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生專題系列-養生先養腎,戰鬥力的源泉

養生專題系列-養生先養腎,戰鬥力的源泉

養腎現在是當代的熱點話題,好多人對自己的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盲目亂補這是有很大問題的,人的身體是一個不同機能的器官協調運轉所構建的有機整體,好多人什麼都願意了解就是總忘記了解自己的身體,在傳統中醫中有很多理論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但現在國人不夠重視傳統文化,導致前人的智慧結晶蒙塵,再加上現在以傳統文化來欺騙大眾的人的增多,騙子橫行,為了讓大家免於上當受騙,必須有一些人站出來帶領大家認識傳統,了解真相,把真知灼見傳遞給廣大群眾,本文以養腎養生為題,故不再言其他,就說說大家似懂非懂的區分腎虛問題罷。

養腎知識將持續更新

——先說說陰虛和陽虛

● 中青年人容易腎陰虛,中老年人容易腎陽虛。

● 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小便發黃、便秘、早泄、遺精等,多是陰虛的表現。

● 五心煩熱、小便清長、大便溏瀉、陽痿等,多是陽虛的表現。

簡單地說,腎虛就是腎的精、氣、陰、陽不足,是中醫里腎臟功能方面的問題。我們平常所講的腎虛包括了腎陰虛、腎陽虛,也包括腎的陰陽兩虛。腎虛問題涉及了很多的中醫基礎理論,一般人很難明白,再加上當前宣傳得不夠細緻,把很多問題都混淆了,所以糊塗的人更多了。

我簡單介紹一下腎虛,讓大家對腎虛能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剛才也說了,腎虛是腎的精、氣、陰、陽不足,那麼怎麼理解精、氣、陰、陽呢?腎陰和腎精是屬於物質的,腎陽和腎氣是屬於功能的,大致可以這樣理解。打個比方說,你用電飯鍋做飯,米和水就是你做飯要用的物質,煲湯功能、蒸煮功能就是你做飯要使用的電飯鍋的功能,家裡沒米了,你做飯的物質就虧虛了,電飯鍋的蒸煮功能壞掉了,你做飯的功能就虧虛了,就這麼簡單。

◆ 腎陰虛

回到人身上,如果你的精、陰不足了,你身體的物質就虧虛了,如果你的氣、陽不足了,你身體的功能就虧虛了。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健康,消耗的身體物質比較多,如性生活過於頻繁,或者用腦多度、勞力過度,都會使身體的物質匱乏。再有就是人生下來時先天不足,父母給的物質就非常少,你身體的物質當然也是匱乏的。身體的物質匱乏了,人就會出現頭暈耳鳴、四肢乏力、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容易衰老、脫髮、牙齒鬆動等問題,還有*減退、容易早泄、遺精等,這些都歸於腎陰虛。

陰虛則火旺,所以陰虛的人容易出現「五心煩熱」的狀況。什麼是「五心」?就是兩個手心、兩個腳心、一個心口。陰虛的人總覺得五心有熱的感覺。還有就是容易盜汗。什麼是盜汗?就是你睡覺的時候身上就流汗,睡醒了就不流汗。

哪些人容易腎陰虛呢?中青年人。中青年是人的一生中最有活力、負擔最重的階段,無論是學習、工作、鍛煉,身體消耗的物質會特別多。另外,中青年人性需求也很強,消耗的物質自然也多。

◆ 腎陽虛

剛才說了,腎虛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物質的,屬於陰虛,另一個是功能的,就是陽虛。冰箱不製冷了、洗衣機無法漂洗衣物了、電視機不顯像了、手機沒法接聽了,都是功能出現了問題。回到人身上,人的功能出現問題會怎麼樣呢?如性功能差,陽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沒法正常*了,不就是功能出現問題了嗎?還有就是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為什麼呢?吃進肚子里的飯,喝到肚子里的水,物質還是那些物質,為什麼別人的大便小便都是正常的,你的不正常了?明擺著就是你身體的把水和飯變成小便大便的功能出現問題了嘛!

