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然度夏,夏季養生亦有道

安然度夏,夏季養生亦有道

夏季,天地之氣濕熱交蒸,各種疾病易發。同時,由於天氣炎熱難耐,人們的心情也難免煩躁。怎樣才能安然度夏,又能兼顧養生呢?《養問·四氣調神》中有云:「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心氣」夏季易受傷

夏季是陽氣盛壯於外的季節,這種盛壯的陽氣在人體的生理、病理活動上也有體現。就外在徵象來說,一般人到了夏季均有面色紅潤、出汗增多的徵象,而在人體之內,夏季的脈象一般要比其他季節來得浮而偏洪。各種陽虛寒盛的患者,到了夏季病情會好轉,如關節疼痛等會趨於緩和。

在人體五臟中,與夏季相通應的是心,這種通應性表現為:一方面,夏季人體心氣最易於受傷,即炎熱的暑邪最易傷心。臨床上,如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在高溫的天氣下病情往往會加重;另一方面,人體亦處於心氣功能的影響之下,心的功能在夏季表現最充分。

心是人體精神活動的主宰,《黃帝內經》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之說,又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黃帝內經》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是由心在主持著。這種觀點,不限於中醫學理論,中國傳統文化均習慣於用「心」來表達與思想、情感等相關的精神活動,諸如「心想事成」「心情」「心思」等,「心」是精神活動的代稱。因此,到了心主令的夏季,人的精神自然變得非常飽滿,思維活躍、情感豐富。

夏季養心「三字經」

夏季,天氣太熱一方面會消耗人體陽氣,另一方面,被稱為「心之液」的汗液流失過多,自然更易對心臟功能造成損害。此時,調養應謹記養心三字經——養心陽、養心陰、養心血。

養心陽:心陽虛是心氣虛的發展,是心臟功能減弱的一種表現。心陽虛者經常出現心慌氣喘、面色蒼白的癥狀,這類人一定要避免出汗過多,以免傷了心陽。同時服用西洋參或飲用黃芪泡水,緩解心陽虛癥狀。

養心陰:心陰虛的人多半呈現「五心煩熱」癥狀(指兩手手心、兩足足心發熱,心胸煩熱)、咽喉干癢、失眠。心陰虛的人要避免過度勞累,減少出汗,多食用大棗、小米粥一類的食物,以緩解心陰虛癥狀。

養心血:心血虛的人常出現頭暈乏力、臉色發白、唇甲色淡的癥狀,可通過當歸等補益氣血的藥材加以調理。

日常飲食過程中,養心的食物非常多,這裡向大家推薦「四果三薯十一粥」——四果:包括西瓜、黃瓜、桃子和苦瓜;三薯:紫薯、馬鈴薯和山藥;十一粥:包括西瓜粥、綠豆粥、鮮藕粥、荷葉粥、蓮子粥、苦瓜粥、菊花粥、冬瓜赤豆粥、百合銀花粥、麥仁大米粥和薏仁扁豆粥。

夏季飲食原則:減苦增辛

古人認為夏季是最難養生的季節,一則暑熱外蒸,一則腹內陰冷,飲食稍有不慎,極易罹患腹瀉。對於夏季的飲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要「減苦增辛」。這是因為辛主發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於夏季陽氣的升發;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與夏季陽氣發散的狀態相吻合。

有人主張夏季多食苦瓜,認為苦瓜有清解熱暑的作用,其實,苦瓜只適合於長夏季節食用。長夏濕熱交蒸,濕熱困脾,導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而苦瓜性寒可以清熱,苦可燥濕,可通暢脾胃氣機,增進食慾。但對於陽虛的患者,則不要將苦瓜列為夏季的主要蔬菜。

與此同時,還要忌大寒大熱,以清淡為主。《黃帝內經》在治療思想上有「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亦同法」之論。遠,即避開的意義,強調治療上不僅要注意用藥的寒熱之性,還要注意季節的氣候特徵,飲食亦應如此。因此,夏季不應服太多溫熱性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辣椒、荔枝、桂圓等。否則,一方面極易導致陽熱過盛;另一方面,由於夏季陽氣偏於浮表,胃腸的陽氣並不足,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腹部脹滿、腹瀉等病症。

當然,《黃帝內經》雖然主張夏季的飲食不能過熱,同樣亦不可過多寒涼。因為夏季雖然體表陽熱之氣偏盛,但體內的陽氣並未亢盛,大量食入冷飲、瓜果,等同於毀損人體的陽氣,這就違背了「春夏養陽」的養生思想。因此,在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上,以蔬菜、穀類食物為主,可以多食用粥類食物,避免過分的寒涼與溫熱。

夏季還忌空腹飲茶、夜食生冷。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飲茶消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體的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咸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於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餐後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夏季警惕「陰暑症」

夏季雖以暑熱為主,但風寒感冒卻並不少見。由於夏季氣溫高,人體出汗多,陽氣處於不斷發散的狀態,因此,肌表汗孔均處於開泄狀態,如果用冷水洗浴,或露天夜宿,或空調房間滯留過久,同樣會引起風寒感冒,這在中醫里被稱為「陰暑症」。

陰暑症俗稱「熱傷風」,常見癥狀是流涕、鼻塞、打噴嚏,甚至發熱,同時又汗流浹背,或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這種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與兒童,易轉化為其他病。患者可用香薷飲:香薷15克、白扁豆30克、厚朴10克,共煎水服用。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尤適用於夏天感寒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夏季的良好解表葯。還可以服用豆豉生薑水:淡豆豉30克、生薑30克,煎水飲用,每日2次。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季 的精彩文章:

夏季老人養生5大瓜果,10大飲食注意事項
夏季喝蘋果醋的功效與作用
你還在做嗎?夏季常見錯誤護膚,難怪皮膚一直不好
論夏季品茶的正確方式
夏季胃口差?這些好方法讓你胃口大開!

TAG:夏季 |

您可能感興趣

穀雨養生,安然入夏
夏季作息養生,讓您暢爽度夏
今日立夏,夏季養生須知
春季養生,飲食有道
冬病需夏治,夏季阿膠養生正當時
夏天養生之道
夏天炎熱,在夏季一定要有養生的保健的小常識
夏季養生早知道
四季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冬養生,夏養顏!
夏季養生,南北有別
中醫認為夏季易產生煩躁情緒,故夏季養生先養心,夏季養心三款食譜做法
夏季養生微常識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做好四件事安然過夏
中醫教你夏季養生的小技巧,夏季養生宜「輕」!
春季養生之道
夏季養生正當時
夏季養生食譜,健康是吃出來的
夏季養生,貴在「養心」
夏季來了,健康養生從「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