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再揭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

再揭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

再揭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



我寫的《揭開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一文在《中華武術》雜誌發表後,一些網站紛紛進行轉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認為「內勁」並非肌肉力,而是一種丹田之氣。

上篇回顧:揭開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孫祿堂曾說過,練拳的唯一秘訣就是?


為了辨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原文結尾對內勁所作的一個概括:內勁就是一種肌肉力,人生而有之。太極拳內勁是通過盤架子和推手訓練,使這種肌肉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它具有整體性、靈活性爆發性、隱蔽性、穿透性,外柔內剛,練至高級乃至頂級階段,就能「階及神明」,從心所欲,「英雄所向無敵」。這結論究竟對不對呢?這是本文想進一步論述的問題。


內勁一詞見於陳鑫的《拳論》。他認為:以意行氣,輕輕運動,發于丹田,運行骨縫之內,再由骨縫運於肌膚,貫注於四梢(兩手尖,兩足尖);復歸於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逐漸產生一種綿軟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內如鋼條的一種勁;功夫越深,內勁的質量越高。


內勁的「勁」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查《現代漢語詞典》,「勁」字有四個義項:力氣;精神,情緒;神情;趣味。內勁的「勁」所能選擇的義項只能是第一項,即「力氣」的意思。所以,內勁也就是內力,是蘊藏在身體的力氣。在太極拳理論體系中,往往把「力」看作是「拙力」,帶有貶義,故不稱內力,而稱「內勁」。但「內勁」的意思就是「內力」,這是不容置疑的事。

太極拳家認為,這種內勁「發于丹田」。一與丹田掛上鉤,就給「內勁」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什麼叫丹田?丹田原是道教內丹派修鍊精氣神的術語,現已為氣功與太極拳廣為引用。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但一般是指下丹田,即臍下1.5寸處,又叫氣海,泛指小腹部位。古人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是人的「性命之本」。特別是下丹田,更是人的「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氣海」充實,則身體強壯。道家認為,丹田之氣由精氣產生,氣又生神,神又統攝精與氣。精是本源,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丹田內氣的強弱,決定人的盛衰存亡。


但丹田的真正作用,是不是真的這樣神秘呢?中醫針灸學告訴我們,氣海是任脈上的一個保健要穴,起著強壯作用。經常按摩或敲擊氣海(丹田),有強壯作用,可以延年益壽。雖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並未發現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通過意守丹田可以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實踐還告訴我們,通過太極拳或氣功修鍊,可以打通任督兩脈。所謂「氣沉丹田」,其實就是腹式吸吸,這時會感到有一團熱氣匯聚在丹田處,熱氣再下沉到會陰間,這樣的呼吸能使全身血液鼓盪,加速流通。一些太極專家對這一過程曾作這樣的描述:「學習太極拳後,以意輕輕運動身肢,逐漸去除僵勁,手指尖漸覺膨脹而有汗液,手臂也漸覺軟綿膨脹,以至不時有麻酸的感覺,指尖也時有針刺的感覺,這是開始換勁的階段,是『舊力漸去,真勁漸生』的開始。再加功夫,手指前按時指尖覺有無數微針似乎從指尖往外透發,背脊和臂腿似有氣流在靈活快速地纏繞,才知打通了『運勁無微不到』的大門。」(唐豪、顧留馨《太極拳研究》,1963年人民體育出版社)


每一個練太極拳有素的人,都會有這種體驗的,但其中的機理尚待人們去探索。我認為,太極拳從實質上說,是一種套路動氣功,即按太極拳的套路,按太極拳的要領,一招一式進行練習。練習有文練與武練之分。這裡主要指文練。肢體動作顯得舒緩柔和,鬆柔圓活且又沉穩,以練意為核心,以練出內氣為標誌,以強身固本、防身自衛為目的,這就是「文練」。這與靜氣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有外形動作的區別而已。外形動作,有利於練習者集中注意力,有利於做到意守丹田。進行文練時間一久,原先的「繩捆索綁」,會變成「圓球彈簧」。「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這裡的「氣」就是指氣功。練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熱感、脹感、針刺感等各種感覺。這種感覺在拳學上名之為「氣感」。這種氣感是不是一種「力」呢?或者稱之為「內勁」呢?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按中醫理論,「氣」的內涵有二:一指構成人體的物質,即包括秉受父母精卵結合的陰陽之氣(先天之氣),也包括出生後來自呼吸的空氣和從飲食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後天之氣);二指構成人體臟腑經絡體系的這些物質所表現出的生理功能,例如脾胃之氣,主要指消化功能。

