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家琴探跡

道家琴探跡

所謂道家琴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道人(包括修道的居士)彈琴操縵,其風格、曲調有別於俗家各派,頗有隱居山林修煉之士的氣息;其二是指別具道家思想和精神境界的琴樂。筆者以為後一種含義應該更貼切些,且在某種程度上,後者也涵蓋了前者。為了便於探討,試從以下三部分作初淺論述。

一、道家琴人

歷史記載有許多操琴的道長、道士、道姑、丹道家、修煉家、居士等等。據史料,早在先秦時期,於道家思想體系的形成中,已出現一批好撫琴的仙術方士。如夏代的務光,周代謝涓子,乃古之仙者,著有琴心論三篇;春秋戰國時期的寇先生、涓子、琴高等亦皆以琴載道。

漢代產生了道教,四川鶴鳴山張道陵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道教經典。後人尊他為張天師,性沉默,好古博經史,兼明星氣圖緯之學,尤妙撫琴,別具真趣。魏晉時期善琴的修行道士有孫登,人稱仙風道骨,與嵇康、阮籍唱和。後有道教茅山宗開山祖師陶弘景,亦著名琴家。

唐代道教愈盛。初唐大琴家趙耶利曾出家當過道士,他留下千古名言:[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氣之風。] 又大琴家司馬承幀,乃修煉得道之士,號白雲子,長期隱居天台山圓明宮修煉,是道教南宗的先祖,撫琴制曲,譜有琴曲《坐忘引》、《白雲吟》、《蓬萊操》。又琴家任新庭,自少學琴讀書,及長棄官抱琴攜書上嶗山白雲洞,彈琴練氣三十年,譜曲《秋山行旅》、《鵲華春山》。同期,嶗山道士還有李琴中、道姑魚玄機、李冶均善琴。

宋元時期,有廬山知名道士崔閑善琴,與東坡居士常交遊。著名琴師汪元量不願稱臣元帝,出家做道士而去。隱居太湖西山林屋洞修道的俞琰,號全陽子,嗜琴譜曲四十餘。他保存了南宋徐理的[ 南溪琴統 ],後成為明代重要琴譜[ 西麓堂琴統 ]的主體。著有[琴聲十六法]的冷謙,號龍陽子,隱居杭州吳山修道。

明清以降,道家式微,然而著名道家琴人層出不窮。著有《大還閣琴譜》和[ 溪山琴況 ]的琴家徐青山,後入姑蘇穹窿山修道。擅長彈琴的名道士有李延罡、張清夜、張鶴。嶗山道長褚守持和弟子薛一了等,再傳弟子韓謙讓道長和其高徒莊紫陽,及其再傳弟子七位人稱「七弦子」,前後相續數百年不絕。晚清青城道士張孔山自少學琴於馮彤雲,編輯《天聞閣琴譜》,改編七十二滾拂流水。其後青城尚有張伯龍、楊厚庵、龔仰之等撫琴道士。

歷來道家琴人與文人學士的交往十分密切,相互間的影響甚深。從先秦到漢唐乃至北宋,是道家全盛時期。道家之學乃諸家之綱,有「諸家皆其用,道家則其體」之說,可見道家的社會地位很高。道人琴家被視作世外高人,他們常同大文豪著名詩人詞人相往來唱和。古詩多有某大夫某學士聽某山人、某真人彈琴,這是極平常的事。其時,文人學士乃是道家琴人的知音。一個善彈,一個善聽,十分投契。例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同道士琴人李榮、王靈妃的交往,又大詩人孟浩然名句贈道士參寥「蜀琴久不弄,玉匣細塵生。絲脆弦將斷,金徽色尚榮。」

二、道家琴的本真

道家琴可以用「清、虛、玄、真」四個字來概括,獨具一派山林風氣。道家琴在總體上屬文人琴,不同於宮廷琴和演藝琴;而在文人琴中道家又同儒家、佛家的琴有所區別。這是因為道家琴是與道家的思想哲理和自身修煉相密切關聯的。

道家的理念和修煉中,道家的一個基本觀念是:「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恃」這不僅僅是一種說教,而是具體的自我調理身心的一種實踐,以取得良好的平衡狀態。這是進一步修煉,悟道、得道的基礎。道家修煉的途徑是道法自然,返樸歸真,稱之謂修真,主張調動和發揮人類自身所有的功能,使之與大自然取得和諧,溶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具體的途徑和做法有修煉內丹和太極等法,這種修煉使人摒棄一切雜念,胸中無纖塵之累,身心清澈澄淨,恢復人性原本的自然天真,就會產生逍遙物外,飄飄欲仙,進入洞天仙府的感覺,這就是悟道、得道了。

道家另一個思想層面是東漢至南北朝興起的玄學,這裡我們關心的是玄學中的「妙象盡意」同道家琴有密切關係。這種「妙象」已經不只是「清淡」而是經過精心刻畫出來的具有動態的靈感,從中可以充分顯示人性和天道的玄妙。當時就出現了玲瓏剔透的書法繪畫,還有天簌般寫心的琴樂。例如阮籍等人用嘹然長嘯來表達他內心的思緒,嵇康等人的琴音通性,清和雅靜,以示大道。長嘯和琴都看作是道家用來「窮理盡性」的妙象。只要用心去領會感悟,而無須藉助於言談文字。在這方面道家琴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儒家主張琴可以言志、可以治世,如太守密子賤坐大堂上彈琴,縣中大治。道家則認為琴者心也,是修真的一種過程,彈琴有助於無為、出世、成道。而釋家有的不主張彈琴,認為聲、色都是相,無助於戒持,無濟於成佛。但也有不少高僧大德認為琴不是一般的音樂,彈琴聽琴有助於修行入定,破孽障,發菩提心。道家琴和釋家琴有許多共同相通之處,但還是有所不同,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研究。

