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圓明園畫家村研究三二:完結篇之集體撤離

圓明園畫家村研究三二:完結篇之集體撤離

本公眾號將以連載的方式獨家推出我歷時六年(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四年,耶魯大學歷史系一學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一年半)完成的博士論文:《圓明園畫家村研究》。以下是連載三十二。

為了方便手機版本的閱讀,我對本章節原文和注釋均做了調整。如果有需要引用本論文作為後續研究的讀者,可以考慮前往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或者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圖書館,查閱本論文的紙本原文。

第六章圓明園畫家村的解體(1995年)

6.2收容遣送

6.2.3收容遣送制度的撤銷

2003年3月,廣州發生了「孫志剛事件」1,該事件直接導致了收容遣送制度的最終撤銷。比起最終算是「有了說法」的孫志剛,其他收容遣送制度的受害人們隨著舊制度的廢止,似乎只能夠選擇原諒歷史。 其實孫志剛之前就不乏冤魂2,但是作為大學畢業生的孫的死引起了公憤,媒體以及學者們不懈的關注總算是撼動了已經實施二十餘年、早已走偏的制度。

「2003年6月20日,國務院在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廢止《收容遣送辦法》,頒布新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1號),並於2003年8月1日實施。」3新的管理辦法,針對已經廢止的舊辦法作出了修改4。曾經被不正當收容過的人們,姑且將此當作政府發出的道歉書。

6.3 解體

6.3.1 藝術家集體撤離

根據圓明園藝術家王秋人等收集整理的《圓明園畫家村大事記》記載:「1995年10月25日 海淀青龍橋派出所最後通牒居住藝術家搬離圓明園村,次日未搬離的藝術家均有了深刻難忘的記憶,圓明園畫家村歷史由此結束!」由於「大事記」廣為流傳,而當年的親歷者大多已經忘卻了確切的日期,於是在眾多訪談中當藝術家被問及最後離開圓明園畫家村的具體時間時,都會說出「1995年10月」甚至「1995年10月25日」這個流傳很廣的畫家村解體時間。

但是,趙亮的紀錄片《告別圓明園》記錄了最後一批圓明園藝術家離開畫家村的影像,時間是1995年11月15日之前的幾天。

藝術家準備離開圓明園,拍攝時間:1995年

圖片來自:趙亮的紀錄片《告別圓明園》靜幀

溫泉在唱歌,拍攝時間:1995年

圖片來自:趙亮的紀錄片《告別圓明園》靜幀

「1995年11月10日,楊衛畫室。楊衛在做最後的收拾,將一些畫裝上一輛小號的三輪車,裝滿後試圖騎上三輪車,未果,只能推著;夕陽西下,楊衛推著三輪車走過達園賓館門前。」5此時的楊衛還沒有找到房子,只是暫且把東西寄放在游湘雲處,游剛租下了位於北京大學西門對面婁斗橋的一處房子。

楊衛在搬家,拍攝時間:1995年11月10日

圖片來自:趙亮的紀錄片《告別圓明園》靜幀

「1995年11月10日,圓明園134號,女藝術家石頭的畫室。石頭著紅衣、紅裙,板寸狀的短髮,正在搬家;畫室幾乎已經空了,石頭做最後的收拾:卷地毯等。」6但是石頭在2005年接受訪談時,自述於1995年10月離開畫家村7。

「1995年11月10日,摩根畫室。摩根說:『正在找(房子),還沒決定呢!15號之前反正必須搬就行。』」8但是摩根2006年接受訪談時,肯定地說:「最後是夏天的時候搬走的。」9

「1995年11月10日,張洪波畫室。張洪波說:『15號!15號之前必須搬家。』」10但是張洪波在2006年接受訪談時,自述於1995年10月離開畫家村11。

紀錄片《告別圓明園》的結尾部分是伊靈搬家的記錄,當時伊靈已經在香山附近找好房子:「1995年11月13日,伊靈畫室。伊靈在做最後的收拾;裝車,摩根、黑月、張洪波幫忙拎東西;搬家的卡車駛出福緣門,路過達園賓館,駛向香山方向,一路有明顯的城鄉結合地帶的景象。」12?