陽虛生外寒,所以陽虛的人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畏寒怕冷,手腳冰涼,面色蒼白。

◆ 腎陰虛與腎陽虛的簡易辨別

那麼怎麼區分腎陰虛和腎陽虛呢?我告訴大家幾個簡單的方法。

1.看年齡。一般來說,中青年人容易腎陰虛,中老年人容易腎陽虛。道理很簡單,上文也提到過,就是中青年人負擔重,身體物質消耗多,很容易出現物質匱乏的狀況,所以多出現陰虛;中老年人就不同,他們身體物質消耗小多了,但他們身體器官逐漸衰老,「零部件」的性能已經大不如前,功能往往不好,所以往往出現功能性腎虛,就是腎陽虛。

2.看冷熱。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的是陽虛;五心煩熱、容易盜汗的是陰虛。 3.看性功能。陰虛的人早泄、遺精的比較多;陽虛的人陽痿的比較多。

4.看二便。小便發黃、便秘的人多屬於陰虛;小便清長、大便溏稀的人多屬於陽虛。

當然,腎陰虛與腎陽虛的共同點也比較多,比如精力不足、腰膝酸軟、頭昏耳鳴、衰老加快等。況且還有陰陽兩虛的情況,所謂陰極及陽、陽極及陰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學會用整體的觀點看腎虛,辨證治療。

——告訴你腎虛的10大病因(1)

● 七情失調既可直接影響腎的功能,也可先影響其他臟腑而後累及於腎,導致情志失調性腎虛證。

● 不管是過度勞累還是過度安逸,對腎臟的保養都是不利的。

● 外傷也是腎虛的常見病因,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遭受外傷,一旦受傷,應及時就醫,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腎對於我們的健康如此重要,我們一定要好好保養它。要養好腎,首先就要了解哪些情況會傷腎。

◆ 外感六淫易傷腎

我們這一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活在自然環境中,常常要遭受風吹雨打日晒,所謂的風霜雪雨、寒來暑往都要經受。這麼多自然條件作用在我們身體上,生命的負擔真的很重。哪天不小心著涼了,就可能會感冒;哪天被太陽曬久了,就可能會中暑;氣候乾燥了,皮膚就會變得粗糙;受凍時間長了,手腳就可能生凍瘡。影響我們健康的外在因素很多,老祖宗很聰明,把它們歸結為風、寒、暑、濕、燥、火六大方面,稱它們為「六淫」。

六淫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比如春季多風,夏季多暑,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居住環境潮濕容易外感濕邪。六淫可以單獨致病,也可以兩三種邪氣同時侵入人體,如風寒感冒,就是人體同時受風邪和寒邪侵入導致的。

怎麼樣避免六淫傷腎?方法很簡單也很不簡單,主要是從平時的生活細節入手。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季節轉換、氣候變化劇烈的時候注意增減衣服,合理飲食、不挑食偏食,起居規律等。這些誰做不到啊?

我跟你說你可別把這些不當回事,能夠完全做到不讓六淫貼身,我不敢保證你是聖人,至少是個健康的人!

◆「 嚇得尿褲子」與「七情」內傷

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嚇得尿了褲子」,恐懼怎麼跟尿褲子聯繫起來了呢?道理很簡單,就是腎具有氣化水液、掌控膀胱開關的功能,一旦受到驚嚇,腎功能便會發生異常,沒法正常掌控膀胱的開關,自然就會尿褲子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對任何人、事、物,都不是無動於衷、冷酷無情的,而總是表現出某種相應的情感,如高興或悲傷、喜愛或厭惡、愉快或憂愁、振奮或恐懼等。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或心情稱之為「七情」,在正常範圍內,七情的變化對健康影響不大,也不會引起什麼病變。一個人有時高興,有時發怒,有時憂愁,有時悲傷,好像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有時候下雨、有時候天晴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內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過,則能導致多種疾病。一般來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七情失調既可直接影響腎的功能,也可先影響其他臟腑而後累及於腎,導致情志失調性腎虛證。所以,從健康的角度看,生活中應該盡量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切記情緒失控。

◆ 飲食不節,傷脾胃更傷腎

人從出生起,內臟就開始消耗能量,所以我們要不斷地為自己補充營養,為自己的生命提供必需的營養元素,也就是補充人體的陰陽氣血,使其維持生命的平衡。而營養來自哪裡呢?營養來自每天的飲食。飲食均衡合理,不僅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而且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葯食同源」。

——告訴你腎虛的10大病因(2)

但是如果飲食不節,則又常常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食物是靠脾胃來進行消化的,因此飲食不節主要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升降失常,進而氣血生化不足,使腎氣失充,導致脾腎虧虛,進而導致多種疾病。

