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症肺炎中泛耐葯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危險因素及耐藥性分析

重症肺炎中泛耐葯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危險因素及耐藥性分析

本文原載於《國際呼吸雜誌》2016年第20期

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廣泛存在於水、土壤、人體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及醫院環境中,近年來已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引起嚴重醫院獲得性感染的最普遍原因之一。由於廣譜抗生素在臨床上使用範圍不斷擴大,耐葯菌株不斷出現。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症,雖然診療技術不斷提高,新型廣譜抗生素也不斷湧現,但由於SP患者免疫力低下、住院時間長,極易並發院內感染。耐葯AB感染所致SP也呈不斷上升趨勢,患者往往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了解其病原菌特性並採取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對於提高SP患者生存率顯得尤為重要。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診斷為SP的患者,總納入病例156例,痰檢分離出AB的患者共44例,其中分離出多重耐葯鮑曼不動桿菌(MDRAB)者20例,泛耐葯鮑曼不動桿菌(XDRAB)者24例,非耐葯鮑曼不動桿菌0例,選取其中分離出XDRAB者、MDRAB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種條件:按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ATS的診斷標準進行篩選確定SP診斷成立。兩次以上痰培養結果病原菌為AB者。排除以下情況:年齡

1.2方法

採用回顧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符合納入標準的病歷中患者的基礎疾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天數、病原學及其耐葯率、入院後1周內使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等資料,將收集的XDRAB患者病歷資料按病原菌分為SP組、MDRAB菌組。

1.3病原學診斷標準

使用一次性無菌集痰器釆集合格的下呼吸道標本,痰液送檢後直接塗片行光鏡檢查,鱗狀上皮細胞計數25個/HP,並且痰培養結果(2次以上)為純鮑曼不動桿菌生長或優勢生長。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6.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對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採用t檢驗和χ2檢驗,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P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病死率進行比較

兩組間性別、年齡、吸煙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MDRA組,XDRAB組患者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明顯延長,病死率明顯上升,入院24 h內入住ICU例數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

兩組患者均合并有一種至三種以上基礎疾病,主要基礎疾病為冠心病、糖尿病、COPD等。相對於MDRAB組,XDRAB組患者以COPD及合并有三種以上基礎疾病常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XDRAB患者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結合兩組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表2)及單因素分析(表3)發現:昏迷、入院24 h內入住ICU、住院時間、合并3種以上基礎疾病、3種及以上抗生素聯用、入院24 h以內使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氣管插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大於5 d、入院時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20分與XDRAB感染有關係(P

將單因素分析中P

2.4葯敏試驗

XDRAB僅對頭孢哌酮舒巴坦、米諾環素、替加環素耐葯率較低(分別為20.8%、33.3%、12.5%),對其他15種抗菌藥物耐葯率均>50%,對亞胺培南耐葯率高達79.2%,美洛培南耐葯率高達83.3%。而MDRAB僅對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四種藥物的耐葯率>50%。兩組合計總耐葯率顯示:替加環素耐葯率最低(12.5%),其次耐葯率較低的分別為頭孢哌酮舒巴坦(34.1%)、米諾環素(33.3%),而對其他抗菌藥物耐葯率均>50%(表5)。

3討論

AB屬假單胞菌目的莫拉菌科,是一種非乳糖發酵的革蘭陰性球杆菌,有莢膜、菌毛,無芽孢、鞭毛,無動力,為嚴格需氧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人體皮膚、呼吸道、消化道以及醫院環境中,並可定植於人體,是唯一可在人類皮膚表面生存的革蘭陰性染色桿菌。AB具有強大而快速獲得耐藥性並傳播耐藥性的能力,多重耐葯、泛耐葯、全耐葯AB呈世界範圍內流行趨勢,是21世紀臨床重要致病菌是我國院內獲得性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SP患者病情重,多需入住ICU,住院時間長,往往合并一種甚至多種嚴重的基礎疾病,全身防禦能力減退,免疫力較非急重症患者低下,使用多種廣譜抗生素的頻率高,接受侵襲性操作多,人體正常的屏障被破壞,增加了感染的機會,以上均是導致AB發生多重耐葯,並致使其耐葯率不斷上升的危險因素[1]。根據美國醫院感染監測數據和中國醫院感染病原菌耐葯監測(NPRS)資料顯示,AB在醫院獲得性感染病原菌中已佔第4位,僅次於銅綠假單胞菌,是又一個重要的不發酵糖革蘭陰性桿菌[2]。在我國,ICU病房內AB的分離率高居首位,分離率高達21.6%[3],而AB在其他國家的ICU病房內感染率平均為20%左右[4]。MDRAB所致感染可選擇的治療藥物相當有限,對經驗性治療藥物,多重耐葯株呈現出泛耐葯的趨勢,尤其是重症感染患者,免疫低下、合并症多,使臨床醫師感到頗為棘手。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對於AB的治療,碳青黴烯類抗生素(諸如亞胺培南、美洛培南等)曾是最敏感、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敏感率接近100%,但自1991年美國首次報道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耐葯的鮑曼不動桿菌[5],關於耐碳青黴烯類鮑曼不動桿菌(CRAB)屬菌株的報道日益增多,且多為多重耐葯甚至泛耐葯株,並呈逐年增多趨勢。