道家琴的核心是清、虛、玄、真。

道家琴的清、虛,來自道家哲理中的清虛,但就琴學和琴樂而言,道家琴的清,有清淡和靜的美學觀念。《老子》雲「淡兮無其味」「大音希聲」,而不應該是繁聲促節。「清冷由本性,恬淡隨人心」「曲淡節稀聲不多」,這是道家琴的本色。在具體操琴的心法和技法中要求取音清淡不濁,簡潔不雜、和靜不媚。

道家琴的虛非常有講究。按照道家虛其心,追求無為、無我的精神境界,使琴的音韻沈寂悠遠,若有若無。道家操琴尤其注重心法、技法中的虛實對比,交替運用。具體的手勢指法講究松、活、輕、幽。在命題和主題演繹中,道家往往多虛構的寓言故事,而不像儒家在琴曲中多有感情色彩很濃的寫實性情節。

道家琴的玄,是指撫琴不受過多的節制,多數道家琴曲節奏鬆散,以散板為主。遠不如演藝琴那樣格式固定刻板化。另一層意思是指玄妙、微妙。道家琴往往給人有奇妙的感覺和聯想,特別需要強調:這兒的「微」說的是微妙,就是琴曲中多有細微玄妙之處,而不是說琴音微小,微弱。不少琴人乃或稱名家,對虞山派「清微澹遠」中的「微」持有十分錯誤的認識和誤解。

道家琴的真,是在道家修真的指導下,體現道法自然,返樸歸真,一派天真之趣。這一點在許多道家琴曲的立意命題中有充分表達。這也是同儒家琴很不一樣的地方。再從另一層面看,道家琴常常會真真切切地流露撫琴人的真性情。而不象演藝琴那樣在演戲給人看,彈琴給人聽。道家琴人真情的流露也只在一瞬間,大部分是在含蓄中淡淡如流水。

三、道家琴曲舉例

史書記:「師曠鼓琴,六馬仰秣。」「玄鶴鳴舞,淵魚出聽。」這是道家琴曲通天地自然的真切描述。同儒家琴曲比較很不一樣。道家琴樂的氣韻生動,聲調散淡、疏朗、自由,不拘節拍。尤其是泛音和變化音的運用,豐富多彩,高古神奇,靈動玄機,天人道妙。

早期的道家琴曲,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有修煉功能。如《採真逰》、《頤真》、《孤館遇神》、《崆峒問道》、《遯世操》、《逍遙逰》、《騎氣(亦名神逰六合)》、《凌虛吟》、《仙山月》、《鶴鳴九皐》、《莊周夢蝶》、《石上流泉》、《佩蘭》、《忘憂》諸曲, 這些道家琴曲大都譜寫於東漢—魏晉—隋唐期間,我們可以從琴曲的古指法和氣韻特點作此判斷。例如,《碣石調幽蘭》是五代梁時丘明所傳,可以推算其成譜的年代或許在南北朝之前,這首古曲的指法有個特點,就是「全扶」比較多。而上面舉例的琴曲中也有多用「全扶」的手法。

唐宋時期譜寫的道家琴曲也不少,但是同早期的道家琴曲比較,在指法和氣韻方面已經有明顯差別。如《忘機》、《玄默》、《清虛吟》、《秋水》、《山居吟》、《懷古吟》、《山中思友人》、《鶴舞洞天》、《雙鶴聽泉》、《列子御風》、《靜觀吟》、《鷗鷺忘機》、《平沙落雁》諸曲。 明清以降,就很少有譜寫道家琴曲了。偶爾見到幾曲,如《岳陽三醉》、《羽化登仙》、《養生主》、《挾仙逰》等。 其曲調富有音樂性,缺乏古樸散淡的質地。 而且,彈奏和傳授道家琴曲的甚是稀少,許多古老而優秀的道家琴曲瀕臨失傳。也許在道家仙山洞府,還有修煉的有道之士保存著些許道家琴這份珍貴遺產。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韋編三絕》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綠色,讓世界安靜下來
上游天柱 下息雲峰
撫琴,雅緻生活!
上司索畫,送「老子不高興」
舊王孫溥心畬寫的菜譜,北京保利拍賣52萬元成交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家葯膳
道都尋道:探尋道家養生之道
傳統的道家是儒道不分家的道家
道家駐顏術(附:道家還童顏功)
道家修煉七說
黃老道家與陰陽家
什麼是道家丹道
諸子百家之道家
道家香話 道教與香
商聖范蠡為何出自道家?談談《道德經》中的商道思維
道教,道家思想中的天道
丹道竟然是道家仙術中的旁門左道?
道家香話——道家用香的起源
《道德經》與道家人物——孫思邈
道家丹道流派
茶道與道家的傳說
老子與道家哲學
為何說大唐佛家上,道家中,儒家下?從「皇家寺廟」法門寺探究竟
道家駐顏術
道教與道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