伊靈在搬家,拍攝時間:1995年11月13日

圖片來自:趙亮的紀錄片《告別圓明園》靜幀

當時管轄福緣門區域的青龍橋派出所,勒令藝術家們搬離的最後期限是11月15日。這個時間與「浙江村」清理整頓的時間也相吻合:「11月11日。政府召開清理工作誓師大會。2000名工作組成員、600多名公安武警參加大會。主會場設在光彩體育館,同時設了6個分會場。」13;「11月13日。在『浙江村』內廣泛張貼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通告》14。」15

1995年11月15日之後,個別藝術家如祁志龍和徐一暉,仍然潛居於福緣門及其周邊,但作為整體的圓明園畫家村就此解體。1997年夏天,祁志龍與徐一暉一起離開畫家村,他們是最後離開畫家村的兩位藝術家16。

6.3.2 藝術家去向

有關圓明園畫家村解體之後藝術家的去向,本研究只追究藝術家離開圓明園後的第一去向,至於藝術家再往後的去向在此就不再追蹤。

圓明園畫家村解體之後,部分藝術家離開了北京,另有一部分藝術家如邵振鵬17,王秋人18、鹿林、黑月、張洪波19等直接搬到了當時的通縣,因為方力鈞、張惠平、岳敏君、畫家王強、楊少斌、馬子恆20等早在畫家村正式解體之前已經遷往通縣的宋庄,這無形中使得通縣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伊靈於1995年11月13日搬離畫家村,遷往香山,當時和伊靈一起暫住香山的藝術家還有董璐、女藝術家石頭、韋申、王慶松等,但是不到兩個月,他們就被當地的片警驅散21。

劉鋒植、高強、龐永傑、艾麗、饒松青、苟紅冰、孟浪、張東、周詹鴻等一批藝術家遷往了位於北京朝陽區四元橋附近的東壩河22。

劉彥、王邁、劉輝、任芝田等搬到了清華大學北門,徐若濤、楊衛等搬到清華南門。清華北門最早是詩人俞心焦的據點,當時清華北門外還是農民的菜地,其間有一些農民的院落。

畫家村解體之後,流落到東壩河以及清華北門等地的圓明園藝術家也沒有能夠在這些地方長久聚居。幾年之間,因為當地片警的干預或者拆遷改造,藝術家只能再次搬離,大多數藝術家最終陸續遷往通縣的宋庄和濱河小區。

一部分藝術家聚居在宋庄:「宋庄藝術村的最初形成,是與圓明園畫家村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繫的......1994年初春,畫家方力鈞、劉煒、張惠平、楊茂源、王音和批評家栗憲庭等人就相約找到了宋庄。選擇宋庄的原因是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但又沒有徹底脫離作為文化中心的北京。同時,這裡的院落十分大,多為傳統的四合院格局,青磚灰瓦、花格窗子,透著質樸和傳統之美。不遠的潮白河,近處的碧綠農田都給人以開闊舒暢靜謐的感覺。他們感覺這裡十分適合居住和安靜地畫畫,於是就相約在宋庄小堡村買了房子作為居住地和工作室。半年後,圓明園其他的一些藝術家楊少斌、劉楓華、馬子恆、張鑒強、張民強、姚俊忠、王秋人等也聞訊趕到小堡村買了房子。他們是最早轉移到宋庄的藝術家。1995年秋,由於圓明園的畫家被遣散,無所適從的畫家們紛紛尋找新的出路,於是,房價低廉而又已然小有規模的宋庄小堡村也就陸陸續續迎來了從圓明園撤出的藝術家,最早的有鹿林、陳牧(四毛)、王慶松等人。一兩年後,許多圓明園藝術家如楊衛、王琰等人從其他地方陸續輾轉到宋庄定居。可以說,最初一批宋庄藝術家是自覺逃離喧囂、自覺尋找安寧的創作環境,而後來的畫家則是被迫逃離國內第一個藝術聚集區,被迫尋找新的棲息之地。所以,後來的學者們說:宋庄藝術區的形成,是一種政治給予的機緣。」23