相關報道顯示,抗微生物葯耐葯監測(SENTRY)細菌耐葯監測數據表明,在世界範圍內,亞胺培南不敏感率已從2006年的34.5%增加到2009年的59.8%,而2009年亞太地區亞胺培南不敏感率相關監測數據顯示為62.6%[6],2010中國CHINET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監測顯示AB對亞胺培南耐葯率已從2007年的37.6%顯著增加到2010年的62.1%[7,8]。從本研究中藥敏試驗結果中可以發現,24例泛耐葯鮑曼不動桿菌SP患者對美洛培南及亞胺培南耐葯率均明顯升高,分別為79.2%、83.3%,高於以上研究數據,考慮與入選本研究患者基礎病多、均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程中接受多種廣譜抗生素治療等多因素有關。同時此類患者對大部分抗菌藥物耐葯率亦明顯上升,提示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耐葯的AB,亦對其他大部分抗菌藥物耐葯。

國外相關研究發現AB對多黏菌素E表現出較高的敏感性;但由於多黏菌素的腎毒性等不良反應,其臨床應用有所限制;其次頭孢哌酮/舒巴坦及米諾環素的耐葯率也相對較低。根據2010年中國CHINET監測數據顯示不動桿菌對米諾環素、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葯率分別為31.2%及30.7%,其他藥物如美羅培南、亞胺培南、氨苄西/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環丙沙星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耐葯率均高達50%以上。

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入院後1周內使用碳青黴稀類抗生素是XDRAB所致SP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是使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可誘導AB對其產生獲得性耐葯,其耐葯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誘導碳青黴稀酶的產生、青黴素結合蛋白的改變、外排泵的過度表達、外膜孔蛋白的缺失,並且這些機制可相互作用,導致AB的耐藥性進一步加強。

APACHEⅡ評分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評估急性病危重程度,國外多項研究證實,APACHE Ⅱ評分≥20分是SP患者的預後危險因素[9],不僅是重症醫院獲得性肺炎(SHAP)的顯著危險因素,同時也是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並且進一步致呼吸機依賴的危險因素,與病死率顯著相關[10]。本研究在多因素分析中,APACHEⅡ評分是SP中XDRAB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分值越高,提示預後差,病死率越高。

對比MDRAB組患者,XDRAB組患者多於入院首日需入住ICU、且住院時間、有創機械通氣時間均明顯延長,病死率明顯上升,與國內外多項研究報道相符。由於XDRAB僅對1~2種潛在有抗不動桿菌活性的藥物敏感(主要指多黏菌素和/或替加環素),一旦患者診斷為XDRAB所致SP,可供臨床醫師選擇的治療方案極其有限。當不動桿菌對所有抗菌藥物耐葯時,聯合用藥常成為治療的惟一選擇。在面臨MDRAB感染時,臨床醫生一方面應嚴格參照患者體外葯敏試驗結果選擇抗菌藥物,避免經驗用藥,另一方面也可嘗試聯合用藥。相關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在小鼠體內,將多黏菌素B、亞胺培南、利福平兩兩聯合治療MDRAB有很好效果,亞胺培南、利福平與舒巴坦聯合治療均有效[11]。

SP患者均為病情危重患者、免疫力低下,住院時間長、極易並發院內感染。AB傳播性極強,可通過皮膚、呼吸道等不同途徑傳播或交叉感染,因此,早期識別、隔離XDRAB感染患者、對病房環境及醫療設備等進行充分消毒、加強醫護工作人員手衛生、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減少交叉感染等是其防控的重要方面。同時積極控制患者基礎疾病,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儘可能完善相關病原學檢查,根據感染菌株在當地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葯敏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縮短住院時間等一系列綜合措施的採用,對控制XDRAB的出現與感染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染科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感染科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炎症性腸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和危險因素
影響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療效的非藥物性因素
雌激素缺乏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致病因素
飲食因素對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影響
兩種細菌在遺傳性癌症中被「欽定」為致癌驅動因素
為什麼興奮劑的使用可能會導致艾滋病病毒進展,而與行為風險因素無關
春雷醫生談:「腫瘤≠癌症」及「癌症危險因素」
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病機制及危險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是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注糖尿病並發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歐美糖尿病協會聯合發表共識:應積極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與胃食管反流病
高血壓是導致心梗、腦梗、腎衰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風濕性關節炎的起病因素是什麼
皮膚癌的高危因素
腸道菌群是導致骨關節炎的一個主要的隱性危險因素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因素
如果沒有耐藥性因素,抗生素是否就是感冒的標配藥物了
藥物性肝損傷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偏頭痛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