「氣」與「力」在習慣上是不可分的,我們往往稱之為「力氣」或「氣力」。但我們不能把「氣感」稱之為「力氣」,因為「氣感」是非物質性的,只是人的一種得氣的感覺,而力氣是物質性的,它能推動物質運動。


運動會打通經絡,強化心臟功能,提高清除體內垃圾的能力,因而全身血脈也就和順了,人的健康水平也就提高了,體力也就相應增強了。這對每種運動來說,都是如此,並非專指練太極拳的人而言。練太極拳出現了氣感,說明你的經絡打通了,久而久之,體力自然增強,氣力自然會大起來。所謂功力,一是指人的氣力,二是指各種器官的生理功能。它們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


人的氣力,就是一種肌肉力。人體解剖知識告訴我們,人體有個運動系統,由肌肉收縮產生動力,牽引骨槓桿,繞關節運動軸進行各種轉動。在人體複雜的運動中,骨為槓桿,關節為樞紐,肌肉為動力。所謂力量是指人體肌肉工作時克服阻力產生的能力。人的肌肉收縮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肌肉處於靜止狀態時進行等長性收縮,肌肉在緊張用力時,長度不發生變化。這種力量,我們稱之為「靜力性力量」。另一種是肌肉進不等長性收縮,也就是說,肌肉收縮後,其長度發生了變化。這種力量,我們稱之為動力性力量。這種動力性力量與兩個要素有關,一個是肌肉收縮力,一個是肌肉收縮的速度。收縮力越大,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在最短的時間裡,表現了出最大力量的能力稱為爆發力。


那麼,除了這種力外,還有另外一種力嗎?武術界流傳著一種「空勁」。太極拳的「內勁」是不是就是「空勁」呢?我認為不是的。


我的岳父陳健侯先生,內勁特大,但這內勁也是以肌肉力為基礎的。他年輕時,經常打沙袋,時把沙袋打破。夏天,好赤膊,兩個大手臂有我的大腿粗。有了這樣的肌肉力,再加上能善於運用丹田之氣,即在發勁時,能氣沉丹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十三勢說略》),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就威力無窮了。這種力其實也是一種肌肉力,腰是主宰。現代生理知識告訴我們,腰有傳導力的作用,任何發力,都要經過腰。我們平時說的,腰酸背疼,也說明在用力時腰是最辛苦的,所以它最容易勞累受傷。太極拳強調「主宰於腰」,與現代生理知識是相一致的,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一個太極高手,如果沒有強壯的腰肌的話,是不可能有巨大的內勁的。內勁的產生與肌肉力的產生在本質上並無什麼不同之處。

《太極拳論》中有一句叫「四兩撥千斤」,這是每一個練太極拳者夢寐以求的目標,所以習練太極拳的人無不對這一句津津樂道。就這一句的字面意義來說,它無非是說用較小的力能制服較大的力。所謂「四兩」,是極力誇張力之小;所謂「千斤」是極力誇張力之大。它們都是文人筆下的誇張性文學描寫,不能機械地理解。


有人用「八旬老人可以抵禦眾敵群攻」來說明內勁「與力量與速度無關」。我認為,這老人決非一般的人,他一定武功高超,老當益壯,他的力量與速度尚不減當年,不是只有「四兩力」,而是「合則有千斤力」;至於,這「眾敵」是些什麼人,也許不過是一些烏合之眾而已。


有的人把太極拳高手神化,說什麼不接觸對方,就能憑內勁把對方「立仆丈外」。喬松茂在《武式太極拳詮真》中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李錦藩說,武式太極拳在推手中講究與人接觸,要互相接住勁。對一些人說的不用接觸身體就能凌空擊人、發人,他認為連王宗岳都說,要不丟不頂,兩個人一點都不接觸,中間什麼東西都沒有,不粘住是無法打的。」(第8頁)當代武術大家蔡雲龍也說過:「僕人丈外,一要看對方的力量大小,二要順其勢,得其機。如果沒有接觸到對方身體,用空勁把人打了丈外.那是文學作品中的描寫。」《采記武術大師蔡龍雲》)他倆的話駁斥了「空勁」說。


有人對我說過,如果太極高手真的可以憑「內勁」,不接觸對方.就能「四兩撥千斤」,就能擊倒對方,那就太好了。世界拳擊比賽的冠軍,非中國莫屬。那些外國大力士,還沒有撲過來,太極高手一發勁,就用「內勁」把他擊倒了。這是多麼美妙的事啊!可惜這種美事至今沒有出現過。一個優秀的拳擊手,一拳出去足有千斤之力,如果你自己沒有千斤之力,是無法招架的。你的「四兩之力」能撥動他嗎?

