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藝術的恐懼與憎恨

對藝術的恐懼與憎恨

對藝術的恐懼與憎恨

主講:張涵露、潘赫

主持:施瀚濤

2017年6月3日 18:30-20:30

季風書園(淮海中路1555號地鐵十號線上海圖書館站站廳)

本次活動將從《身體·性別·攝影》一書中藝術家與教育家芭芭拉·德簡維艾弗(Barbara DeGenevieve)的文章《美國的審查制度,或對藝術的恐懼與憎恨》說起。德簡維艾弗的作品基於攝影和錄像,通過「僭越道德」的圖像製作和對觀看的討論,來揭露性別、階級和種族中權力的隱秘運作機制。歷史上和當代世界中,因為藝術而引發的暴力事件規模從小到大數不勝數,暴力實施對象可能是一件作品、一個人(藝術家)甚至是一群人(觀眾)。討論的問題可能涉及到:藝術總會冒犯一些人嗎?誰在恐懼和憎恨藝術?人們為什麼要毀壞藝術作品?對圖像的懼怕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恐慌?

關於主講和主持

張涵露

張涵露,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藝術歷史、理論和評論專業,ARTFORUM中文網編輯,同時從事文化批評和獨立策展。她於2014獲「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二等獎,文章曾發表於瑞象視點、ArtReview Asia以及art-agenda等媒體。她曾在紐約的No Longer Empty、49B Studios,上海的當代藝術博物館、M50藝術中心,北京的央美術館策劃展覽。

潘赫

潘赫,瀋陽失敗書店主理人,摺疊的房間店長之一。

施瀚濤

施瀚濤,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與「上海種子」項目研究與教育部總監,瑞象館前執行總監。長期從事藝術展覽及公共文化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曾經策劃的展覽包括《走神》(連州,2005);《彆扭的焦慮》(紐約,2008);《歡迎來到鳥頭的世界》(連州,2010);《上海祭憶1980s》(蘭州,2012;上海,2013)等。寫作及翻譯工作主要涉及攝影、當代藝術以及藝術體制研究等領域。

關於出版物

《身體 性別 攝影》

瑞象館自2015年起,開始「瑞象視點-當代攝影文叢」系列的出版工作。該文叢由瑞象館自主策劃和編輯,計劃每年選擇一至兩個主題,邀請在這些領域中優秀的寫作者和翻譯者,從不同角度貢獻針對相應主題的文章,其中包括現象、案例的介紹和分析,歷史、理論的發現和梳理。第一輯專題為《性別-身體-影像》。這一主題的選擇本身與2015年瑞象館展覽《奪目的看板》以及展覽相關活動有關。更重要的是,當性別和身體的話題在文學、藝術,乃至歷史、社會和政治領域中獲得較為密集討論的時候,國內攝影和影像領域對此話題的嚴肅討論幾近於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象館 的精彩文章:

弗蘭克之後的攝影(八):那幅肖像是在盯著我嗎?
萬眾矚目的攝影秘籍終於來辣!
瑞象視點出版「身體 性別 攝影」首發活動

TAG:瑞象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對盆景藝術與民族精神的認識
人類如何通過藝術解決焦慮和恐懼?
一種激發鐘錶藝術的恐怖藝術形式。
質疑,是對藝術的應有態度
也談「為藝術而藝術」
李可染:對自己放縱,是對藝術極大的殘酷
一個藝術家的成功,一是對藝術和人生的感悟;二是在勤奮中不斷實踐
藝術教育和藝術愛好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有趣兒」、「惶恐」與「溫暖」的藝術人生
滿足你對自然與藝術的全部幻想
藝術所需要的情緒和技術
譚盾:經典藝術衰落不是藝術的問題 是我們的恥辱
藝術家對書畫題材與表述形式的不同選擇,反映作者不同的藝術情調
藝術如何與資本對接?
光的魔法遇上影的魔術,讓照片成為藝術
盆景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評劇皇后」不僅對藝術要求嚴格,而且對待感情專一認真
「無倦苦齋」中的 藝術珍藏
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才是藝術的唯一方向
雨果稱之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的圓明園 被毀前後的對比讓國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