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實戰派武術:組合手法簡介

中國古代實戰派武術:組合手法簡介

中國傳統武術簡介(組合手法)

中華傳統武術習者與敵人搏殺時都不是一拳、一腿的相互較量,而是使用「組合手法」相互較量。所謂「組合」是連貫使用的一個整體,中華傳統武術所進行的是以「組合」為單元的「組合戰」而不是一拳一腿的拼搏。

中華傳統武術的「組合」就相當於「非對稱戰爭」的一次戰役安排一樣,它不僅有科學、先進的安排和訓練,還有遇阻時對付敵人的調整和變化,就像大戰役的作戰方案受阻時就要使用的備用方案一樣。「組合」進行適當變化以應付對方的變化在「組合」使用時非常重要,「組合」在使用時決不能一成不變的死練、死用。

「組合」從應用特點可以分為「攻擊型」和「反擊型」兩大類型,大部分「組合」的屬性是可以變換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攻擊型「組合」在經過一定的調整變化以後可以作為反擊時使用;大部分反擊型「組合」經過調整變化後也可以作為攻擊型使用。無法變換屬性的「組合」是不多的。

所謂「攻擊型組合」在使用時就如同打一場「非對稱戰爭」的攻擊戰,它一般都是由「掩護近身」——連貫性打擊——致命性終極打擊結束戰鬥。

「攻擊型組合」有以下幾個特點:

1、連貫成一個有機整體,勢勢連貫成為一個整體,不僅「勢」成為一個整體,「勁」也前後連貫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使用時必須一氣呵成。

2、在使用時必須前勢為後勢創造好條件,如前勢為後勢通過調整佔據好最佳位置,前一擊為後一擊做好「儲勁」準備等,使得勢勢相貫、氣力暢順。

3、「組合」的每一個組成單元即各自目標明確,配合時又有側重,幾部分協調配合,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實施搏殺術必須近身,距離太遠是無法實施搏殺術的,所以攻擊型組合首擊一般都是掩護近身的掩護性攻擊,近身必須在掩護下進行,這是搏擊的一般規律。近身的目的是有利於打擊敵人,所以在掩護近身後,必須繼之以連貫打擊。連貫打擊有兩個目的,

A、是為了搶時間。

B、是為後繼之致命性打擊做好儲勁和佔據最佳位置的準備工作。

掩護近身時不一定能夠佔據後繼打擊的最佳位置,必須經過調整才能做到這一點,調整需要時間,敵人不可能給你時間進行調整,「連貫性打擊」實際上是為調整佔據最佳打擊位置搶時間。

「連貫性打擊」主要目的是為了搶時間,不是為了有效殺傷敵人。經過「連貫性打擊」的調整,為後繼的致命性打擊佔據了最佳位置,做好了儲勁準備,後繼的致命性打擊就能發揮出巨大威力給敵人以重創,所以能夠快速結束戰鬥。

在使用時都是根據當時具體情況做決定的,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我打算使用「追風三連錘」掩護近身時已經佔據了最佳位置,就可以直接使用「拱膝擊襠」,「靠心肘」無需使用了,這時我實際上已是使用「追風奪命膝」了。如果我打算使用「追風奪命膝」,但是在實施掩護近身時未能佔據最佳位置,「追風奪命膝就無法使用,只能藉助「靠心肘」進行調整,如時間不夠,還得繼續藉助「懷心肘」或其他手法搶時間進行調整,做好準備後再給以致命性打擊。所以說某些「組合」之間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繫的,是可以相互變換的。

「攻擊型組合」是一個有機整體,使用時勢如破竹,一氣呵成,不給敵人任何反抗和喘息的機會,它的指導理論是古代的「勝而戰之」的軍事理論,當代「非對稱戰爭」軍事理論和我國古代的「勝而戰之」軍事理論如出一轍,所以說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的「組合」是中國古代「勝而戰之」軍事理論的產物。

反擊型組合:中華傳統武術的攻擊都是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驟然發動攻擊,攻擊都是異常凌厲的。反擊時絕對不能與其全面對抗,所謂少林功夫宣傳「鐵頭功」、「鐵襠功」怎麼怎麼厲害,實際上是他們不了解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將表演的所謂「一技之長」,老師稱為「賣狗皮膏藥」的功夫冒充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的功夫。

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攻擊時都打擊敵人的要害部位,又是連貫性的打擊,打擊點不可能是一點而是「滿天星式」的打擊,每個人不可能把全身要害部位都練成銅頭鐵臂不怕打擊的。我們知道練習排打是可以增強抗打能力,也不是說抗打能力能達到不怕任何打擊的程度,超過他的抗打能力的打擊依然無法抗拒,如果遇到練習「鐵砂掌」的你怎麼辦?另外對付連貫性多打擊點的攻擊你怎麼辦?敵人攻擊你的眼睛你又怎麼辦?

