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標準治療葯PK手機APP,「郁」死誰手?

標準治療葯PK手機APP,「郁」死誰手?

抑鬱症是一種高複發、高致殘性的精神疾病,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沉重負擔。2009年《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據WHO稱,到2030年,抑鬱症將是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disease burden,GDB)的主要貢獻因素。

目前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雖然對於有些人療效顯著,但有時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適應所有人。事實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的地區甚至低於10%)得到足夠的治療。阻礙治療的因素包括病恥感、治療費用或精神科醫生的數量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為抑鬱症患者增加治療的可行性成為當務之急。

認知行為治療(CBT),作為治療抑鬱症最為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已經出現了在線模式。研究表明,計算機化的CBT抑鬱症治療方案可以與面對面CBT相媲美。此外,與控制條件相比,用於抑鬱症的計算機化CBT方案具有較高的中等效果,在輔助程序的情況下,效果更好。

手機APP能否與標準治療葯同樣有效?

隨著科學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到精神衛生保健中,計算機化認知行為治療(CBT)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到目前已經發展出相應的手機APP。有初步研究發現,手機APP在降低亞閾值或輕度至中度抑鬱癥狀等方面具有可喜的成果。然而,這些研究大多沒有與標準治療葯(active placebo)進行對照研究。因此,羅馬尼亞Babe?-Bolyai University的Cezar Giosan等人首次針對手機APP與標準治療葯進行比較,觀察手機APP減輕中度抑鬱癥狀的效果。

標準治療葯PK手機APP,「郁」死誰手?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的對象為羅馬尼亞成年人(18歲及以上),可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並擁有智能手機。採用隨機三臂臨床試驗(即積極干預、安慰劑干預和延遲干預),將具有中度抑鬱癥狀(即患者健康問卷,9本次研究的主要療效是抑鬱癥狀的水平,次要療效為對生活的滿意度等。

積極干預組(Active intervention, n=66)和安慰劑干預組(Placebo intervention, PI, n=69)使用手機APP共6個周。治療師每周進行一次短時間(不超過5分鐘)的電話訪問。延遲干預組(Wait list, WL, n=85)中的參與者將在隨機分組後的6周後使用該APP。

標準治療葯PK手機APP,「郁」死誰手?

積極干預措施包括基於CBT的抑鬱症的心理教育材料(比如抑鬱症的發病原因、抑鬱行為以及一些放鬆技巧等)和類似CBT的練習項目等。mHealth CBT干預組包括以下組成部分:具有特定課程和練習的四個在線干預模塊,每個模塊的特定任務,定期自動的消息和評估,以及治療師在每個模塊出現。

安慰劑干預組則使用該APP的假版本(即類似的課程和練習結構)。參加PI和WL試驗的參與者在完成研究後可以進入mHealth(mobile health, 移動醫療)應用程序。

延遲干預組則在6周後才能訪問該手機APP。

在干預前期、干預中期(2-3周)、干預後期(3-6周),及干預後3個月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觀察參與者的抑鬱癥狀及其他狀況,包括CESD-R、PANAS、生活滿意度、功能失調態度量表、信仰量表、自動思維問卷以及應用量表的滿意度等。

所用APP的特點

該研究用到的APP叫做DCombat,是一種創新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它採用CBT的基本原理來治療抑鬱癥狀。

標準治療葯PK手機APP,「郁」死誰手?

Babe?-Bolyai大學的倫理委員會批准了這項研究。雖然所涉及的干預措施不能認為是治療抑鬱症的方法,但它確實針對的是可能發展成嚴重抑鬱癥狀的具有中度抑鬱癥狀的個體。

討論

這項研究描述了一項隨機臨床試驗,旨在測試一款能減輕中度抑鬱癥狀的智能手機APP。這也是首個基於標準治療葯的對照試驗,研究發現,該手機APP確能改善抑鬱癥狀,具有潛在的減少負面情緒的作用,增加積極的影響,提高生活滿意度,並能改善抑鬱癥狀。這為手機干預治療抑鬱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圖片來源:Trails

參考文獻

Cezar Giosan, Oana Cobeanu, et, al. Reducing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with a smartphone app: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rails. 2017, 18:215. DOI: 10.1186/s13063-017-1960-1

你的處方考慮代謝風險因素了嗎?
非典型抗精神病葯聯用抗抑鬱葯增加糖尿病風險
精神疾病,也需考慮甲狀腺功能
抗精神病藥物:無長期危害證據
雙相抑鬱的治療新進展

TAG:大話精神 |

您可能感興趣

HCV合併HIV治療太棘手?這個葯能「一箭雙鵰」
CRISPR助力CAR-T療法:無需抽取自體細胞也可治療惡性腫瘤
銀屑病治療,再添一員「猛將」ILUMYA
使用TKI治療的CML患者心血管不良反應的管理
DAA時代,丙肝合併CKD患者該如何選擇抗病毒治療?
PNAS又一重磅!揭秘CAR-T療法及副作用路徑!有望治療實體瘤!
FLAURA能為奧希替尼打開NSCLC一線治療的大門嗎?
PSA是否誤導了你的臨床治療決策?
基於CRISPR的治療可以恢復RP小鼠的視網膜功能
啟動他汀治療,防治ASCVD
新型ICS/LABA治療哮喘會更優嗎?
PNAS重磅!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遠程控制的CAR-T細胞免疫治療系統!
DEB-TACE已成肝癌治療利器!
Merge VR推出新AR技術,或可幫助治療學生自閉症
僅用時2周,CRISPR快速篩出ALS治療要害
吳一龍教授:NSCLC患者EGFR-TKI耐葯後的治療選擇—抗癌管家
強強聯手,通用型CAR-T有望治療多種癌症
ALK陽性晚期NSCLC精準治療決策
Nature子刊:「魔剪」CRISPR治療血液疾病取得突破進展
傳統治療方式的「逆襲」 :TACE+放療治療晚期HCC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