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革新規擰緊農業「水龍頭」:定額內用水 提價部分將由財政補貼農民

改革新規擰緊農業「水龍頭」:定額內用水 提價部分將由財政補貼農民

每經記者 馮彪

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放任大水漫灌,無論用水多少、灌溉效率如何,統統與己無關;打井澆地,只要抽出了水就隨便使用,還管它什麼資源稅費……凡此種種弊端,在農業水價改革新規出台之後,有望得到革除。

6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共同發布《關於紮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在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促進農業節水的體制機制。

《通知》提出,將農業水價一步或分步提高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有條件地區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為了切實保護農民合理用水權益,改革地區要同步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對定額內用水的提價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節約部分適當獎勵;超定額用水不再予以補貼,並逐步實行累進加價制度。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各地農業水價改革有一定進展,但也遇到水權不清晰導致收費難、付費意識不足、成本核算難的問題。」

提高農業水價到成本水平

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所在。李國祥表示:「目前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為0.532,與發達國家已達0.7以上的有效利用水平有一定差距。」

李國祥認為,大水漫灌、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背後,一方面與我國相對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前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不完善、不健全分不開。

新華社曾報道,由於目前全國農業水費平均每畝地不到0.1元,只相當於成本的1/3,而且實收率往往還不到一半,偏低的水價帶來很多地方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大水漫灌不心疼」的心理。

李國祥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部分地區農業灌溉是依靠農民自己抽取地下水,水權不明晰,農民除了負擔抽水費用外,並不需要支付水資源費用,也存在節水意識不足的問題。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於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此次《通知》提出,各省要統籌考慮供水成本、水資源稀缺程度、用戶承受能力、補貼機制建立等因素,制定農業水價改革方案,把握好水價調整幅度和節奏,將農業水價一步或分步提高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有條件地區提高到完全成本水平。

先期試點的部分地區提出了「收取水費+政府補貼」的模式。例如,重慶榮昌區制定了政府指導價的方式,在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基礎上,按照種植農作物分類,實行糧油作物每立方米0.25元、經濟作物0.35元、養殖業0.4元的差異化標準,確定農業水價,並由農民用水戶組織負責收取,作為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對於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基本運行經費不足的部分,由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農田水利設施維護費來彌補。

記者了解到,在部分試點地區,雖然農業用水成本有所增加,但是農民享受到了更便捷的灌溉方式,也減少水資源浪費。

節約用水可借水權交易獲益

去年以來,湖北、江蘇、山東、河北、黑龍江等省份陸續公布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意見。但發改委等部委此次下發的《通知》指出,一些地區仍然存在對改革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管單位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資金籌集整合面臨困難等問題。

在李國祥看來,我國不同區域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差距比較大,部分地區修建基礎設施的成本可能會較高,因此農業水價也相應更高,但農業用水不可能走高價格路線,即使價格提高至成本價水平,農業水價改革不是簡單提價的問題,還需要更精細化的配套措施。

建立農業水權制度是農業用水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此次《通知》提到,將農業水權明晰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戶等用水主體。

去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意見提到,明確水權,實行總量控制。鼓勵用戶轉讓節水量,政府或其授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灌區管理單位可予以回購。

李國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水權不明確,收費就沒有合理依據,農民節約出來的水也不能給農民帶來好處。」

在劃定水權方面,地方已有實踐。例如,山東省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方案中細化了水權制度,提出「初始水權制度」和「水權交易制度」。山東提出,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單位灌溉用水量,分配給工程單位或終端用水主體,明確其獲得的農業初始水權,並且允許農業水權流轉,建立水權交易市場,節餘水量可以轉讓交易。

本次農業用水綜合改革,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切實保護農民合理用水權益是主要原則之一。

「既要提價又不讓農民負擔增加,關鍵就是明確水權。水權明確後,農民用水額度、節餘水量才有依據。農民因節約用水不但能夠獲得節水獎勵,還能通過水權交易來獲益。」李國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另外,發改委此次《通知》也要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經濟較為發達、工程基礎較好、群眾水商品意識較強的省份,要進一步加大改革資金投入力度,在全省(市)範圍率先全面推進改革,力爭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富安娜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應收賬款激增為擴大加盟授信政策所致
三上市公司齊發公告 遼寧引入招商局集團主導港口整合
華能國際電力選舉曹培璽為董事長
日股半日跌22點或0.11% 報19,885點
招商證券:市場情緒將明顯改善

TAG:金融界 |

您可能感興趣

補貼逐步偏向高端汽車?四部門調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
農業部長:正研究建立綠色發展導向財政補貼政策
四部門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政策: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
加碼區域優勢互補,中央強調生態、農產區財政轉移支付的有效性
湘潭市財政局堅持提升管理 有序推進財政改革
國內首部財政藍皮書指出:財政政策要轉向公共風險管理
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散破產,財政補助如何處置?
雄安新區將打破地方土地財政模式 經濟發展重「質量」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支出結構不斷優化
財政分權、金融抑制與資源配置效率——兼論資源軟約束下的產能過剩形成
晚清財政稅收的近代化轉型 ——以同治朝的關稅財政為例
貨幣政策局限性已顯現 財政收支調整迫在眉睫
政治局會議明確六「穩」 ,財政政策發力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
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方向明朗:提振內需擴大有效投資
中央財政將適度加強教育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
獨家專訪沈建光:實質性減稅降費是本輪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角
專家:財政赤字下調並不意味著積極財政政策減弱
香港財政司長:香港房價已非一般市民能負擔,買房須衡量風險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將預算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資金
中央重提「擴大內需」,財政貨幣雙寬鬆將來臨?