傳統防身術在對付敵人的攻擊時不是以增強抗打能力象牛打架那樣同敵人對頂,而是避開敵人的打擊,並在避開敵人打擊的同時突破敵人的薄弱環節,制敵於死命。

在搏殺中,任何凌厲的攻擊型組合都會有薄弱環節,都存在致命的弱點,只要抓住其薄弱環節,只要擊中其致命弱點,敵人凌厲的攻擊是極容易對付的,這就是當今「非對稱戰爭」的理論,我國兩千五百年前的古代戰場早已用這一理論來指導戰爭了。

《孫子兵法》強調:「制人而不制於人」說明戰爭中控制權的重要性,傳統自衛防身武術是和敵人兩個人之間的戰爭,這一指導戰爭的古軍事理論同樣也影響了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傳統自衛防身武術把這個原則也用到防身術技藝中去。

我們看到「世界競技搏擊項目」如散打、泰拳等對待敵人的打擊也用躲閃的辦法,但他們避開敵人打擊的方法和中華傳統武術避開敵人打擊是兩碼事。現以「散打」為例談一下自己看法。

我認為「散打」避開敵人打擊的原則是「脫逃型」,是單純的脫逃,脫逃後再進行下一輪的搏擊。這種避開敵人打擊在「散打擂台賽」中可以使用,如在同敵人的生死搏殺時是要送命的,因為傳統自衛防身術武術使用的都是連貫性打擊手法,單純的脫逃,避得開首次打擊,難以避開後繼的連貫性打擊,是無法避開敵人攻擊的。

敵人攻擊時,必須近身,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把敵人的攻擊當作最好戰機來使用,這是因為傳統防身術具備了把敵人的攻擊當作最好戰機使用的基礎,我認為具體因素有以下幾點:

1、傳統防身術特別注重「整體性」的訓練,所謂「整體性」乃是把整個反擊手法看成一個整體,被攻擊部位避開敵人打擊的身法是整體的一個部分,這種訓練是極為複雜難以掌握的。中華傳統武術把這個整體作為基礎的基礎,這是極難練的「功夫」,它不僅動作是個整體的,勁也是個整體的。傳統自衛防身功夫對這個整體要求是極其嚴格的,第一要「正」,「正」首先要求「形正」,其次要求「勁正」。「形正」即形態端正,不能前俯後仰、左偏右屈,身形不正自身的勁就彆住了無法靈活用勁,使得很多手法無法完成,只有身形端正勁才能正,才能靈活運勁,難度較大的手法才能由此進行,為「整體」的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中華傳統武術有獨特的能保證在「整體」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受打擊部位避開打擊的特有身法,由於具有這些身法,才能使得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在敵人攻擊時能用避開敵人打擊的同時反擊敵人的願望成為現實。

3、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具備特殊技能基本功——「移盤移位功」能在保證整體勁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整體快速位置移動,這樣不僅能加大各種身法的幅度確保自身安全,而且能保證在敵人攻擊時避開敵擊還擊敵人有充分的迴旋時間。

中華傳統武術因有以上諸多因素,因此把敵人的攻擊作為最佳戰機使用成為可能。

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反擊時都是使用中華傳統武術特有的「製法」破壞敵人的薄弱環節,造成敵人的被動,把敵人置於被動地位後再給以致命性的打擊。

在避開敵人打擊時,敵人只有掩護近身,打擊的出擊部位置在我的打擊範圍中,要害部位差不多都在我的打擊範圍之外,如這時使用擊法,對敵人無法造成致命性打擊,如使用「製法」情況就不同了,下面舉一例進行分析說明。

當敵人以「沖拳」打擊我的胸部掩護近身時,我以「含胸後移盤」避開敵人打擊,這時如用擊法進行反擊,只能打擊他的手腕和前臂部,敵人的要害部位都在我打擊範圍之外,我無法打擊;如果這時我使用「含胸後移盤合刁鎖」鎖住敵人手腕,繼之使用製法的「采法」或「捋法」,或者先使用「采法」再繼之以「捋法」則能使敵人不僅要害部位全都暴露在我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能使敵人勢和勁全部被打散,即使敵人練過排靠功,有較強的抗擊打能力,也無法運用。我在使用「捋法」後繼之以「拱膝擊襠」或「靠心肘擊頭部雙陰」都能制敵於死命,如使用「鍾馗伏魔」、「樵夫背柴」、「黃鶯捕雀」、「黃鶯上架」等拿法都能使敵人束手就擒, 使用以上這些「組合」的前提是使用「含胸後移盤合刁鎖」只要「含胸後移盤合刁鎖」得手,這各種「組合」都能順利得手。

