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談談中俄軍事貿易的兩次大飛躍,幸運的是我國牢牢抓住了後一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談談中俄軍事貿易的兩次大飛躍,幸運的是我國牢牢抓住了後一次

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有兩次大的飛躍,第一次是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向新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使得中國軍隊從依靠交貨各種雜牌武器到全面裝備統一的制式裝備。而且這些裝備在技術上很多處於是當時世界領先水平。在1950年接收的米格15戰鬥機處於當時國際領先水平,使得入朝參戰的人民空軍一夜之間就成為了美國空軍的勁敵,裝備水平超過了當時的歐洲國家。戰後英法空軍很長時間內都缺乏與之匹敵的裝備。

第二次飛躍在20世紀90年代。中俄軍事貿易和軍事技術合作,使得中國軍事裝備水平發生了飛躍。與第一次裝備大飛躍不同的是,90年代中俄技術合作與武器貿易更加穩定和廣泛。50年代引進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消完全消化,以至於經歷過短暫的技術水平大飛躍之後並沒有持續下去,轉而跌入了長期的滯後狀態。21世紀90年代開始,中俄軍事技術合作與武器貿易的特色是經歷了長達24年的穩定合作。

雖然遭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但卻不是影響兩國關係的原則問題。兩個都積極的尋求突破徘徊的局面,這種穩定合作的勢頭還將繼續下去,這次武器貿易和技術合作成果很快就轉換成了自主知識產權,並且被用於新一代自主設計的大陸裝備發展。而且使得新一代自主設計的大陸裝備和系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中俄武器貿易和技術合作成果,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軍事大國以及武器裝備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這兩次大的飛躍對中國意義不同,但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中國並沒有很好把握50年代的中蘇合作,但卻抓住了當前的歷史機遇。然而,任何重大轉折歷程都有波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一落千丈,軍事實力尤其是常規武裝力量大幅下降。軍事工業由於國內外的訂單減少而資金匱乏,面臨倒閉的邊緣,在政府無力提供資金支持的窘境下,俄軍企業不得不自力更生,通過較激烈的價格,銷售庫存裝備,以先進的技術吸引國外訂單的方式去生存發展。

兩極對立的格局結束後,迅速崛起的中國逐漸被西方視為潛在的敵人。美日等國的軍事威脅,使中國意識到提升軍力的緊迫性。在西方對華武器禁運的情況下,中國自然將目光轉向了武器先進並且含氮出口的俄羅斯。在1992年第一批24架蘇二七戰鬥機合同簽訂時拉開了中俄武器貿易的序幕。從此,中國成批的從俄羅斯進口多種常規武器,包括飛機艦船導彈防空系統,中國一度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武器出口市場,俄羅斯武器在中國武器的進口中國更是佔到了不可思議的80%,在個別年份甚至達到了90%。

但是,隨著中俄武器貿易的發展,知識產權糾紛對國際武器市場的競爭特殊的地緣關係等制約兩國武器貿易的因素開始顯現。中俄武器貿易在20世紀頭幾年達到頂峰後開始下降,並且長期在低位徘徊,但並非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走入了死胡同。近兩年,中俄就蘇35戰鬥機,穆爾級潛艇,s400地空導彈系統等軍工項目進行談判,說明兩國軍貿仍有巨大的潛力,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過去連續多年的商貿餘額的狀態。

(未完待續,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向來獨斷專行的美國人,這次不得不為中美貿易戰上門談判來了
為什麼,中國不怕貿易戰卻一直在強調中國談判的大門一直都是敞開的?
被譽為中世紀歐洲的第一次貿易戰竟然是因一個情婦而起的
跟風在貿易上向大陸捅刀!這下,台灣是真的「十分危險」了
世界上第一個沒有軍隊的國家,靠著和中國搞貿易,小日子過得挺美
台灣在我們這裡是心頭肉,在美國卻只是貿易戰中的一張牌
中國最早的貿易戰,發動一次就滅掉了周邊好幾個國家
假如貿易戰硬著陸,美國扛得住嗎?我們算了一筆賬
貿易戰來了——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看問題
中美貿易戰停了,但這場世紀大戰對中國未來的影響可能會超出你的想像!
這款車上市兩年,在國內就沒看見過幾輛,貿易戰更沒人買了
這次貿易摩擦,中國最吃虧在哪?
那船飛奔的大豆去哪兒了?在貿易戰下 還有貿易套利
這麼怕中國!貿易戰才剛被喊停,美國又開始在這個問題上對華「耍賴」了
正在挑起貿易戰的美國,房價也要上漲了
關於貿易戰中的保護政策,給國內一些屁股做歪了人上一堂課!
印度上演兩面派!一邊求中國幫忙,一邊在貿易戰趁火打劫
貿易戰一旦爆發,受影響最大的居然是這個板塊!
結束貿易摩擦的球,在「找事」的美方一側
中美貿易戰白熱化時期,台灣又在大陸背後捅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