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濕氣大怎麼辦?老中醫:教你除濕方法,徹底打開濕氣「開關」
風寒暑濕燥火,正常是養人的六氣,異常則成傷人的六淫。其中風為百病之長,濕乃百病之源,濕邪是最傷人的邪氣,濕為陰邪,最傷人陽氣,濕邪重濁黏滯,最易化生痰濕,引發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痰濕為患是當今影響中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春天多風濕,夏天多濕熱,冬天多寒濕,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濕的困擾,尤其人之體虛更易生濕和感受濕邪。人是水做的,所以天生濕氣就重。加之,古人認為中國人位居大地中央,中央屬土主濕,所以中國人多濕土體質。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的身體內濕氣是否過重呢?主要四看:
癥狀一:看大便
大便直接關係著身體健康,體內是否有濕,觀察一下大便就可知道:
1. 大便顏色發青,不成形,形似溏泥,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其中,大便稀溏、味輕,為脾虛生濕;大便稀水或帶泡沫,為受風寒濕。
2.大便雖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臭味重,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是濕濁內阻化熱的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3.若大便不成形的同時還伴有便秘,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
此外,還可以通過所用手紙的情況來判斷是否體濕: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每次用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同樣說明體內有濕。
癥狀二: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通過觀察舌頭和舌苔,也能快速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
健康的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凈,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黃中帶膩,則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嚴重。
如果舌苔白厚,且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癥狀三:睡不夠
睡覺的情況也能顯示出一個人體內是否有濕:
即使睡足了 6~8個小時,早上醒來後仍然覺得很睏倦、頭昏、四肢沉重、不願起床,甚至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包著,讓人打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動彈,也是體內有濕氣的一大表現。正如中醫里「濕重如裹」種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
癥狀四:食慾差
該吃飯了,卻沒有一點兒餓的感覺;稍吃點東西,胃裡就脹脹的,甚至還隱隱有些噁心感,尤其是夏季時,這種感覺更多見。其中的原因就是體內濕氣過重,導致脾胃功能較弱而造成的。
該如何去濕氣?
1、肥甘厚味的油膩食物,西瓜等涼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應少吃。
2、在烹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涼性蔬菜時,最好加入蔥、姜、蒜,以降低其寒涼性質。
3、荷葉能生脾胃陽氣,建議買些新鮮荷葉,在粥快煮開時放入,燜一會兒即可食用。
4、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朮泡茶,同樣有祛濕之效。
5、健脾化濕的食物,比如,白扁豆、山藥、薏苡仁等都在去濕可選的食物之列。
說到吃的,這裡為大家介紹幾款「祛濕食療方」!
紅棗薏米汁
【材料】薏米60克,紅棗25克,冰糖10克。
【做法】將薏米洗凈浸泡約2小時,紅棗洗凈,去核,切碎。薏米、紅棗加水,用豆漿機打汁,待熟後過濾加入冰糖攪拌即可飲用。
【功效】很多人可能覺得濕氣重的不適合吃紅棗,其實不然,紅棗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胃代謝水濕;而薏米是很好的利濕食料,二者結合非常適合濕氣重的人飲用。
香薷扁豆茶
【材料】香薷10克,厚朴、白扁豆各5克。
【做法】將白扁豆炒熟,搗碎,與剪碎的香薷、厚朴同用沸水沖泡,蓋嚴後溫浸1小時後飲用。
【功效】此茶可祛暑解表,和中化濕,適用於濕氣重時感覺發熱、頭痛、胸悶、吐瀉時使用。
香薷扁豆茶
【材料】綠豆、薏米各5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薏米、綠豆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鍋內加水,以大火燒沸後,放入綠豆、薏米煮至熟爛後關火,待粥溫後加蜂蜜即可。
【功效】綠豆可清熱解毒,薏米能夠健脾祛濕。
中醫指出,去除濕氣既可以通過食療,還可以通過按摩四大穴位去除濕氣!那麼到底是哪四大穴位,哪些食療法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按穴位法:
1、 豐隆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與小腿的外側膝眼和外踝兩點連線的中點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緣外側1.5寸,大約兩指寬的地方。這個穴位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對脾胃兩大臟腑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要穴,同時還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的作用。
2、 陰陵泉穴
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就是的。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之合穴,能起到健脾益氣,祛濕的作用。這個穴位非常適用於常常便秘的老人和年輕男子,常常頭痛的女性。
3、 中脘穴
位於腹中線上,臍上4寸,就是胸骨的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這個穴位具有和胃健脾的功效,對於去除濕氣有一定的作用。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慾、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你只知道用薏米熬粥除濕,但其實不做好這一步,吃了也等於白吃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幾個茶方幫你除濕!
※祛濕方法有哪些 夏季除濕要抓緊了
TAG:除濕 |
※萬病始於"濕"!讓它幫你打開濕氣開關,快速祛濕!
※老中醫:身體濕氣過重怎麼辦?超簡單的3大除濕方法!
※濕氣太重怎麼辦 了解下鯽魚祛濕湯的做法大全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潮濕天氣如何除濕好?
※濕氣重怎麼辦?中醫來支招,3個方法讓你輕鬆祛濕氣
※身體濕氣太重怎麼辦?白開水煮它,喝水排出「濕氣」
※身體濕氣太重怎麼辦?白開水泡它喝,輕鬆祛濕,大肚子也沒了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教你三招,讓你跟「濕氣」說拜拜
※夏季濕氣大,濕毒也隨之入侵身體,如何祛濕好呢?老中醫支招祛濕方法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往開水裡撒一把「它」泡腳,輕鬆逼出體內濕氣
※濕氣重病纏身?開水中撒點它,清凈體內濕毒遠離濕氣
※體內濕氣重怎麼去除,三個方法,讓你告別濕氣!
※痰濕體胖,濕熱亂五臟,手把手教你用中醫穴位按摩法清除體內濕氣
※濕氣重病纏身?開水中丟點它,清除體內濕毒,大肚腩也沒了
※濕氣危害大,三款祛濕方,幫你對抗濕氣!
※身上的濕氣太重怎麼辦?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什麼食療效果太慢,三個方法讓你輕輕鬆鬆祛濕氣!
※究竟什麼是「濕氣」?如何擺脫濕氣對身體的危害?中醫告訴你做法
※三種方式,可診斷濕氣!中醫祛濕,安全可靠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教你這5個方法,助你有效去除體內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