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人旱船舞_非物質文化遺產

雙人旱船舞_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編號ⅳ-13所屬地區河南·漯河·臨潁縣

遺產級別省級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人/單位漯河市臨潁縣申報日期2006

在傳統漢族民間舞隊的表演序列中,旱船舞一般都是單人旱船,即船上只有一人表演(不含船下的梢公),由一個坐船女在船中間支架整個船身。雙人旱船的發明者在表演時覺得撐船人(梢公)表演時沒有坐船的情節,因此不夠完美,而單人旱船的構造也無法使撐船人(梢公)坐,會造成前栽後仰而使表演失衡。對單人旱船進行改制後,將船身增長,設計為前後兩個坐船女共同支撐船身,兩個沖船人(頭道篙、二道篙)分別化妝成戲劇「肖恩打漁」中的肖恩父女,用各種舞步如:坐船、跪步、蹲步、碎步、搓步、慢步等,以及一些傳統民間舞蹈常用的技巧相組合,形成了獨特的雙人旱船舞。

雙人旱船舞的表演以模擬為主,把各種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進行誇張處理,達到虛實結合的再現性藝術表演效果。如表演中的拔錨、起船、撥水、大回水、撥浪、擱淺、卧船、翻身、跨船、下錨等等。

該項目屬南街村人獨創,我國別的地方尚未看到,它濃縮了河南地方色彩的民間舞蹈風格,活潑生動、富有情趣和美感。

雙人旱船舞的起源和傳承

雙人旱船舞最早起源於清朝末年,現已傳承五代人,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雙人旱船舞有著詳細清晰的傳承譜系,有創始人根據單人旱船舞發展改編雙人旱船舞的民間佐證,有歷史表演盛況和當代傳承人記載。

南街村雙人旱船舞用舞蹈語言講述了一個漁家生活的艱辛和快樂的故事,表演文武兼備、雅俗共賞,富有生活情趣,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其傳承方式是以藝人口傳心授的方式,沒有固定的師徒關係,也沒有強制性的傳授關係,全靠學者的志趣而定。雙人旱船舞在中華民間舞蹈中實屬少見,頗具學術價值、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

南街村的民間雙人旱船舞在民間歷來是以藝人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的,沒有固定的師徒關係,也沒有強制性的傳授方式,學習者完全靠個人愛好和志趣。然而,南街村民間舞蹈的演奏活動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出現了一些優秀代表人物,形成了一代代的傳承習俗。據考證,雙人旱船舞的始創者是南街村的劉生。第二代是宋金富、趙發來、「狗代王」(乳名)。第三代是陳三成、陳法成、李水長、郭龍安。第四代是巴留根、邢小賴、張青旺、水長發。第五代是楊躍廷、朱秋珍、祁海坤和汪毛等。

如今健在的雙人旱船舞第三代傳人、80多歲高齡的郭龍安老人就是南街村雙人旱船舞發展的歷史見證人。他十八九歲時開始學習雙人旱船舞,一直扮演前艙坐船女的角色。據郭龍安老人介紹,南街村雙人旱船舞不但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而且頗具社會影響。解放前就曾走出家門,應邀到漯河、周口、界首等地演出。由於名聲在外,演出時常常出現「讓會」現象。1957年,在鄭州參加全省民間藝術大賽時獲得了一等獎,參加觀看演出的蘇聯文化專家非常喜歡這一節目,當場給予了高度讚揚,演出結束後還熱情地拉演出人員合影留念。

今年65歲的陳金祥老人說,他的父親陳法成和大伯陳土成、二伯陳三成都是第三代雙人旱船舞的愛好者,大伯陳土成主要拉二胡,二伯陳三成和父親陳法成主要演「坐船女」。民國時期,陳法成弟兄住在臨潁縣城的首帕巷,在十字街口開了一家糊辣湯店,由於湯做得好,被稱為「陳家一鍋湯」。由於兄弟幾個都喜歡雙人旱船舞,他們就專門製作了一架雙人旱船,置辦了角色服裝和鑼鼓傢伙,幾乎每天晚上飯店收攤後都要耍一陣雙人旱船舞,吸引了許多人前往觀看,被稱為「陳家一鍋湯戲」,在十里八鄉十分出名;一到年節,更是到處演唱,很受歡迎。1948年,解放軍南下路過臨潁縣城,陳家兄弟在城內的大操場上專門演了雙人旱船舞迎接解放軍,被一名叫陳沂的隨軍記者拍了照片並作了文字報道,後來收錄在一本名叫《出擊》的書中。「文化大革命」前,陳金祥還看到過這本書。據曾經在臨潁縣文化館工作過的唐松嶺回憶,縣文化館確實收藏過這本書,書里也確實有關於臨潁縣南街村村民陳法成兄弟演雙人旱船舞迎接解放軍的事,可惜,這本書在「文化大革命」中丟失了。

