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編者按

中國領導人於2013年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時,「一帶一路」重要倡議就成為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和熱議的話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家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於4月9日在《波士頓環球報》上撰文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重要倡議可以增強歐亞非各國之間的信任和經貿關係,歐亞經濟融合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地緣政治趨勢。同時,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和好戰性將會加速歐亞融合,並可能使得美國被撇在一邊。


原文:《「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經濟新活力重心》


編譯 :周岳峰


歐亞大陸交往歷史悠久

歐亞大陸已存在了大約7000萬年,成為全球大約三分之二人口的棲息地。在整個歷史(以及史前史)上,貿易、移民、戰爭和思想已將歐洲和亞洲聯繫起來。正如賈雷德·戴蒙德在其所著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指出的,歐亞大陸寬闊的東西向促進了技術在歐亞之間的擴散。在公元500-1500年期間,技術活力主要集中在亞洲(如中國),技術從中國流向歐洲。在公元1800年之後,技術活力主要集中在西歐,各種技術創新從歐洲流向亞洲。現在,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都是創新者,各種新技術呈雙向流動的態勢。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在16-18世紀期間,東亞與歐洲之間經濟交往不多。隨著歐洲開啟工業化,彼此間的各種交往增加。不過,對於亞洲來說,這種交往並不開心。英國和法國征服了亞洲大片領土,並用槍炮逼迫中國對包括進口鴉片在內的貿易開放其邊界。由於技術方面各種改進,運輸和通信費用開始下降,歐亞之間貿易日益增加,不過,軍事實力和市場優勢都偏向歐洲一邊。


隨著印度獨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亞洲發展前景開始改觀。中國和印度分別在1978年和1991年向國際貿易開放。在1980-2016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9.7%左右,國民收入累計增長了大約28倍,印度GDP年均增長率為6.3%左右,國民收入累計增長了大約9倍。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6%左右,略高於中國。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在1950-2000年間,美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體,而且是全球生產網路主要構建者。美國跨國公司擴大了在歐洲和亞洲(尤其是東亞)的業務。美國是新技術、全球金融和軍事安全的中心。在美國經濟全盛時期,歐洲出口主要面向美國市場。然而,隨著亞洲各個經濟體在1980年後戲劇性崛起,歐洲出口越來越轉向亞洲。到2015年時,歐洲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4460億美元,而其對東亞、南亞、東南亞和中亞的出口總額則高達6590億美元。隨著信息通信技術不斷發展以及陸海空運輸和物流方面改進,歐亞貿易成本迅速下降。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的中國跨國公司加緊開拓其他市場。因此,如同美國在二戰後為了給美國公司培植出口市場和生產基地,支持歐洲和日本發展基礎設施一樣,中國正積極建立其與亞洲其他地區以及亞歐之間遠距離運輸、通訊和能源基礎設施等聯繫。


歐亞經濟融合的「推進器」


隨著中國在亞洲內部以及與歐洲之間建立起貿易和基礎設施等聯繫,它重提歷史以尋求靈感。中國領導人將這些基礎設施描述為建設新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進入21世紀,在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的新時代,面對復甦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重要和珍貴。」中國提出的這項「一帶一路」重要倡議,旨在建設運輸、通訊和能源基礎設施,以便將亞洲各地區以及亞歐之間連接起來。一個重要受益者群體將是位於西歐與東亞之間的地區,包括俄羅斯和中亞大部分地區。新的基礎設施將使得位於歐亞中間位置的國家與西歐和東亞更有效地聯繫起來。有意思的是,全球變暖可能給東亞與西歐之間增添另一條重要的海上航線,即取道俄羅斯北方和挪威的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隨著北冰洋海冰融化月份逐年增加,東亞與歐洲之間海上貿易將會越來越多地不取道印度洋和蘇伊士運河,改為穿越東北航道,這將使得兩地的運輸距離縮短大約25%,運輸時間減少高達一半。