還有一部分藝術家聚居在濱河小區一帶:「1994年-1995年的時候,畫家黑月和他的朋友在這裡以500元的價格租下了90多平方米的2居室,不同於一般的居民小區的是這裡的客廳很寬大,這裡很快就被從圓明園畫家村搬出來的畫家們看重,劉鋒植、劉崢等率先搬來,在他們之後,其他的藝術家也陸續從房租價格昂貴的城裡搬到濱河小區。據不完全統計,在1998年的時候,居住在濱河小區的畫家人數就已經達到40多人,至今,分布在十幾棟樓房當中的畫家有70人左右。與宋庄畫家村相異的是這裡的畫家擺出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各自做自己的藝術,過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在某個傍晚想找幾個人吃飯,要打若干個電話誘惑,並且還會有幾個因為各種原因拒絕的。」24

圓明園畫家村解體之後,大多數藝術家並沒有「立刻」追隨方力鈞、岳敏君等先期進入的成功藝術家遷往宋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當時絕大多數藝術家是以購買當地農民的房產的形式進駐宋庄,雖然在當時也可以說是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房產,但對於大多數藝術家,要在短時間內湊齊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的款項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其二,宋庄距離北京市內相比圓明園、東壩河甚至香山都遠得多,當時有自己的汽車或者準備購買汽車的藝術家鳳毛麟角,並不是每一位藝術家都能夠像方力鈞一樣,遷往宋庄後隨即考慮取得駕駛證、購買汽車的事情:『Songzhuang is now conveniently linked to the capital by a fine new express highway. In 1994, there were only byroads and dirt tracks. The first thing Fang Lijun did was to get his driver』s license.』25;其三,交通不便使得許多藝術家不得不過起相對與世隔絕的生活:「1995、1996年的宋庄,還沒有後來被傳媒描述的那樣詩意和浪漫,那時候被迫居住在那裡的畫家感到最多的是寒冷和孤獨,好像徹底被城市遺忘的一群孩子。人數少,是一個主要原因,可以一起聚會喝酒吃肉的朋友不多,反覆見面的只是幾個熟悉的面孔。而圓明園雖然也一樣貧困,但是圓明園熱鬧的大集體生活使得所有生活上的困難都顯得無足輕重。更重要的是,已經形成藝術家聚集規模的圓明園裡有希望—有賣畫和成名的希望。而在偏僻的無人問津的宋庄,這一切都重新變得無比渺茫。」26

藝術家饒松青記錄了1996年初剛在宋庄安頓下來後的生活: 「1996年初我和女友小杞在通州宋庄的辛店村買下了一個獨院,年底我們結婚了,一切都平平淡淡,也許經過太多折磨之後的一點喘息,也是無上的享受,在這裡我才重新思考並延續自己的藝術。96年-98年是宋庄比較寂寞單調的時期,除了早期94年進駐小堡的藝術家之外,新的藝術家進駐的很少。此時徐志偉在本村買下一院落,幾乎成了我們的喜事,也通過他們認識了鮑智明,在當時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因為他與我處境相同,都在努力對自我進行梳理,對當時發生的一切現象作出自己的判斷。每逢周六、周日,徐志偉夫婦總會帶城裡的朋友來此小聚,我似乎把這常例般的聚會當作與外界的唯一溝通橋樑,畢竟當時交通不便,手頭拮据,進一趟城太不容易。偶爾進城看望東壩河寄居的朋友們感受到的是生存的艱難與酸澀。」27

6.3.3 藝術家心目中的圓明園畫家村

2005年,在圓明園畫家村解體十周年之際,47位曾經在畫家村生活過的藝術家各自用簡短的話語回顧了他們心目中的圓明園畫家村28。他們談到最多的依次是藝術創作、無法忘懷、友情、生活的勇氣、自由等,參見下圖。

藝術家心目中的圓明園畫家村

6.4 本章小結:圓明園畫家村解體的原因

1995年秋政府勒令藝術家搬離福緣門區域、以及之後若干次的收容遣送,是畫家村解體的直接原因,收容遣送給藝術家造成的精神傷害深刻並且持久。不過當時的收容遣送並不是針對藝術家,而是指向所有外地流動人口的管理辦法,同時期北京的「浙江村」、「新疆村」等的收容遣送都屬於常態的工作項目。

