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宗:清朝向歐洲介紹中國第一人
沈福宗是誰?在中國,沈福宗不是知名人物,史書中沒有關於他的記載。但在歐洲他卻頗有名氣。不同於同時代的中國人,沈福宗會拉丁文,基於這樣的原因,沈福宗在歐洲歷史上留下了印記。
沈福宗赴歐是耶穌會傳教計劃的一部分
1657年(推測年份,下同),沈福宗出生於江寧府(今南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家庭。沈福宗受過正統儒家教育,因為信仰緣故,他得以接觸耶穌會傳教士,學會了拉丁文。
1681年,沈福宗和耶穌會士柏應理乘荷蘭商船前往歐洲,沈福宗這次旅行是耶穌會傳教計劃的一部分:耶穌會傳教士從中國教徒中挑選人員,送往歐洲接受宗教和文化教育,以期他們回國後擔任神職,傳播天主教。
1682年,沈福宗抵達葡萄牙,隨後在里斯本的宗教學校學習,在這期間,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一世因柏應理介紹,曾邀請沈福宗見面。
據史景遷考證,耶穌會當時正在翻譯「四書五經」,沈福宗也參與其中,付出了許多努力。
耶穌會這一工作並非出於對中國的崇拜,而是希望通過了解中國文化,更好地向中國傳播歐洲文化,尤其是天主教。
沈福宗向歐洲介紹孔子 推動儒家經典出版
1684年,沈福宗和柏應理應邀前往法國。當時法國正流行「中國熱」,一位真的中國人自然大受歡迎。當時法國媒體報道:「他帶來的中國青年,拉丁語說得相當好,名曰Mikelh Xin……皇帝在聽完他用中文所念祈禱文後,囑他在餐桌上表演用一尺長的象牙筷子的姿勢,他用右手,夾在兩指中間。」
沈福宗推動路易十四批准印行了一批拉丁文的中國經典,其中包括《大學》《論語》《中庸》等,許多歐洲學者都受益於這些書。
史景遷認為沈福宗也因此受益,收到很多歐洲學者的聚會邀請,通過聚會沈福宗使這些學者更加了解了中國,後來很多學者,因為他的宣傳和著作,給予中國極高評價。
萊布尼茨說:「今年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王孔子的著作。」「他(孔子)有著熠熠閃光的思想和格言。」伏爾泰在《風俗論》一書中介紹孔子學說時評價說:「孔子為天地之靈氣所鍾,他分別真理與迷信,而站在真理一邊;他不媚帝王、不好淫色,實為天下唯一師表。」
1685年,沈福宗和柏應理前往英國,獲詹姆斯二世接見。沈福宗到達英國後,會見了許多英國學者,包括托馬斯·海德。海德評價他說:「中國南京人沈福宗使我懂得很多中國知識。」「他為人禮貌、熱情,有中國文化和哲學方面的良好教養,讀過用漢文寫的各種各樣的書,而他在中國時就早已是懂得拉丁文的少數人之一。」
史景遷舉出了波義爾和沈福宗相談的文字記錄,在波義爾的科學工作中,沈福宗可能起到一些啟發性作用。
沈福宗在英國盤桓兩年後,回到法國與柏應理匯合。之後前往柏應理故鄉比利時,居住一段時間後又前往荷蘭。1692年,沈福宗乘船返回中國,但旅途中不幸染病,在船上逝世。
沈福宗使歐洲了解中國 清朝卻拒絕接受世界
沈福宗的歐洲之行以思想交流為主,將中國的思想文化介紹給歐洲各國。
沈福宗帶來的中國文化,對歐洲後世思想家產生了影響,無論是見過沈福宗的胡克、海德,還是透過他帶來並加以校譯的拉丁文中國經典了解中國文化的伏爾泰、萊布尼茨,對此都有表述,某種程度而言,歐洲的啟蒙運動也受益於此。
可惜的是,沈福宗沒能夠回到中國,他在回國的途中因熱病病逝於莫三比克附近。與他同時代的那些留學者,也因為清政府與羅馬教廷的「禮儀問題」之爭,最終未能回國,只得長期定居歐洲。
歐洲人通過他們了解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包括有名的馬戛爾尼使團,他們在訪問中國前,也是從這些留學生中尋找翻譯的。
與歐洲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不同,彼時的中國根本不屑於去了解歐洲,直到中國國門被當鴉片戰爭打開數十年後,中國人特別是士大夫們才試著去了解歐洲文化。
結語:
即便是閉關鎖國的清朝,中國也不乏留學歐洲的有志之士,然而顢頇的清朝卻糾結在「天朝面子」上,不願了解他國,最終陷入歷史悲劇。
注釋:
見方豪著《同治前歐洲留學史略》
見史景遷《有歷史記載的最早赴法國的中國人》
見《萊布尼茨全集》卷一
見《伏爾泰書信集》
轉引自潘吉星《沈福宗在歐洲17世紀的學術活動》
見肖朗《清初期至中期的留歐學生及其教育》


※英國皇家學會與大清國的淵源
※國是「鎖」不住的——中國早期的歐美遊記
※鑒別「真假易辨,版本難辯」
※《永樂大典》殘本兩岸重現記
TAG:深圳微生活 |
※陳姝蓓:獨游歐洲十九天
※中國航天成就令世界稱讚 歐洲宇航局:希望與中國人一起探索宇宙
※這座島嶼因英國女王丈夫成名歐洲,被中國網友稱為歐洲版的鼓浪嶼
※歐洲與中國
※劉強東:美國歐洲風險太大,計劃先向東南亞國家擴張
※一個月內三位歐洲貴賓訪華,歐洲緣何青睞中國?
※中世紀列國志·歐洲典範:法蘭西
※老照片:在一戰歐洲西線戰場慶祝新年的中國人
※蔡振華師弟旅居歐洲 兒子棄葡國籍入中國籍:想代表中國踢世界盃
※傳神雅聚:中國明清肖像畫展 修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肖像
※德國組閣協議如何「看世界」:歐洲第一 重視中國
※1/4中國血統自稱中國人!世界盃險掀翻巴西,歐洲杯奪冠
※哈森:歐洲游第五天
※德國城市為中國打開歐洲大門:中國人太拼了
※各國人評選中國第一美女,美國劉雯、義大利何穗、歐洲綜合選呂燕,越丑越在國外吃香
※中國第一仙山,被歐洲人評為最美5A景區
※歐洲小國獨立10年,國旗和國歌都像歐洲,但中國拒絕承認該國!
※吳莉葦:歐洲近代早期的中國地圖所見之歐人中國地理觀
※西方媒體:中國軍隊「紙老虎」?殲20這一消息刷新西方認知 德國網友:讓歐洲人慚愧
※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熱」,當時歐洲人到底有多推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