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一聲聲曾經飄蕩在街巷的吆喝聲

那一聲聲曾經飄蕩在街巷的吆喝聲

假如說曾經的老成都是一個恬靜而羞澀的西蜀小城,那麼如今的成都已然完全是一個渾身透著躁動的大都市。如同森林般的鋼筋水泥造就的房子越修越高,四通八達的的公路越修越寬卻是越來越堵,一環套一環的公路則把這座城市箍的緊緊地如同馬桶似的。

過去那種「抵攏倒拐」、蜿蜒伸展的道路漸漸消失,臨街房屋再沒那可以隨意拆卸的門板,僅存不多的老公館已變成僅供遊客瞻仰的城市遺迹,曾經飄蕩在城市小巷的叫賣吆喝聲,早已被穿梭不停地汽車發動機的聲音所淹沒在歲月里。

呵,那種吆喝聲喚醒了我們對成都的曾經的回憶,那曾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吆喝聲如同一支撩動情懷的交響曲,勾起了清晰的記憶。

這首城市旋律每天都會從清晨就開始彈奏,伴隨著一聲:「倒桶子咯!」就刺破了一夜的寧靜。每天一早收集糞便的人都會拉著一架糞桶架架車進城,人們紛紛睡眼稀鬆地推開房門,倒著馬桶,洗涮著馬桶,這是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

那時,成都大多是平房,有廁所的非常少,馬桶就成了家家戶戶的必備物件。

接著,就是一聲聲:「豆漿,甜豆漿,熱豆漿」的吆喝聲飄了過來,聽著是那樣的誘人,一兩分錢就可以買上一大碗熱豆漿,如果再有一根油條,那就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賣發糕!」「蒸蒸糕!」又一波叫賣聲掀起高潮;「打牛奶咯!」那時牛奶屬於高檔飲品,得要兩角一斤,也可以買半斤。

如果是冬天,還能聽到賣羊肉湯的喊聲。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給兩毛錢舀多少湯都行,端回家後和頭天的剩飯一起煮,加上自家腌制的泡菜,味道簡直不擺了。

冬天還聽到「賣辣菜」的叫賣聲,所謂辣菜也叫沖菜,會裝在背篼里一個盆子裡面,然後用小被子捂得嚴嚴實實的。通常一聲「賣辣菜」後面,一群孩子都會附和道:「賣辣菜,你不拿錢,我不拿菜!」恰如川戲裡的幫腔一樣。

早上8點以後,上學、上班的都走了,街上、院子里逐漸安靜下來。但緊接著又逐漸響起市井交響曲的新樂章。

「賣小白菜兒!」「賣白菜秧兒!」「賣青頭兒蘿蔔!」這些帶著兒化音的叫賣聲非常好聽。

農民們或挑著擔子,或拉著小架子車,把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帶進城裡來賣,留守在家的大爺、太婆們開始和賣菜的討價還價。叫賣內容隨著季節上市蔬菜的變化而變化。

「倒渣滓!」「倒炭灰!」那時,每家每戶都燒蜂窩煤,產生許多炭渣。每天上午,專門有人拉著架子車搖著鈴鐺來收集垃圾和炭渣。人們很自覺,普通垃圾和炭渣都分開裝在爛得不能再補了的盆子里,聽到鈴聲就端出來倒掉。

「賣涼衣竿!」筆直細長的竹竿是每家每戶晾晒衣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星期天,晾衣竿朝兩間房子上一搭,各種衣物、被單就成了大院里的一道風景線。平時,上班族趁天氣好把衣物、被子拿出來晾曬,臨走時交代一聲:「趙婆婆,我的東西晾起的,如果下雨請幫我收一下哈!」「要得,你放心嘛,保證不會出問題!」鄰里之間十分隨和。

「賣青果!賣合江縣的青果,清熱又清火!」「賣荷葉,一分錢一張!」盛夏酷暑時節,這些東西最受歡迎。

「撿亮瓦,撿漏瓦!」老成都多為瓦房,因為風吹雨打,加上貓兒在房上踩踏,屋瓦容易損壞,需要經常翻檢。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專門檢修屋瓦的行當。撿瓦匠肩扛長梯,在小街小巷穿行。如若遇到哪家瓦壞屋漏,一聲招呼,就支起梯子麻利地爬上房頂檢修爛瓦。有時候,頑皮的小孩會跟在匠人後面喊:「撿亮瓦撿漏瓦,不撿不漏撿了包漏!」喊完,就一溜煙地跑了。