飲食不節主要包括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過食肥甘厚味或偏食等。口味過重也是導致腎虛的一大原因。咸入腎經,適量食用可補腎強骨。但如果飲食偏咸,或者過量食用某些鹽分含量過高的零食,如薯片等,就會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而誘發腎虛。

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素問· 藏氣法時論》中強調飲食要全面配伍,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只有在脾胃的不斷滋養下,先天之氣才能時刻保持充盛的狀態,才能保持機體抵禦病邪的能力。

◆ 過度勞力耗精氣

「勞力」這個詞兒在二三十年前使用得比較多,現在的一些農村地區也還在使用。人們稱成年的、能夠從事體力勞動的男人、女人為勞動力,簡稱勞力。男的叫男勞力,女的叫女勞力。中醫里的「勞力」跟生活中說的「勞力」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不過變成了動詞,是從事體力勞動的意思。

從事正常的體力勞動是生活的需要,也能很好地鍛煉身體,但長期超負荷地進行體力勞動,人得不到應有的休息而積勞成疾,就是一件挺遺憾的事了。「勞則氣耗」,過度的體力勞動常常導致體力的過分消耗而傷及腎氣,對健康十分不利。

常見一些中青年人出現腎虛的狀況,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生活壓力大,工作負擔重,勞力過度導致體內的精氣大量消耗而無法及時補充,再加上可能同時有房勞過度的情況,腎虛的發生幾率自然比較高。上文說過,這種情況的腎虛多屬於腎陰虛。

◆ 過度勞神不可取

勞神過度主要是指用腦過度。如思考、謀慮、記憶等,不注意勞逸結合,久則耗傷心血,損傷心神,且能影響肝的疏泄與脾的運化功能,出現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頭昏目眩、急躁易怒、食欲不振等證。

◆ 房勞過度應警惕

房勞過度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人的情慾過度,虛火妄動而損傷真陰,雖然沒有行*,也可導致腎虛。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說:「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亦暗流而泄矣。」中醫將慾望稱為「相火」,最耗元精,所以我們在古人的醫療記載中經常會看到,醫生在治病時,特別是對虛勞、消渴等慢性疾病,往往要求患者夫妻分居,甚至集中一批患者居住於森林或者寺廟中,使這些患者與世隔絕,不受都市聲色犬馬生活的誘惑,從而降低病患者的慾望,使他們能夠清心寡欲,不漏真精,再配合藥物進行治療,慢慢調養身體,才有痊癒的希望。二是指縱慾無度,不知節制,超越了正常生理限度,耗精傷氣而致腎虛。

◆ 過度安逸也傷腎

過度安逸同樣會導致腎虛。這是因為,過度安逸、不勞動、不運動,就會使脾胃獃滯,臟腑功能減弱,從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腎的氣化功能失調。因此已故著名中醫專家趙紹琴教授曾提出「慢性腎病宜動不宜靜」的新觀點,他認為慢性腎病患者卧床靜養對其腎臟的修復不利,並有可能促使腎臟趨向於萎縮;而堅持適度運動則有利於腎臟功能的恢復,促進受損腎組織的修復,並有防止腎萎縮的作用。否則倘若一味卧床靜養,必然血淤日甚一日,疾病又怎麼會好轉呢?所以,不管是過度勞累還是過度安逸,對腎臟的保養都是不利的。

◆ 亂服補藥隱患多

生活中自我調補的人很多,尤其是一些性功能不好的人,往往自作主張,在分不清腎虛類型的情況下亂用補腎壯陽藥物或者保健品,這些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給身體埋下隱患。有很多人根本沒必要去補腎,疲勞、年齡都不是界定補腎絕對的標準。不需要補腎的人吃了補腎葯,會給臟器增添排毒的負擔。有觀點認

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要補腎」,這是荒謬的。「是葯三分毒」,補腎的葯對脾胃不好的人傷害更大,吃了反而有副作用。

另外,不分「陰虛」還是「陽虛」盲目補腎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腎虛分「腎陰虛」和「腎陽虛」,「陰虛」表現為營養不足,功能亢進,陰氣不足導致「陽氣」偏亢。中醫歷來強調人體的陰陽平衡,如果該補「陰」的時候補了「陽」,或者反之,都會嚴重破壞人體平衡,對腎的傷害更大。