「沖拳」擊胸和擊頭掩護近身實施「三連錘」、「燕子抄水」、「猛虎蹶尾」、「金雞啼鳴」等「組合」時,致命環節是「沖拳」一般都是要利用慣性向前出擊,如果出擊落空再受到與「沖拳」同向的力牽引,敵人極易因重心難以控制穩度受到破壞而陷入被動,這時不論使用何種打擊都極易得手,這種牽引力就是鎖住敵人手腕後施加的「捋法」、「采法」產生的力。所以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對於敵人「沖拳擊胸」或「沖拳擊頭」不是用「抗擊打」與其對抗,而是使用製法的「捋法」、「采法」使其被動後而擊之,這樣能保證自身的安全,並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敵人以「沖拳擊頭」或「沖拳擊胸」為掩護近身實施連貫性打擊時,還可以以「震截法」、「截堵法」將其截斷使其後繼的連貫性打擊無法實施,我在截斷敵人勁的同時實施連貫性打擊反而易制敵於死命。「橫掃千軍」、「靈貓捕鼠」、「雙環套月」、「迎風絕命肘」等都是這一類反擊敵人的「組合手法」。

在敵人使用「沖拳」時,只需在敵人「沖拳」垂直方向施加一個勁,敵人的「沖拳」就失去了作用陷入被動,在使用「靈貓捕鼠」、「雙環套月」和「迎風絕命肘」時都是(順關節)拉壓敵人肘關節,這除了起到「截法」的作用外,還是小鬼叫門中的「壓肘叫門」,效果更好。

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在使用「攻擊型反擊打擊手法」或是使用「反擊型打擊手法」時都是以「組合」的形式使用的,不是東一拳,西一腿亂打亂踢,這是中華傳統武術最獨特的地方。

中華傳統自衛防身武術在與敵人對峙時使用的「引手」是攻擊型組合手法;「接手」是反擊型組合手法。他們都是「組合」使用時的類型。不少組合經過調整變化使用類型都是可以變換的,所以說「組合」是中華傳統武術使用時的「單元手法」,搏殺時都是把「組合」作為使用時的「單元」來使用的。

「組合」就如同學文時的「詞」和「片語」一樣,學文的人,掌握的詞、片語越多,越能在寫文章時得心應手;習武者掌握的「組合」越多,越能在搏殺時得心應手。

聽老師講,古武人都是練習「組合」的。如按類型來分,如把「組合」僅作操舞來練(不練習定型訓練),應該算為「武操」,因為它是完全按照使用時的實際情況來安排的操舞;所謂「傳統套路」實質上是某些簡單的打擊模似手法、我們民族形式的舞蹈動作和我們民族形式的體操動作三者組成的民族形式特殊的體操,它和自衛防身術沒有多大關係,它不是「武操」,連「仿武操」都算不上。只能稱其為「健身操」。

就是練「組合」型武操,練的再好不經過「定型訓練」也是沒有用的,只有經過長期「操練」和「定型訓練」才能掌握「組合」,只有掌握一定數量在各種情況下應用的「組合」在自衛防身與敵人搏殺時,才能運用自如,那種練了某一套路操就能「拆開來用」,就能練出自衛防身的功夫是欺人之談!

為了說清問題,我選了文中涉及的「組合」將其攝成視頻供大家參閱,如有錯誤之處請於指正。

下期預告:

中國傳統武術簡介——器械簡介(視頻與文字)

相關文章、視頻陸續發布。

吳老武術遺說,請繼續關注白馬雜談,白馬雜談陸續獨家披露。

歡迎大家轉發,讓更多的國人知道,中華武術應該是什麼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雜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實戰派武術視頻

TAG:白馬雜談 |

您可能感興趣

象棋與拳擊竟能混合賽!文武兼修的中國武術乃其祖師爺
王戰軍呼籲要將武術推進奧運會:傳統武術可以實戰
武術師承和實戰格鬥
經典老照片:中國功夫歷史悠久,武術大師演繹中國精神
他被稱為武醫宗師:武術表演折服希特勒,抗日教授軍官實戰
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國術
玄武單拳單腿一回合KO韓國冠軍,跆拳道跟中國武術實戰一樣?
太極高手8秒KO世界拳王!中國實戰派選手終於為傳統武術正名!
中國傳統搏擊武術動態教學!少林寺武僧技擊秘法公布
傳統武術一代宗師李派拳法創始人李瑞東
中華武術的實戰性分析
盲目神化UFC是崇洋奴性,韓飛龍代表中國武術文化自信
中國傳統武術在台灣
實傳統武術戰連環膝
武術絕藝——巧拿術 傳統武術格鬥實戰威力驚人!
《絕世高手》把傳統武術與炒菜結合,特效堪比美國大片
中國古兵器首登擂台驚艷全場,這才是中國武術的精髓技藝!
傳統武術實戰技擊中的「五要」和「十忌」
中國武術流派眾多,應學習《葉問》以電影的方式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武術演員:計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