「補銻鍋,補鐵鍋!」「補洋瓷碗盆盆!」「補碗!」補鍋匠擔一挑子,手拿一串鐵片,邊走邊甩動鐵片,發出清脆的聲音,同時還不斷吆喝。當時,瓷碗比較貴,摔壞了都要補好再用,好些人家的碗都有補丁。這是現在的人難以想像的。

「賣蜂窩煤奏奏!」「賣桐油石灰!」「賣燈草!」…… 桐油石灰是用來補木桶、木盆的;燈草,據說煮牛奶時放一些可以起到清熱的作用。

「補涼席!」夏天使用的涼席壞了也有專門修補的篾匠師傅上門服務。

「彈棉絮!」棉絮用久了會板結,需要重新疏彈使之鬆軟。於是就有了用最原始的辦法來疏彈棉絮的手工業者:他們背一張巨弓,手拿一個木錘,遇僱主,就地擺開家什干起活兒來。於是,或院子里,或街頭巷尾便響起彈棉花的聲音。也會有孩子跟著喊:「彈棉花,腳也彈,手也彈,彈不好,不要錢!」棉花彈好後,彈彈匠會用一個圓形狀猶如盾牌的木質盤盤來壓棉絮,人站在上面全身扭動著,猶如舞蹈一樣,煞是好看。

「磨剪刀,起菜刀!」一串鐵片在磨刀人手中有節奏地敲打著。磨刀人肩扛一條綁了厚厚磨刀石的凳子,吆喝聲具有獨特的成都味道,不同於北方「磨剪子來鏹菜刀……」這樣的吆喝聲。

「收廢品!收爛布巾巾(爛衣物),爛棉花爛罩子(成都方言:蚊帳)!」「收破銅爛鐵,爛鐵鍋爛銻鍋!」現在誰還收爛布巾巾、爛棉花呢?收廢品的已經發展到收彩電、冰箱、電腦了,而且還懶得吆喝,用電喇叭招攬生意。

下午,老成都街道上會更熱鬧。

「賣冰糕,果汁冰糕四分兒,牛奶冰糕五分兒!豆沙冰糕五分!」小販把一個方形的保溫木箱挎在身上,一邊走一邊叫賣,他們把涼爽帶給市民,而自己卻累得滿頭大汗。後來發展到用自行車拉著冰糕箱沿街叫賣,再後來這種行當就消失了,因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電冰箱,冰糕也幾乎被各種美味的雪糕和冰激凌取代。

「叫咕咕,南瓜花!」翠綠色的昆蟲蟈蟈也能成為孩子們的玩物。裝蟈蟈的小籠子用麥稈編成,各式各樣,簡直就是一個精巧的手工藝品。

「叮噹叮噹叮叮噹噹!」這是賣麻糖(一種用麥芽糖製成的糖)的小販用一個薄鐵片和一把小錘敲出的極富音樂感的聲音。小孩子一聽到這清脆的敲擊聲就會纏著媽媽:「我要吃白麻糖。」賣麻糖的小販用手中的鐵片做刀,小錘輕輕一敲,一塊麻糖就被敲下來了。那東西怪得很,如果單用手而不用鐵片和小錘,是無論如何也弄不下來的。成都人有一句俗話「冰糖服燒,麻糖服敲」,說的就是敲麻糖。

還有騸雞的。城裡一些婆婆大娘自己喂有雞,那時的人們碗中缺少油水,為了使公雞長得肥一些,就將其騸了,有點小殘忍,將雄勢的公雞變成太監雞。於是,便產生了專門騸雞的行當。

