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二加龍骨湯辨證的著眼點在「虛弱浮熱」四字,此類病證陽浮不潛,陰亦失藏,與陰虛內熱之證大有徑庭。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文/曹永康


二加龍骨湯附載於《金匱?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下。陳修園註:

「《小品》雲,虛弱浮熱汗出者,此方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兩,名曰二加龍骨湯。蓋以桂性升發,非陰虛火亢所宜。況此證之汗,因虛陽鼓之而外溢,必得白薇之苦寒瀉火即是養陰,附子之辛熱導火亦是養陰,功同腎氣丸。但腎氣丸《金匱》中五見,皆從利小便中而治各證,不若此方之泛應曲當;究之偏於陰虛者宜此。」


筆者經過實踐,認為陳氏所謂「陰虛」,乃指陽失其守,陰因陽虛之證,陽張於外故浮熱,陽不護陰故汗出,此類病證陽浮不潛,陰亦失藏,故曰虛弱浮熱


與陰虛內熱之證大有徑庭。筆者臨證運用此方,著眼在「虛弱浮熱」四字,為辨證論治指征。


辨浮熱


浮熱有似烘熱,以身半以上為著,或面部升火泛紅(非顴紅)。


患者自覺陣陣烘然熱起,按其肌膚反不甚熱。


此種熱體溫計測不到,甚至體溫反低(非陰虛低熱),烘熱起時則心煩汗出膚冷。


陽越陰泄,烘熱得暫平。


個別患者汗出後惡寒惡風。


脈象

脈浮緩(寬緩)而弱,為陽張於外,氣泄於內。


如虛弦而動數不靜,為陽氣浮動,陰失寧靜。


虛弦芤遲,為陽浮於上,陰凝於下。


再者,應注重診切尺脈,尺脈無力而寸關浮數,為下虛陽浮。


尺部浮露,輕按虛大,重按不實,為陽不斂藏,陰失內守。


辨舌苔


此證多舌質前半色紅,或舌邊色紅,苔薄白或根苔色白微黃。


如舌苔根中白厚,則為陽浮陰凝。


臍腹


小腹屬腎,臍主關元。

按臍動氣虛躍不息,小腹綿軟乏彈力,多屬陰虛陽浮。


如小腹板窒欠活力,臍動築然,則多下寒陽越。


如臍躍應手動數,上及於脘,則為相火失位,陽越上沖。


方遣葯


二加龍骨湯以白薇配附子,龍骨伍牡蠣為兩組主葯,按原書四味藥用量等同(各三兩)。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我據症情變通增損,如浮熱而足冷者(或相對地身半以下自覺冷感),則附子用量較重。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如烘熱而汗出者,則白薇用量較重。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欲鎮浮動之虛陽(浮熱心煩頭昏)則倚重於龍骨。



曹永康:二加龍骨湯治「虛弱浮熱」



欲抑上逆之水氣(心悸身振汗出)則倚重於牡蠣。


本方取附子溫導浮陽,守而不走,白薇從陰中泄熱,寒熱互用,導火泄熱,不治陰虛而陰自安,配以龍、牡鎮潛攝納,咸降益陰,合為「用陽和陰」之法,其臨床效用甚佳。


茲錄驗案數則,以見一斑。


―、心腎虛衰,陰火上沖

陳某某,男,36歲。1975年7月8日診。


下肢清冷徹骨,上身烘熱如焚,心前區灼熱,坦胸以冷毛巾濕敷,巔頂昏痛,心悸氣急,頭面汗多,面?浮亮,臍跳甚急,直至於脘,舌尖滿布紅點、根苔淡黃而厚,上齶色紅,脈浮大不耐重按。


心傷於上,腎虛於下,虛陽浮越,陰中之火,陡升無制。氣急頭汗,有陰陽離決之虞。


故擬導火潛陽,咸寒育陰。


制附片5克,白薇10克,龍骨20克(先煎),牡蠣20克(先煎),元精石20克(先煎),珍珠粉1克(另吞),生白芍10克,炙甘草5克,生曬參10克(另煎沖服),大麥冬10克,五味子6克。五帖。


按:患者為風心二尖瓣雙病變,三尖瓣相對性關閉不全,上海某醫院攝片檢查:心臟擴大,擠壓食道移位呈彎曲狹窄狀,部分阻塞,伴食道炎。


時當盛夏,患者上身穿汗衫,下身穿棉毛褲,足著厚紗襪子。


西醫告以此乃惡性循環,冷的問題難解決。


服此方10帖,上下身冷熱懸殊即見好轉,頭汗漸少,氣急漸平,半月余脫下棉毛褲及厚襪。


唯背脊腰膂陰酸怕冷,原方加鹿角片12克,生龜版12克,繼續調治,恙情得平。

二、水寒血郁,浮陽上冒


胡某某,女,40歲。1986年2月6日診。


風心二尖瓣狹窄,左心房增大,胸悶氣短,夜難平卧,左心房區掣痛,動則心悸汗出,面部升火,手足清冷,下肢浮腫,大便溏薄,日解兩次,小便量少,舌淡紫苔白根厚,脈弦重按無力。