中國不但提出了新的基礎設施構想,而且還提出新制度性機制來為這種構想融資。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它由中國牽頭成立,並由該銀行成員出資1000億美元用於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包括歐亞國家在內52個國家已成為該銀行成員,另有18個國家準備加入。雖然美國和日本猶豫不決,但這並未放緩歐亞其他國家(和最近的加拿大)簽約加入該行的步伐。在2014年,中國還投資400億美元專用於為一帶一路項目融資的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除投入資金外,中國也正在推動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內各類新的貿易和投資協議。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在特朗普忙於宣揚美國優先以及對其他國家橫加指責時,中國正在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外交和談判攻勢,以便在歐亞各國之間建立信任、貿易和投資等關係,並且樹立良好信譽,更不必說早已成為中國投資對象的非洲了。中國政府用以下措辭來解釋其外向型構想:「當前,世界經濟融合加速發展,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中國將積極利用現有雙多邊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區域合作蓬勃發展。而且,『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只要沿線各國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夠譜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讓沿線各國人民共享『一帶一路』共建成果。」中國還採用美國曾經使用過的語言強調加強貿易和投資的雙贏特徵:「『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歐洲和亞洲更密切融合是歐亞大陸經濟持續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和合乎邏輯的步驟,並且有可能成為歐洲和亞洲向低碳能源體系轉型的關鍵。為了通過遠距離輸電線路普及可再生能源,經由用於汽車、鐵路、海運的先進技術的低碳運輸以及通過無處不在的基於互聯網的智能系統實現節能增效,應該建設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產業戰略的目標是,到2020年中期,在所有這些領域均取得重大技術進展,而一帶一路投資項目將為這些先進技術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


不被認同的「美國優先議程」


特朗普針對全球貿易的每一項聲明及其針對歐盟或者中國的每一項指責已經促使歐亞這兩個巨人更熱烈地相互擁抱在一起。德國外長西格瑪爾·加布里爾說:「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對於美國人來說是極為昂貴的——經濟不會依照政客們的壓力和指令運行。對於歐洲來說,如果特朗普本人不僅疏遠中國,而且疏遠亞洲所有國家的話,那麼我們會看到各種機會。歐洲應該立即想出一項新亞洲戰略,我們需要利用美國現在正在開闢的空間。」

歐亞大陸「經濟融合」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心



歐亞大陸經濟總量和人口都佔到世界的70%左右,而美國目前在世界產值和世界人口中所佔份額分別為16%左右和4.4%左右。也許特朗普認為美國仍然可以發號施令,但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美國故意不遵守有關貿易、氣候、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武器條約的全球性規則的話,那麼美國將會發現,沒有它,歐亞大陸101個國家和地區以及非洲54個國家照樣繼續向前,歐亞大陸已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具有活力的重心。雖然歐洲和亞洲對於跟美國維持持續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依舊懷抱希望,但是歐亞大陸各國將不會認同一項為了美國所謂的優勢而違反國際經濟規則的美國優先議程。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7期第7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三叩九拜還不夠,唐朝官員上朝還需跳舞?
馬克龍剛上任第一天,默克爾就「著急」會面的原因是……
索朗平措:更松亞莫,哺育萬物的太陽之花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無錫經開區:在創新大潮中激發產業經濟融合的新活力
社論:遵循全球經濟融合大勢
郭台銘:工業互聯網是篇大文章,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快速融合給製造業帶來巨大機會
江蘇將出台數字經濟發展意見融合重塑實體經濟新形態
歐盟經濟融合和提高競爭力的目標過於美好?成員國各有打算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與各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路徑
國企改革必須儘快實現與市場經濟更好融合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關鍵是各地都有融合意識
全力推動互聯網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陳虹兩會談
「數字融合·領航中國新經濟」論壇在貴陽舉辦
「足球王國」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多民族融合的大熔爐
軍民融合:襄陽經濟里的「橄欖色」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緊密結合大連實際 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一文看懂美國軍民融合發展歷程及經驗
聯想創投宋春雨:AI發展仍處於早期,與行業深度融合將帶來巨大經濟價值
AI新政呼之欲出!首次提出「智能經濟形態」,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航天軍民融合 助力國家經濟建設
「數字融合·領航中國新經濟」論壇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