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豆腐,一種我們天天見到的中國傳統食物,有上千年歷史。近年來,小小一塊豆腐已經走出國門,成了「明星食品」。


在加拿大各地的超市裡,都能買到豆腐以及豆製品,每年加拿大人至少要吃掉2790萬斤的豆腐製品。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俗話說「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錢來又滋補」。豆製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鈣和大豆異黃酮。

其實,每種豆製品都有不同的營養特長,你可能還不知道。《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科學食用豆製品。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副主任 馮翔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興國


豆製品,營養各有特長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從廣義上來說,豆製品指的是由黃大豆、黑大豆和青大豆等以及用其加工成的食物。


相較動物肉類,豆製品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膳食纖維等成分。相較紅豆、綠豆等高澱粉雜豆,豆製品中澱粉含量少,蛋白質質量高。


除了這些共性外,不同豆製品還有自己的營養優勢。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膳食纖維高手:毛豆、豆渣


毛豆是大豆在未成熟時收穫的鮮食豆類蔬菜,它不僅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鉀、鎂元素和B族維生素含量也很高。


嫩毛豆的膳食纖維含量高達4.0%,遠超過芥菜、菠菜、莧菜、芹菜桿等高纖維蔬菜,是蔬菜中的纖維冠軍。


毛豆食用方法多樣,帶皮煮著吃或炒著吃都行,毛豆炒雞丁就是很受歡迎的菜品。


除了毛豆外,打豆漿剩下的豆渣也是膳食纖維高手,對肥胖症、高血壓、高脂血症、經常性便秘等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用它做饅頭、丸子、炒雞蛋、攤煎餅,不僅營養互補,而且口味絕佳。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補鈣高手:豆腐、腐竹、豆乾、豆腐皮


大豆本身含鈣量並不算高,而做豆腐、豆腐皮、豆腐乾時,需要加入含鈣的凝固劑,所以成就了一大批「補鈣高手」。


不同的豆製品吃法不同:


北豆腐硬度較大、韌性較強,適合煎炸、做餡。


南豆腐質地細膩,口感水嫩,適合涼拌、紅燒、做湯。


腐竹、豆乾、豆腐皮等不管炒菜還是涼拌,口感都很不錯。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維C高手:豆芽


大豆發芽後,營養跟以前大不相同,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大豆中基本不含維生素C,而每100克豆芽中含9~21毫克。

大豆發芽後,部分蛋白質會分解為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更有利於吸收。


豆芽適合久炒,最好和肉一起吃,如肉絲炒黃豆芽、水煮魚等。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礦物質高手:發酵豆製品


發酵豆製品包括豆瓣醬、豆豉、豆腐乳等。


大豆發酵後,不僅產生相當多的B族維生素,而且蛋白質變成了更容易消化的多肽和氨基酸,味道更鮮美。


經發酵後,豆子中的可溶性礦物質增加了2~3倍,再加上氨基酸和多肽的幫助,使大豆中很難被人體吸收的鈣、磷等礦物質的利用率提高了30%~50%。


多數發酵豆製品含有豆豉激酶,具有抗血栓的功能。


豆腐乳是早餐中常見的增味小菜,豆瓣醬可直接用來蘸食黃瓜等蔬菜。

吃豆製品避開四大誤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25~3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

原來,每種豆製品都有不一樣的「補」!營養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豆製品雖好,但是很多人對豆製品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紅豆、綠豆也屬於大豆製品


大豆製品一般不包括綠豆、紅豆、豌豆、蠶豆、芸豆等澱粉豆。


這兩類豆的營養構成有很大區別,澱粉豆蛋白質含量不如大豆高,且其氨基酸構成不如大豆合理,不屬於優質蛋白。


澱粉豆也不含大豆異黃酮等有益成分,其澱粉含量高,營養更接近糧食。


當然,澱粉豆類營養也不錯,應該部分替代主食。

誤區二:所有大豆製品都能補鈣


大豆本身含鈣量並不算高,其製品中含鈣量的高低與加工工藝有關。


北豆腐、豆腐皮、豆腐乾等大豆製品用含鈣凝固劑加工,是鈣的良好來源。


內酯豆腐是用不含鈣的葡萄糖酸內酯做凝固劑,鈣含量非常少。


打豆漿時一般要加入20倍的水,且過濾掉豆渣,因此,豆漿補鈣效果較差。


誤區三:大豆製品吃多了會誘髮乳腺癌


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很多人擔心它會誘髮乳腺癌。其實,植物性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樣的。


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


當人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時,大豆異黃酮表現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


當體內雌激素水平偏高時,它會表現出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許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製品不但不會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能降低其發生風險。


誤區四:痛風病人不能吃大豆製品


很多人深信大豆製品是高嘌呤食物,因此痛風病人不能吃。


雖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類嘌呤含量與瘦肉類相似,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豆類與肉類的攝入量相差較遠。


100克瘦肉很容易吃下,但吃100克大豆就有些困難了,相當於吃500克豆腐或喝2000毫升豆漿。


在大豆製品加工、製作、烹飪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嘌呤會溶解於水中而被去除。


有研究表明,大豆製品等攝入量高的人群未見其與痛風發作有明顯的相關關係。(生命時報記者 王淑穎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趙亞楠)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TAG:營養 |

您可能感興趣

買雞蛋的時候是不是都會買帶糞的?原來我們錯了,這種才有營養
原來雞蛋這樣吃更有營養,小小一枚雞蛋,居然有這麼多 「玩」樣兒
原來,有些人不適合吃鴨蛋!
蝦皮有什麼營養價值?原來這樣吃最補鈣
原來喝對茶竟然有這樣的功效!以下六種茶,你喝過幾種?
芹菜原來對我們身體的這些部位都這麼好,你還這樣不會炒
目標很簡單:賺錢養家,這樣的星座的人原來是他們!
原來喝咖啡不只是提神,還有這些好處!但是這幾種人不宜喝咖啡!
地板原來得這樣選才對!看完這幾條,我回頭就把自家的地板給拆了!
獅子頭除了用來紅燒,原來這樣燉別有一番風味,我更愛這種吃法
一碰就淤青原來是因為缺它!七個信號暗示身體營養不足!
家常菜雞、鴨、鵝哪個營養更營養,他們的區別原來在這裡!
原來,這幾種「營養」的吃肉方法都不健康,許多人都不知道!
專家標明,原來一個人有沒有滑膜炎,這樣看就知道!
補腦又養胃,原來魚肉還可以這樣吃
原來幸福的家庭都是這樣的模式,值得每個家庭借鑒!
原來菜市場里有這麼多的天然養生食材,可惜你一個都不
智商第一卻做不了警犬?邊牧,原來你是這樣的狗!
漁家菜,原來這樣吃才最好吃!
原來這才是你愛一個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