騸雞者一般不吆喝——大概覺得吆喝聲太難聽了,就是喊也是很短促:「騸雞!」

騸雞者手拿一面巴掌大的小鑼,不時敲一下,只要聽到「咚」的一聲鑼響,就知道騸雞的來了。這算是老成都市井交響曲中的打擊樂。

「賣稻草」,「修繃子床」,稻草是鋪床的,繃子床是比較高級的。

「爆米花!」這個是娃娃些最高興的時候,可以自家出柴火,也可以用爆米花帶的,只是價格要貴五分。

「有廢舊書報拿來賣!」「有牙膏皮拿來賣!」這些都是娃娃喜歡乾的事,多少可以弄點零花錢,牙膏皮皮好像是兩分錢一個。

下午四五點鐘左右,報販開始叫賣《成都晚報》:「賣晚報,成都晚報!」有的報販還將當天報紙上的重要內容吆喝出來:「我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昨天開始轟炸越南北方,我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今天晚上周企何在錦江劇場演出拿手川劇!」「人民電影院單機連放,上映驚險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

傍晚,一個很有韻味的聲音響起:「蚊煙兒喲蚊煙兒,買二仙牌香料喲,蚊煙兒……」賣蚊煙的手挎一長籃,籃內整齊地放著長條形的「蚊煙」,一邊走一邊唱,富有音樂節奏。

當時各家各戶沒有今天這種滅蚊藥片,甚至連盤香都沒有,最常見的就是紙包著用鋸末和了「六六六」粉做成的蚊煙,點燃後非常嗆人。

當家家戶戶都點起「蚊煙兒」,關起門窗熏蚊子的時候,大人們便三三兩兩圍坐在院子里,手搖大蒲扇,天南海北地擺龍門陣。女孩們則靜靜地坐在旁邊聽外婆、奶奶唱一些莫名其妙的兒歌:「月亮月亮光光,芝麻芝麻燒香,燒死麻大姐氣死幺姑娘……」「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打燒酒……」

這時,男孩們就在院子里、大街上、小巷深處瘋耍,不時發出「沖啊、殺啊」的喊聲。或者「跳拱」,「鬥雞」,「藏蹌蹌貓」。

九十點鐘,「蚊煙兒」熏完了,天色也區嘛黑了,大人們呼喚自家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三娃子,快回來洗澡睡覺了!明天還要上學得嘛!」「周大毛,還不回來嗦?想吃筍子熬肉了哇?」接著就是小鳥歸巢的聲音:「明天再來哈!」「要得!」

「還有沒得人沒有回來?關大門了哈!」各家院落隨即響起關門、上門栓的聲音。我家曾有個鄰居,有十一個孩子,他家常常會遺漏一兩個孩子,都是第二天早上開門時,才發現還有孩子被關在門外面。

老成都的市井交響曲在奏完最後一個音符後,喧鬧了一天的街巷漸漸安靜下來。

回憶其實是一種病,一種沒完沒了的病,我們卻陶醉在這種病里,不想痊癒。

再見,下篇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叔閑譚 的精彩文章:

關於電影的那些陳年往事

TAG:平叔閑譚 |

您可能感興趣

熱鬧的街巷 歡聲笑語後 他們用汗水鑄就祥和的節日
被稱為什剎海名稱最美街巷之一的樂春坊,有什麼來頭?
集中整治小街巷,停在這裡的車要小心了!
火霞:街巷空空,我愛這城池的清靜
走進街巷|你不知道的老滸關八景,藏在了歷史車輪的歲月里
記憶中的老街巷口,有沒有一條等你回家的狗?
禪意古寺,煙火氣的市集,文藝街巷,清邁有剛剛好的美食和柔情
建築師大筆一揮,便有了風的街巷、光的天堂
深藏孝感街巷的包子鋪,每天賣到上千份,每一口都是老街的回憶……
遊走黎平翹街,這人文厚重的深深街巷,究竟是誰故鄉
拾載耕耘在廈門,街街巷巷生心相,曾鳳飛的十年間……
從尖沙咀吃到上環,在街巷裡尋找最對的港味美食清單
從尖沙咀吃到上環,在街巷裡尋找最對的港味
比回民街還好吃的街巷!
朝鮮平壤街巷見聞,宛若我們三四線城市的味道
在那個老街巷口,你還記得那條每天等你回來的狗子嗎?
「滋味」老街巷,香留口齒間!深扒杭城這條市井老巷,承包所有你對老底子味道的念想
清朝有一種職業,搞不好要掉腦袋,如今大小街巷都是,收入很高
二十多年的生煎老店搬遷進了背街巷子里,大冷天顧客打著哆嗦也要排隊買!
寫在氹仔街巷裡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