此為心腎陽虛,水寒血郁,浮陽上冒之證。


擬方導虛陽,清浮熱,增血熱,化寒水。


制附片10克,白薇6克,龍骨12克(先煎),牡蠣20克(先煎),炒白芍6克,當歸10克,肉桂3克,生白朮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生甘草3克,參三七片5片(入煎)。五帖。


按:患者常年夜間倚枕而卧,葯後夜能平卧,手足轉溫,小便増多,左心區掣痛好轉,在繼續治療中。


三、精氣內虧,陽失潛藏


許某某,男,57歲。1986年3月11日診。


上海某醫院檢查為多系統神經萎縮。症見頭昏頭暈,暈甚則汗出肢冷而昏厥,約一分鐘左右蘇醒,已發作數次。

晨起面紅如妝,走路飄浮不穩,下肢顫抖,移步趦趄,舌掉欠靈,對答遲鈍,大便秘結,數日一解,小便不暢,夜尿頻仍,脈虛滑,左關細弦,右寸尺均弱,舌顫質胖色淡,苔白粘。


腎虛於下,真陽不足,精氣內虧,陽失涵育,陽越上冒則暈厥汗出,陽虛氣弱則面淡神呆,上不安者由於下,精氣虛者責之腎。


擬溫下清上,導陽填精法。


制附片6克,白薇6克,龍骨12克(先煎),生牡蠣20克(先煎),炒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淡蓯蓉10克,山萸肉12克,制黃精12克,明天麻10克,炙遠志5克,石菖蒲5克。五帖。


按:此法加減治療月余,頭腦較前清朗,眼神較前敏慧,暈厥未發。飲食增加,二便正常,據家屬說,此為多年來所未有。唯下肢仍顫抖,移步乏力,站立須人扶持,下虛殊甚。現在繼續治療。


四、血虛陽浮,陰失內守


酈某,女,22歲。1986年6月9日診。


產後四十餘天,經血淋漓不凈,有時血下甚多,面色黯淡,臍跳腹窒,睡時方進被窩即烘熱自汗,濕透衣襟,汗後憎寒怕風,午睡時亦然。脈細弦尺露,舌前半色紅,苔白甚於舌本。


新產血虛陽浮,陽氣外張則烘熱汗出,陰失內守則經血時下,汗出肌疏,風乘虛襲則憎寒。


擬導陽攝陰法。

制附片10克,白薇10克,龍骨15克(先煎),煅牡蠣20克(先煎),生白芍12克,炙甘草5克,阿膠珠10克,赤糖拌炒山楂10克,炒黑荊芥5克。五帖。


按:葯後汗斂血止,原方去荊芥,加大熟地12克、當歸10克調治而愈。


《江蘇中醫藥雜誌》1986年第11期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頑固性皮膚病有良效
張宇慶:皂莢丸治療肺脹
治病求本:補腎鼻祖腎氣丸治療虛性咳喘
炙甘草湯化裁治療冠心病、高血壓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三黃烏雞湯、三山排骨湯
趙又廷與阮經天聯手的艋胛夜市藏龍卧虎,胡椒餅、魷魚羹、排骨湯
清熱解毒、補血養陰:土茯苓地黃排骨湯
金馬綠玉排骨湯——清熱解暑、祛濕解毒
冬季養陰燉淮山墨魚排骨湯
骨湯清奇的藤蔓麻辣集團
給睡眠不佳寶寶的特製湯譜:桂圓肉薏米蓮子龍骨湯
「食療葯膳」脾胃虛弱、胃口不佳?煲一盅鮮美的蘿蔔眉豆龍骨湯吧!
老黃瓜豬骨湯——清熱降火潤腸通便
「食療葯膳」肺脾氣虛、心悸健忘,腰膝酸軟?試試能補氣血、滋腎陰的參棗核桃龍骨湯!
巴戟杜仲豬尾骨湯
為腸胃不適寶寶特製的淮山胡蘿蔔玉米排骨湯
山藥胡蘿蔔排骨湯
「食療葯膳」目赤腫痛、頭暈目眩?試試能清熱散結、清熱明目的夏枯草黃豆豬骨湯
中老年保健靚湯:菠菜牛骨湯、香菜豆腐鱸魚湯、芡實排骨湯,有利於消化吸收,骨質疏鬆
健康營養玉米排骨湯,簡單易學湯鮮味正!
特色白蘿蔔排骨湯怎麼做?
「食療葯膳」芡實淮山豬骨湯,祛濕健脾
胡蘿蔔蓮藕排骨湯:初秋提高免疫力的營養靚湯
南瓜蘇餛飩+解暑冬瓜玉米排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