作為現今已經廢止的收容遣送制度,可以說政府已經承認了它的不恰當性。但是,在人存在之根本缺失的場域里, 城市、村莊更何況這名不正言不順的畫家村、人,其實都是「維護國家局勢和社會整體穩定」主導之下的棋子,圓明園畫家村解體若干年後的今天,藝術家聚集地的命運依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注釋

1 參見《孫志剛事件》,http://zh.wikipedia.org/zh/%E5%AD%99%E5%BF%97%E5%88%9A%E4%BA%8B%E4%BB%B6,2011年1月14日。

「孫志剛(1976年-2003年3月20日),湖北黃岡人,2001年畢業於武漢科技學院藝術系藝術設計專業,2003年2月24日被廣州市達奇服裝有限公司僱傭。由於剛來廣州,他未辦理暫住證。3月17日晚上他出門上網,也沒有帶身份證。在當晚11點左右,他在路上被查暫住證的警察送往黃村街派出所。在這裡,他打了一個電話給朋友,要求對方把他的身份證明文件送往該派出所。可是當對方到達派出所之後,才發現孫志剛已被轉送往收容站,其收容表格上莫名其妙說其是三無人員,符合收容條件,而事實是孫本人有正常住所,有合法工作,有合法的身份證件,並不符合收容條件。3月20日,孫志剛被發現在一家收治收容人員的醫院死亡。

官方最早堅持他是正常因病死亡,但在《南方都市報》記者陳峰、王雷調查後,發現他是被毒打致死。後官方不得不重新進行調查,最後公布的結果是孫是在醫院中被護工和同房病人毆打致死。廣州市當局後來拘捕了喬燕琴等十多名涉案人士,並於同年6月9日一審判決主犯喬燕琴死刑及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第二主犯李海嬰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其餘十名罪犯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無期徒刑。另有六名有關官員因而被控瀆職罪,判監一至三年。」

2 參見費勤(上海市盧灣區人民法院)編寫:《曹祖富不服上海市遣送站收容遣送決定案》,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1992~1999合訂本》,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9,第217-220頁。

3 王齊彥主編:《中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第166頁。

4 參見廖益光主編:《社會救助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第98頁。

「《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的基本精神

1. 切實保護人格尊嚴不受到侵犯。受助人員在受助期間其人格權得到尊重和保護。長期以來,人們對1982年頒發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批評最多,最激烈的一條就是違反憲法的規定,侵犯公民的基本權利。2003年頒發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注重保護人身自由權利。規定流浪乞討者到救助站來去自由,實行開放式管理。受助人員在受助期間其人格權得到尊重和保護。《救助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受助人員應按性別分室居住,女性受助人員應由女性工作人員管理;第十四條規定的救助站工作人員「八不準」中,絕大部分是規定不準侵犯受助人員人格尊嚴的,如,不準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不準使用受助人員為工作人員干私活;不準調戲婦女等。

2. 受助人員有獲得物資幫助的權利。在救助期間,受助人有獲取基本生活條件的權利,《救助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受助人員有權獲取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物及符合基本條件的住處;有獲取健康保障的權利。受助人員在救助站內突發急病的,有權獲取及時送醫院救助的權利;有免費獲取救助的權利。第十條規定,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員、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收取費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組織受助人員從事生產勞動;有獲取妥善安置的權利。第七條規定,對沒有交通費的受助人員,在返回其住所或者所在單位的,有免費獲取乘車憑證的權利。第十一條規定,受助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有獲取照顧的權利,對無家可歸的,由其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3. 受助人員有財產不受到侵犯的權利。《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救助站應當保障受助人在站內的人身安全和隨身攜帶物品的安全;第十四條規定,救助站工作人員不準敲詐、勒索、侵吞受助人員的財物等。」

5 參見「1995年11月10日楊衛搬家」場景,趙亮:《告別圓明園》,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6年。

6 參見「1995年11月10日石頭搬家」場景,趙亮:《告別圓明園》,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6年。

7 參見石頭訪談,採訪人:陳麗莉、李天慧,整理人:陳麗莉,時間:2005年9月27日,地點:北京通州武夷花園石頭家。

「李:最後搬走是什麼時候?