陳金祥老人在當天的雙人旱船舞表演中飾演了媒婆的角色,可以看得出他對這個舞蹈的熱愛。陳金祥還說到他父親陳法成的不幸遭遇:「文化大革命」期間,陳法成由於不能忍受不公正批鬥,在一個夜裡悄悄地獨自一人離開了南街村,一走就沒了音信,如今已經40年了,不知老人還在不在人世。陳金祥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就參加了村裡的雙人旱船舞表演,也像當年他的父輩那樣很受人們的歡迎,到如今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已經演過多少場了。

雙人旱船舞的藝術特徵和價值

有專家評論雙人旱船舞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獨具特質的鮮和靈性、舞蹈嚴謹,富有戲劇性、雅俗共賞,情真意切、主題明確等藝術特徵,可見,該舞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非偶然。

雙人旱船舞的動作大多是戲劇舞台動作,「頭篙」和「二篙」仿《打漁殺家》肖恩和肖桂英的划船動作,模仿的是真船行在水中的各種情況下的動作,有拔錨、起船、撥水、回水、衝浪、卧船、翻身、跨船等等,用舞蹈語言講述了一個漁家生活的艱辛和快樂的故事,因此,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雙人旱船舞是南街村人的獨創,我國別的地方都沒有,即使有也是從南街傳承的。雙人旱船舞濃縮了河南地方民間舞蹈形式,活靈活現,富有生活情趣,鮮活具有美感。雙人旱船舞在表演過程中還配以地方戲曲,如肖恩打魚和一些地方戲片段,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舞蹈的內涵。雙人旱船來自民間,興於民間,自出現以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能從中得到所需的東西。它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本身就說明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每一個情節所表達的情景,都是真摯、真誠、真實的,它以情動容,情景交融,把情節貫穿到整個舞蹈之中。雙人旱船用舞蹈表達了一個完整的主題,完整的故事,具有鮮明的主題。

此外,表演雙人旱船舞時,舞蹈與打擊樂緊密配合,使舞蹈更有了明顯的戲劇性。省內一些著名的民間藝術專家認為,雙人旱船在河南有較大的影響,具有重要價值,它深藏於河南民間文化中,主要價值表現在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歷史價值三個方面。雙人旱船舞是中國民間舞蹈的一個代表,具有深厚的戲劇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它的結構嚴謹,是戲劇型的民間舞蹈,在中國民舞寶庫中很有特色,它的豐富內容和舞蹈特牲在我國民舞中很少見,因此,學術價值很高。專家認為,保護雙人旱船舞對漯河及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實用價值很高。由於雙人旱船舞是由單人旱船舞演變而來,是我國民間舞蹈的代表流派之一,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雙人旱船舞的現狀

鑒於南街村雙人旱船舞的藝術特徵和價值,臨潁縣文化部門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進行了大量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但由於一些表演雙人旱船舞的老藝人年老體衰,並且有的已經逝世,而學習這個舞蹈的青年人不多,舞蹈特技大多失傳,高難動作無人表演,後繼無人,因此,這一民間藝術的瑰寶亟待保護、搶救和繼承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物網 的精彩文章:

棲霞八卦鼓舞_非物質文化遺產
男歡女喜_非物質文化遺產
抬花杠_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保護非國有古建築

TAG:中國文物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歙硯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舞
非物質文化遺產——琺琅工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根雕
馬召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遊風光:沙灣古鎮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繁峙秧歌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博愛老虎棒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洮硯製作技藝
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壺
誰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舟山橄欖核雕
晉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摩拳法
屬於甘肅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工藝之泥塑、皮影戲、剪紙
從「三棟屋」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聚焦民眾生活的文化資源
都江堰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二)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看楚文化的傳承
微山湖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庄筒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