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古論今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談古論今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017/5/25

談古論今: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度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於成都避難時候所寫。杜甫那時已經年老,又趕上戰亂,他只得寄居破茅屋中。其實,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有名的詩人,家庭條件很好。杜甫的父親也當過官,家境也不錯。只有杜甫因為李林甫這個奸人作亂,而科舉不中,所以一直生活的很凄慘,尤其是安史之亂期間,只能逃到成都,住在小茅屋裡。

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茅草屋上的草被秋風吹走了,而天又偏偏下雨了。我們的詩人,只能睡冷被子,聽風聲雨聲。

而就是在這樣的困難的情況下,杜甫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得廣廈千萬間,給天下的寒士來住。這是何等的胸懷?這真是處江湖之遠,還憂國憂民啊!

中國歷史上不缺乏像杜甫、陸遊、范仲淹這樣的愛國詩人,他們都心懷民眾,不管做不做官,他們心裡想的都是老百姓!

我們可能會忘記很多的宰相、尚書、丞相,但是我們忘不了他們。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君子!

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也不缺少這樣的人,比如雷鋒,比如焦裕祿,甚至我的同學黃啟釗,也是這樣的人。

這樣的人都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以身邊人的疾苦,為自己的疾苦。這就是君子風範。

我喜歡杜甫的詩,喜歡杜甫的精神!而擁有這樣的精神的我的同學黃啟釗,剛剛當選嶗山區美德少年。所以,我更加有信心了,因為這充分說明,在當今社會,美德被傳承下來了,好少年無處不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漱玉 的精彩文章:

TAG:漱玉 |

您可能感興趣

談古論今 詩意的春天
談古論今話麵食
談古論今 龍泉劍
談古論今話小薊
談古論今說《論語》: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談古論今說《論語》:宰予晝寢
談古論今說《論語》:無欲則剛
談古論今說《論語》: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穆柯寨故事:談古論今話姚坡
談古論今說《論語》:事君數,斯辱矣
談古論今說《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談古論今說《論語》:見賢思齊
談古論今:青梅煮酒論英雄,三國水滸,你心目中哪位最英雄?
談古論今說《論語》: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西塞山下 談古論今——《西塞山懷古》賞析
談古論今說《論語》: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談古論今說《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談古論今說《論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喝酒有文化,把酒問青天。《酒論》與您談古論今……
談古論今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