力的兩大要素就是力量與速度。這是一條不以人們的意志而轉移的力學規律。太極拳家常說:「千招萬招快為第一招」,「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武禹襄《太極拳論》)。「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打手要言》)。「來宜聽真,去貴神速。一窺其勢,一覘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機會,恐難再得」(陳鑫《太極拳經譜》)。


由此可見,太極拳也是強調速度的。發力速度一般為0.08秒,經過訓練的人的速度可以大大提高。一般一個動作的反應速度為O.02秒,經過訓練的人的反應速度可降為0.01為秒。真正的太極拳高手,l其出手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神I速之極。有種勁叫寸勁,只要腰板一動就把人發出了,加上穿的是寬的太極服,所以一般人以為他沒有動,不接觸對方,就用內功把人發倒了。還有一點,就是太極高手的「靜力性力量」(彈力勢能)特別大,肌肉的長度不改變就能把人發出,這也使人誤認為是無需接觸對方就能把人擊倒。


我認為,現在練太極拳的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為了修身健體,祛病延年,至於一些人想練太極拳克敵防身,用於技擊,那麼,即使你「十年不出門」,一味大松大軟,也是很難練出真功來的。要出真功,必須有強大的體力做基礎,也就是先要「外練筋骨皮」。要想學技擊的人,練太極拳之前最好先練少林拳,或者形意、八卦等。郝為真是先練外家拳,後練太極拳的;孫祿堂是先練形意、八卦,而且他精通多種外家拳,到50歲後才向郝為真學太極的。


其次在選擇套路時,要選擇技擊套路,不能光選擇養生套路。孫祿堂先生教我岳父陳健侯的「三十六手」太極拳,難度相當大,一個指襠捶,矮步(又叫挖地步:腳尖著地,似在挖地)前進,人蹲得很低,碎步前進。孫祿堂在示範這式時,地上留下了三個深深的腳印。而拳形也不是現在的一般拳形,是食指彎曲,形如一個錐子,擊出時是螺旋進擊。此拳名之為「金剛拳」。


再次,在盤架子時先要武練。武練又叫武功,屬應敵技法。各式太極都有技擊法。武練既是練技法,也是練「筋骨皮」。「筋骨皮」練好了,再文練——「內練一口氣」,打通任督二脈,能氣沉丹田,直達會陰,這時就會全身血液鼓盪,氣力培增。真正的內勁也就形成了,但這種內勁的本質還是肌肉力。一種具有整體性、靈活性、爆發性、隱蔽性、穿透性的肌肉力。所謂「外家」與「內家」,其實只是他們的訓練體系不同、開發潛能的方法不同而已,而其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最終練出強大的內勁。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與武技你咋看,二者如何結合的?
孝庄因何不與皇太極合葬?為何死後三十多年後才下葬?
潘基文示好被文在寅玩太極,「以身許國」還有機會嗎?
《八卦太極圖》被破譯,伏羲並不是人類始祖,而是「另類」?
剛柔相濟,松活彈抖!八十年代陳小旺太極視頻曝光!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揭開南極洲神秘的血瀑布的面紗
揭開血型的神秘面紗
真槍實彈、極度燒腦,這片子揭開了反恐戰爭的神秘面紗!
揭開濕氣的神秘面紗…
揭開梨皮泥的神秘面紗
揭秘子宮肌瘤那神秘的面紗
揭開膜性腎病神秘的面紗
揭開丙肝的神秘面紗
閆芳把太極玩壞了,少林自揭輕功神秘面紗,這回拳迷一致支持少林
揭開分娩麻醉的神秘面紗
為你揭開激光焊接的神秘面紗!
眼皮跳的真正含義 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秦始皇兒子和妃嬪面貌被複原:一段殘酷的歷史揭開了神秘面紗
揭開紫砂壺的歷史面紗,才知道並不那麼高貴神秘!
揭開利率的神秘面紗
神秘,真實的「人性黑暗的一面」,揭露「暗網」的神秘面紗
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離人類最近的太陽系
揭開易經的神秘面紗
揭開陰陽五行的神秘面紗,學會這,你也能推算吉凶
揭開八字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