還有,性健康問題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腎虛」和「要補腎壯陽」。有些不法商販利用人們的認識誤區,宣傳上片面誇大腎虛與性功能之間的聯繫,或者在補腎葯中加入類似性葯的藥物成分,這種做法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日常補腎,應在有專業知識的人指導下進行,切不可亂補一通。

◆ 失治、誤治同樣會傷腎

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如果用藥不當,就會損傷正氣,導致人體氣血陰陽失衡或腎氣的虛損,從而產生變證或加重腎臟損害。還有一些中、西藥物,如中藥木防己、木通、天花粉、硃砂等,以及西藥中的氨基苷類藥物、頭孢菌類藥物、鎮痛劑、造影劑等,都具有一定的腎毒性,對那些腎氣不足或已經得了腎病的患者來說,會直接損傷腎氣,而出現腎病或加重腎病。另外還有一些缺乏責任心的醫生,給患者超大劑量應用或長期服用某些中草藥,或者把某些藥物誤用,如把坤草、厚朴、細辛、木防己誤用為漢防己、木通、雷公藤等,這些也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引起腎損害的重要原因。

◆ 外傷也是腎虛的常見病因

扭傷、跌打損傷、刀傷等常見外傷在生活中難以避免,輕則傷及表皮,重則損及內臟,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會損傷脈絡,導致血液溢出脈外產生淤血。淤血是臟腑功能的病理產物,是腎病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另外,外傷還會引起情誌異常,如驚恐過度等,恐則氣下,會造成氣機紊亂,腎氣受損,從而產生一系列腎虛、腎勞證,如陽痿等。所以,生活中應盡量避免遭受外傷,一旦受傷,應及時就醫,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 你離腎虛有多遠——哪些人容易腎虛(1)

● 男人40歲以後,女人35歲以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腎虛問題。

● 經常熬夜的人、精神長期緊張的人、抽煙酗酒的人、久坐不動的人、先天不足的人、老年人、久病病之人、性生活頻繁的人、身體發育不成熟的情況下早婚的人、雖然沒有進行性生活但色慾過旺的人,都容易腎虛。

腎虛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一般來說,男人40歲以後,女人35歲以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腎虛問題。但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生活方式多種多樣,也使腎虛人群發生了一些變化。下面我們就說一下最易得腎虛的幾類人。

◆ 經常熬夜的人

現在熬夜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輕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支持他們去熬夜,如工作負擔重,需要加班加點完成工作;交際的需要,白天上班很難有時間,長夜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痴迷足球,球賽多在夜間進行;偏愛上網,看大片、玩遊戲……夜夜笙歌,日日晚睡,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黑眼圈、精神乏力等健康問題,一旦*耗損過多,就會過勞傷腎,引起諸多連鎖反應。

◆ 精神長期緊張、生活壓力大的人

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長期緊張,容易使身體抵抗能力顯著下降,致使人體在面對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部環境的「六淫」侵害時變得弱不禁風,傷腎傷身。同時,「勞則氣耗」,過度勞累使人體精氣消耗太多,自然會傷腎,導致腎虛。

◆ 頻繁抽煙、喝酒的人

抽煙傷肺,這是一個基本常識。「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掌控吸氣,腎掌控納氣,在呼吸方面,肺與腎是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同時,肺與腎之間的*也相互滋生,肺陰虛可傷及腎陰,導致腎虛。所以,吸煙對腎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另外,喝酒傷肝,而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腎精的充盈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受到損害,自然會波及腎,所以,頻繁飲酒也是不利於養腎的。

◆ 長時間坐著不動的人

長時間坐著不動,人體腹腔承受巨大的壓力,腹腔和下身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人的整個身體氣血運行都會受到牽連。另外,腎經與膀胱經相表裡,久坐會壓迫膀胱經,造成膀胱經氣血運行不暢,膀胱功能失常,從而引發腎功能異常,所謂的「久坐傷腎」就是這個道理。另外,久坐還會引起肩周炎、頸椎病、靜脈曲張、腰椎間盤突出、脊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等一系列健康問題,令年輕人苦惱的亞健康問題也多與久坐不動有關,所以應該盡量避免長時間坐著不動。

