水,否則會中毒。睡前服,服後不能吹著冷風和接觸冷水。


【藥茶】健脾利水茶


組成:豬苓,澤瀉,党參,白朮,木瓜,木香,檳榔,紫蘇,陳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劑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20~30分鐘,頻頻代茶飲用。


功效:健脾溫陽利水,寬中理氣行水。主治慢性腎炎,脾虛氣滯水腫、腹腫脹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全身重著、神疲、面色光白、腰痛乏力、食納不佳、大便溏薄、苔白滑或白膩、脈沉緩。


3、中氣下陷:

【臨床表現】


精神倦怠,少氣懶言,納谷不香,面色白,腹脹便溏。重則見男子遺精、女子帶下等症。


【葯膳】綠豆糯米豬腸


組成:綠豆60g,糯米30g,豬大腸300g。


方法:先將豬大腸徹底清洗凈,綠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時,然後把綠豆、糯米放人豬大腸內並加水適量,腸兩端用線紮緊,放沙鍋內加水煮2小時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連服7~8日為1療程。


功效:補中益氣,清熱解毒,通便止痢。適用於濕熱下痢,便血,痔瘡初起,脫肛等症。

女人的美在脾經,女人健脾有妙招!



4、脾不統血:


【臨床表現】

便血,尿血,肌衄,齒衄,或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常伴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症。


【葯膳】山楂苡仁粥


組成: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適量。


方法:將薏苡仁、粳米洗凈,放於砂鍋中,加水1 000毫升,燒開後,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適量。分兩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瀉、消食化積。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


【葯膳】山藥苡仁粥


組成:山藥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將薏苡仁洗凈水煮,將熟時,調入山藥粉,用文火繼續煮至粥熟。早晚溫服。


功效:健脾益氣,滲濕止瀉。適用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或脾虛不運、濕濁下注之婦女帶下等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脾 的精彩文章:

多吃這幾種食物,不但營養豐富,還能健脾養胃,你一定不能錯過!
濕性黏濁,臉上老出油長痘?不起眼的食物,祛濕健脾不再油光滿面
喝完酒胃難受怎麼辦,多吃這幾種東西,健脾又養胃!
《創意@健康》雨水開始多了,推薦四神湯健脾祛濕
預防倒春寒要健脾養陽 推薦用這些方法

TAG:健脾 |

您可能感興趣

女人脾虛毀顏值,這4大脾經要穴,堪比隨身攜帶的「婦科御醫」
學會在家這樣通脾經,可以少吃很多葯哦!特別適合舌頭齒痕重的人!
痛經,腎經堵,肝經堵,脾經堵,這幾個穴位輕鬆搞定!
學會「揉脾經」,能揉掉很多慢性病!
早起觀脾:出現3個現象可能是脾虛,多吃3物健脾,常敲脾經養脾
足太陰脾經屬人體十二經脈——脾經
脾經:這裡堵了,大病慢性病都來了!
這4大脾經要穴,堪比隨身攜帶的「婦科御醫」
不要只會敲膽經,學會「揉脾經」,能揉掉很多慢性病!
學習「揉脾經」,能揉掉很多慢性病!
學習揉脾經,能揉掉很多慢性病!
常常「揉脾經」,遠離「亞健康」,品味腳上的脾經大藥房!
肺經不通,易出汗;脾經不通,脹氣;心包經不通,失眠多夢;胃經不通……
穴位 | 學習「揉脾經」,能揉掉很多慢性病!
學習「揉脾經」,能揉掉很多慢性病
中醫與經絡——脾經與肺經
「十人九濕」,除濕要趕早:瑜伽拉伸脾經,祛濕養顏又排毒!
脾經這樣敲,疾病難來找:5個方法,值得學習
脾經的疏通手法!
灸脾經,灸掉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