石:95年嘛,95年10月的時候,那是最後的期限,就是如果不搬走的話,可能就更麻煩了。」

8 參見「1995年11月10日摩根畫室」場景,趙亮:《告別圓明園》,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6年。

9 摩根、郭健、陳逸青訪談,採訪人:陳榮義,整理人:陳麗莉、熊焰,時間:2006年12月27日,地點:北京工人體育場北門現在畫廊。

10 參見「1995年11月10日張洪波畫室」場景,趙亮:《告別圓明園》,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6年。

11 參見張洪波訪談,採訪人:陳榮義,整理人:陳麗莉,時間:2006年3月4日,地點:北京西南民族菜餐廳。

「陳:你最後搬出圓明園是什麼時候?

張:圓明園是什麼時候結束?95年吧?!

陳:95年10月份。

張:就是95年10月份。

陳:你就是在10月份驅散的時候搬走的啊?

張:對。

陳:那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搬出來?有沒有被警察抓過,或者是拘留過?

張:叫去過,但沒拘留。」

12 參見「1995年11月13日伊靈搬家」場景,趙亮:《告別圓明園》,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6年。

13 項飈編著:《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8,第426頁。

14 參見項飈編著:《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8,第559-561頁。

「北京市人民政府1995年11月13日頒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清理整頓丰台大紅門地區的通告》。」

15 項飈編著:《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8,第426頁。

16 參見祁志龍訪談,採訪人:楊衛,整理人:陳麗莉、李天慧,時間:2005年9月8日,地點:北京費家村祁志龍工作室。

「楊:好像你是最後一個搬出圓明園的?

祁:對,我和徐一暉97年離開的,我在圓明園時買了富康車,是96年12月買的,買了以後我又在那住了半年,差不多97年的夏天離開的,我在那住得真夠長的。」

17 參見胡傑:《遷徙的藝術家》,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5年。

18 參見王秋人訪談,採訪人:陳榮義,整理人:熊焰,時間:2005年12月,地點:北京宋庄王秋人工作室。

19 參見張洪波訪談,採訪人:陳榮義,整理人:陳麗莉,時間:2006年3月4日,地點:北京西南民族菜餐廳。

20 參見栗憲庭:《只是想住農家小院》,http://www.songzhuangart.com/shl/lxt.htm,2011年3月14日。

21 參見伊靈訪談,採訪人:熊焰,整理人:熊焰,時間:2007年5月23日,地點:北京宋庄畫家大院:伊靈、賈穹工作室。

22 參見胡傑:《遷徙的藝術家》,拍攝時間:1995年,製作時間:2005年。

23 金燕:《宋庄藝術家群落的前世今生》,楊衛主編:《中國當代藝術生態》,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10,第45-46頁。

24 費邦仁:《嬗變的濱河小區》,楊衛主編:《中國當代藝術生態》,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10,第42頁。

25 Karen Smith, 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 Scalo Verlag AG, Zurich, 2008, p.156.

26 金燕:《宋庄藝術家群落的前世今生》,楊衛主編:《中國當代藝術生態》,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10,第46頁。

27 饒松青:《在現實中遊盪》,文本來自圓明園畫家村文獻編輯辦公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歷經十六年調查研究《村寨里的紙文明》新書首卷在京發布
國家天文台科研團隊揭開星團研究中的藍離散星之謎
科學家揭開星團研究中的藍離散星之謎
《改變心理學的四十項研究》
「三蘇研究」一大家——寫在《曾棗莊三蘇研究叢刊》出版之際
科研人員揭開星團研究中的藍離散星之謎
LR英文研究俱樂部 第六十三至七十二期書籍分享
四畫僧石濤晚年離開佛門改信道教研究
水墨家園書畫研究院
劉明:譾說拓展《文選》研究的三種視角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第三十三輯 目錄
三八紅旗手標兵事迹:航天科研研究院楊 玲
深入研究寶珀五十噚
武漢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作品展開幕
《中國書法·書學》:千唐志齋館藏唐代墓誌書法分期研究
栗鄉詩書畫研究會桃花吟聯詩
《中國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一書讀懂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
科學家公布關於三體星系的一項新研究
刊發初二學生的兩篇《紅樓夢》研究論文,讀了有什麼想法?
五氧化二鉭晶格結構研究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