◆ 性生活頻繁的人

中醫把「房勞過度」列為腎虛的一個重要病因,指出不節制*容易損傷腎臟,耗散腎氣。房勞過度,常常使男人出現夢遺滑精、陽痿早泄等問題,使女人出現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流產難孕等病症。那麼,什麼樣的性生活不算頻繁?這個應該因人而異,與年齡、性格、體質、職業等有關。一般來說,青年夫妻蜜月期間,心情舒暢,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每天一次也算合適;健康的青年夫妻,每周3次為宜;壯年夫妻,每周一兩次為宜;四五十歲的中年夫妻,每周1次為宜。當然,合理的尺度是以性生活後的第二天不感到疲勞、身心愉悅、精力充沛為原則。

另外,在身體發育不成熟的情況下早婚的人、頻繁*的人、雖然沒有進行性生活但色慾過旺的人,都容易腎虛。

--------你離腎虛有多遠——哪些人容易腎虛(2)

◆ 先天不足的人

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兒童:有的兩三歲了還不能站立、行走;有的生下來沒有頭髮或者頭髮稀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頭髮仍然稀疏難長;有的 牙齒長出很晚;有的一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有的周歲以後頭項仍然軟弱下垂;有的咀嚼無力,並且常常流口水;有的肌肉鬆軟無力……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五遲」、「五軟」現象,往往與小兒的先天不足有關。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對個人後天的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先天稟賦充足,則後天正氣充沛,抗病力強,生機旺盛;先天稟賦不足,則脾腎虛弱,抗病力低下,生機受削,容易產生疾病。

先天不足是導致腎虛尤其是兒科病症中腎虛的重要原因。《內經》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父母體弱多病,精血虧虛時懷孕;或酒後*懷孕;或年過50精氣大減之時懷孕;或男女雙方年齡不夠,身體發育不完全結婚,即早婚時懷孕;或生育過多,精血過度耗損時懷孕;或妊娠期中失於調養,胎氣不足等生下來的小孩都可出現腎精氣虧虛的情況。一言以蔽之:父母腎精不足,可致子女腎虛。

◆ 老年人

衰老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生理過程,而腎中精氣是決定人的生、長、壯、老、死等生命活動的主要條件,主宰著人的壽命和生命質量。人的生長發育與腎氣的關係極為密切。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子35歲(五七),男子40歲(五八)開始,就會出現腎氣衰退的生理過程,到了老年則因腎氣虛衰而呈現衰老的徵象,所謂「年老多腎虛」就是這個道理。

衰老不可改變,人到老年時應該把充實真氣、維護腎氣作為養生的根本原則。《黃帝內經》里提出「淡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以及「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等養生措施,都是為了充實真氣、維護腎氣,從而提高機體自我調節的機能和抗病能力、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 久病之人

久病和他病也會引發腎虛。疾病的發生髮展是正邪鬥爭的過程,如果久病不愈,正氣就會越來越虛弱,日久就會累及於腎而出現腎虛證,正所謂「久病及腎」。

我們知道,人體各臟腑之間,不僅在生理上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而且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響。當某一臟腑發生病變時,除了表現本髒的癥候外,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會影響其他臟腑而出現病症。腎為先天之本,元陰元陽封藏之所,五臟六腑之陰都由腎陰來供給,五臟六腑之陽都由腎陽來溫養;腎中的精氣除來自於先天之精外,也來源於全身其他臟腑所化生的精氣。若各種疾病久病不愈,失於調養,必然會損傷腎中的精氣,正如《景岳全書》中所說:「五臟所傷,窮必及腎。」久病之人往往腎氣虛弱,所以許多疾病末期常用補腎來治療。例如哮喘後期的治療,我們往往不治肺,不平喘,而是去補腎固精,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先介紹到這裡,想要進行更多了解請持續關注本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養生之道--養生先養心
養生先養腎 養腎是健康的根本
養生先養腿,男人健康的源泉
放心艾養生課程-恢復身體自愈力、艾灸養生系列之一—春季護生、健脾保肝
健康養生:水果養生
白醋養生、大蒜養生、「神葯」養生:醒醒,鑒別能力才最養生!
夷芳養生菜——養護脾胃養生粥
養生 養氣 養心
春季養生-肝臟的養護
健康養生|大寒節氣養生
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
養生先養肝,養顏更要先養肝啦!
春季養生,先養肝
健康養生:老齡化養生市場潛力巨大
節氣養生:穀雨養「生」重肝脾
養脾就是養生
【百病養生】體質養生
春季養生、護肝養腎!
放心艾養生課程-恢復身體自愈力、艾灸養生系列之一氣血虛弱,艾灸來輔
夏季養生養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